一种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5340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消费进入结构转型期,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人群的饮食结构基本特点是:热量可满足需要,蛋白质不足;谷物消费量过大,植物类和动物类蛋白食品缺乏。三叶木通(学名:akebiatrifoliata):木通科木通属的一种野生藤本果树,俗称九月炸、八月瓜。是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其根、藤、果实、种子均可入药。原产中国和日本,中国分布在山东、河北、山西以南地区,河南产于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生长于海拔25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沟谷边疏林或丘陵灌丛中。为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trifoliata(thunb.)的木质茎。形态落叶木质。生态环境生于低山丘陵灌丛中或林缘、路旁。三叶木通果肉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富含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各种可溶性糖、钙、磷、铁、有机酸、维生素bl、bz、b6等,可鲜食、酿酒、制饮料。木通种子中富含油脂类成份,营养价值高,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及观赏价值。产中国华北至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西南地区,秦岭也有。八月瓜(三叶木通果实的俗称)是第一个基于游离氨基酸含量开发的野生果品,营养成分分析发现,其果实的粗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含量高于市场的主流水果;其次,黄酮、皂苷、单宁等次生代谢物齐全,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食疗作用,再加之其适应性强、栽培容易、管理简单等特点,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此外,国际plantforafuture委员会亦将八月瓜的可使用性等级评定为4星,高于标准作物水稻、小麦以及玉米(3星)。八月瓜真正作为一种野生水果来种植是在2008年左右,至2012年,其种植面积由湖南、江西、湖北等几个主产区迅速铺开至四川、浙江、广西、贵州、重庆等10余个省市。目前,八月瓜在平原耕地的种植模式为标准化栽培模式,此种模式与传统的猕猴桃、葡萄以及的种植模式及其相似,虽然此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展示度,能够提高果树的挂果率,便于人工的采摘,但缺点就是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造成大量的浪费;水肥管理不够科学,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工费用较大,资本投入过高等缺点;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发生病虫灾害等缺点。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目前的八月瓜种植模式存在资源配置不够合理,造成大量的浪费;水肥管理不够科学,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人工费用较大,资本投入过高;品种过于单一,容易发生病虫灾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所述栽培模式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场地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段、靠近水源、无水渍,无低洼,排水良好,交通运输方便;

步骤二,选择偏酸性的土壤腐殖土,土层类型为含砂质土壤;

步骤三,种植地深翻20~30cm;

步骤四,顺坡度挖掘出宽且深排水渠;

步骤五,立柱规划采用正方形布局,各个柱子之间的距离为3m×3m,采用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子作为支撑物,在每一个箱的中间每隔3m打一个50公分深的孔洞;

步骤六,栽植穴,在每个箱面水泥支撑柱背阳的地方挖掘栽植穴,将幼苗以上述的表土为底,进行栽植;

步骤七,在定植前在苗圃中已经育好的幼苗按照大、中、小分级;将幼苗带土放入栽植穴,固定好再回填土壤;

步骤八,定植后待幼苗主茎的新梢长至50cm以上时,人工引导其攀援上铁丝网;

步骤九,幼苗爬上铁丝网1年后,安装保护罩;

步骤十,引入幼鸡时需要注意选择体制强壮、行动活泼有力、绒毛清亮、脐部收缩良好和个体大小均匀雏鸡;

步骤十一,采用网床进行育雏,将雏鸡养于网床;同时用红外线灯升温,保持育雏舍内干燥、卫生和通风;将雏鸡移出至八月瓜果园,注射疫苗;

步骤十二,八月瓜园区搭建鸡棚,内部铺设取暖灯;

步骤十三,以5~10只/亩的密度散养在八月瓜园区;80~100g/天/只的饲喂量,提供自制饲料供鸡自由采食;在八月瓜果园内以10亩为单位进行轮流放养。

进一步,步骤二中选择偏酸性的土壤腐殖土,ph值为5.0~6.5,有机质的含量在2.0%~2.7%,全氮量在0.12%~0.15%,土层含水量在25%~32%。

进一步,步骤三中土壤肥力每亩施用1000kg腐熟的农家肥。

进一步,步骤四中排水渠的宽度在20~30公分,深度为30~40公分,同时在园区围墙外的四周开挖深度1m以上,宽度50公分以上的排水渠道。

进一步,步骤五中每根水泥柱子顶部10公分处的十字交叉孔洞处用铁丝穿过,边缘的柱子采用内衬与外拉。

进一步,步骤六中栽植穴的长宽高为40cm×40cm×30cm,在栽植穴底部施放5cm的腐熟农家肥,铺上10cm的表土。

进一步,步骤七中移栽前2d苗圃停止灌水;幼苗挖出后,地下部分过长的根系及烂根剪除;地上部分剪除大部分叶片,配以100ppm的abt3植物生长调节剂,将苗木根系放在溶液中浸泡2~4小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所述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栽培的八月瓜。

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种养结合的模式直接从鸡粪中获得的肥效就节省了26.72%的肥料费用;种养结合模式针对尺蠖等食叶害虫的抑制率达到80%以上,对其他的土传害虫越冬或越夏虫卵的清除率达到40%以上,节省除虫药和人工费用近200元/亩/年;种养结合模式下的杂草类型受到明显的抑制,尤其是低矮的、速生的杂草抑制率达到40%~60%,节省了除草及人工费用,600元/亩/年;种养结合模式下的每亩鲜果的产品提升近10%;种养结合模式下安装展示罩后展示度大大提高,吸引的人流量提升30%。

本发明使用的八月瓜的标准化种养结合在国内还没有出现,其借鉴了葡萄和猕猴桃的栽培方法,同时,在其栽培与种植的基础上放养了鸡,使得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紧密结合,除了养鸡,还可以养殖鸭子,鹅等禽类,这是目前葡萄和猕猴桃有的模式;此外,添加了一个保护罩,这个保护罩能够防止家禽伤害植株,同时,保护罩内部可以种植草花,提升展示度,降低夏季地表温度;在牵藤引蔓的时候,保留两根最长的攀援茎,让其相互缠绕爬上铁丝架,从而保证单株的稳定与美感;由于其八月瓜属于半落叶或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具有常绿叶的特点,可以在其林下进行娱乐活动,如鲜果采摘,野餐,看书,搓麻将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场地选择,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段;靠近水源或者通过水管引导设置一个出水口,铺设滴灌的管道;选择无水渍,无低洼,排水良好,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

s102:土壤选择,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直接影响其挂果率;八月瓜是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浅根性植物,性喜偏酸性的土壤腐殖土,ph值为5.0~6.5,有机质的含量在2.0%~2.7%,全氮量在0.12%~0.15%,土层含水量在25%~32%,土层密度多为含砂质土壤,结构疏松,利于地表匍匐根的伸张与铺开;

s103:种植地深翻20~30cm,根据土壤肥力每亩施用1000kg腐熟的农家肥,翻耕入地,把地整平;把为了达到足够的展示效果,将园区划分为2个区域;同时进行开箱,每个箱的宽度为3m;

s104:在整地开箱完成后,顺着天然的坡度挖掘出宽且深排水渠,排水渠的宽度在20~30公分,深度为30~40公分,同时在园区围墙外的四周开挖深度1m以上,宽度50公分以上的专用排水渠道;

s105:立柱规划采用正方形布局,各个柱子之间的距离为3m×3m,采用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子作为支撑物,在每一个箱的中间每隔3m打一个50公分深的孔洞,在每根柱子顶部10公分处的十字交叉孔洞处用铁丝穿过,边缘的柱子要采用内衬与外拉;

s106:栽植穴,在每个箱面水泥支撑柱背阳的地方挖掘栽植穴,栽植穴的长宽高为40cm×40cm×30cm,在栽植穴底部施放5cm的腐熟农家肥,铺上10cm的表土,再将幼苗以上述的表土为底,进行栽植;

s107:在定植前在苗圃中已经育好的幼苗按照大、中、小分级;移栽前2d苗圃停止灌水;幼苗挖出后,地下部分过长的根系及烂根剪除;地上部分剪除大部分叶片,配以100ppm的abt3植物生长调节剂,将苗木根系放在溶液中浸泡2~4小时;将幼苗带土放入栽植穴,固定好再回填土壤;

s108:定植后待幼苗主茎的新梢长至50cm以上时,进行人工引导其攀援上铁丝网;

s109:幼苗爬上铁丝网1年后,安装保护罩;

s110:引入幼鸡时需要注意选择体制强壮、行动活泼有力、绒毛清亮、脐部收缩良好和个体大小均匀雏鸡;

s111:采用网床进行育雏,将雏鸡养于网床;同时用红外线灯升温,保持育雏舍内干燥、卫生和通风;将雏鸡移出至八月瓜果园,注射疫苗;

s112:八月瓜园区搭建鸡棚,内部铺设取暖灯;

s113:以5~10只/亩的密度散养在八月瓜园区;80~100g/天/只的饲喂量,提供自制饲料供鸡自由采食;在八月瓜果园内以10亩为单位进行轮流放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八月瓜标准化种养结合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场地选择,避开有污染源的地段;靠近水源或者通过水管引导设置一个出水口,铺设滴灌的管道;选择无水渍,无低洼,排水良好,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段。

步骤二,土壤选择,选择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土壤直接影响其挂果率;八月瓜是一种多年生木质藤本浅根性植物,性喜偏酸性的土壤腐殖土,ph值为5.0~6.5,有机质的含量在2.0%~2.7%,全氮量在0.12%~0.15%,土层含水量在25%~32%,土层密度多为含砂质土壤,结构疏松,利于地表匍匐根的伸张与铺开。

步骤三,整地,将种植地深翻20~30cm,根据土壤肥力每亩施用1000kg腐熟的农家肥,翻耕入地,把地整平;把为了达到足够的展示效果,需要将园区划分为2个区域,方便后期家禽的轮流放养,防止家禽在同一个区域密度过大造成土壤板结,地表植物荒芜的情况,种植地需要平整与规范,同时进行开箱,每个箱的宽度为3m,长度依据具体的基地需要进行确定。

步骤四,开沟,八月瓜具有强大的抗逆性,耐寒,耐旱,但最忌讳的就是水涝,一旦被水将地表的匍匐茎以及根须淹没后,十分容易出现整株植物死亡的情况,因此,在整地开箱完成后,顺着天然的坡度挖掘出宽且深排水渠,防止夏天暴雨季节造成积水死亡的现象。从采摘、放养家禽以及种植3个方面综合考虑后,排水渠的宽度在20~30公分,深度为30~40公分较为合适,同时在园区围墙外的四周开挖深度1m以上,宽度50公分以上的专用排水渠道,方便园区内排水的及时流出,以防止种植地积水,导致植株死亡。

步骤五,立柱,园区的立柱规划采用正方形布局,各个柱子之间的距离为3m×3m,采用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子作为支撑物,在每一个箱的中间每隔3m打一个50~70公分深的孔洞,便于水泥柱子入土后有足够的支撑力度保持垂直,在每根柱子顶部10公分处的十字交叉孔洞处用铁丝穿过,整个种植区内的柱子穿过铁丝网后保证受力的中心为水泥柱子,而非铁丝网,边缘的柱子要采用内衬与外拉,保证整个立柱区受力平衡,防止垮棚。

步骤六,栽植穴,在每个箱面水泥支撑柱背阳的地方挖掘栽植穴,栽植穴的长宽高为40cm×40cm×30cm,在栽植穴底部施放5cm的腐熟农家肥,然后铺上10cm的表土,再将幼苗以上述的表土为底,进行栽植。

步骤七,移栽定植

(1)种苗质量的划分

在定植前将在苗圃中已经育好的幼苗按照大、中、小分级,其中实生苗与扦插秒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实生苗以新生的主枝为划分依据,扦插苗则以长势最好的新梢来划分。同时,需要淘汰病苗、弱苗、杂苗以及伤苗,这些苗影响整齐程度,易发病或不便管理,成活率低。

(2)定植前处理幼苗

移栽前2d苗圃停止灌水,在土壤较干旱的条件下使苗的根系生长较慢或停止生长,此时,植株的吸水能力提高,有利于缓苗,移栽时最好带土起苗,同时,如果地上部分有引导物需将引导物和幼苗一起移栽。幼苗挖出后,对于地下部分需要将一些过长的根系以及烂根剪除,促进侧根、新根的发生,防止过长的根系影响下扎生长,烂根诱发的病害或者死苗;对于地上部分需要剪除大部分叶片,以便减少水分的蒸腾作用,防止幼苗失水过多而死亡,同时,将幼苗的老化叶片、病害叶片以及枯萎的叶片摘除,对于长势旺盛的攀援茎需要剪除,促进新芽的发生,减少初期营养供给,加快缓苗,然后为了促进定植后发根,最好配以100ppm的abt3植物生长调节剂,将苗木根系放在溶液中浸泡2~4小时,例如:中国林科院的abt3,可提高定植的成活率和侧根的发生数量。

(3)围土起堆

将幼苗带土一起放入挖好的栽植穴中,固定好再回填土壤,回填好后,将栽种的苗用手向上提一提,然后再将土壤压实,并围土起堆,并将苗周围40公分内的带根杂草清除,利于土壤内营养的集中供给与根系的生长。

步骤八,牵藤引蔓

定植后待幼苗主茎的新梢长至50cm以上时,需要进行人工引导其攀援上铁丝网,引导的方法为在幼苗的近地部10cm处插入一根竹片,竹片的另外一端用铁丝或者高质量的粗糙尼龙绳(统称引线)连接到铁丝网上,用手把新梢拨弄到引线上,并缠绕几圈确保不会掉下来即可,随后可以将新发的长势较好的新梢以同样的方法进行牵引,新梢的牵引数量为2或者4。待新梢攀上铁丝网后,需要对其进行走向引导,必须进行对称式的引导,如此后期挂果才能受力平衡。

步骤九,保护罩的安装,幼苗爬上铁丝网约1年后,其主干藤茎已经足够木质化,可以安装“保护伞”,为下一步与家禽共存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同时提高园区的展示度。

步骤十,家禽的引进与选择,引入幼鸡时需要注意选择体制强壮、行动活泼有力、绒毛清亮、脐部收缩良好和个体大小均匀雏鸡。

步骤十一,育雏方式,采用网床进行育雏,将雏鸡养于网床中,同时用红外线灯升温,保持育雏舍内干燥、卫生和通风,随着雏鸡逐渐长大,通过红外线等调节至常温,然后将雏鸡移出至八月瓜果园,并注射疫苗。

步骤十二,鸡棚的搭建,在八月瓜园区以10亩为单位搭建一个鸡棚,鸡棚可以容纳50只成年家禽,鸡棚的高度为1.5m~2m合适,内部铺设一个取暖灯,便于幼鸡刚出育雏室不适应外部环境或冬季供暖,一般来说家禽的雌雄比例以10:1较为合适,以防在发情期出现争夺配偶而死亡的现象。

步骤十三,八月瓜果园家禽管理,以5~10只/亩的密度散养在八月瓜园区;家禽主要采八月瓜园中的杂草、昆虫,其次,以80~100g/天/只的饲喂量,提供自制饲料供鸡自由采食(小麦、玉米、油菜等);将水引入八月瓜园区,供家禽饮用;在八月瓜果园内以10亩为单位进行轮流放养,保证土壤植被的丰富与密度;注意及时清理家禽里面的粪便。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1)肥效供应:通过检索相关资料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发现传统的八月瓜标准化栽培1亩地的农家肥需要1000斤,针对鸡产生的肥效作了一个数据的统计,观察时间6个月,观察周期7天/次。

表1八月瓜种养结合肥效统计表

从表1可以看出,在6个月的时间内,5个处理组中所产生的鸡粪的量的最低值为112kg,最高为157kg,分别占标准有机肥料的22.4%与31.4%,平均值为26.72%,可以看出,饲养家禽后从肥料成本的角度来看就可以节约26.72%的肥料费用,且发酵后鸡粪属于高效的缓释肥料,不仅效果好,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内的酶活性,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单单从家鸡棚中发酵后的粪便就能满足园区的部分供应。

(2)虫害防治:目前,对八月瓜危害最大的虫害为尺蠖以及红蜘蛛两种,两种害虫均以危害植株叶片从而导致植株营养不良、发育畸形乃至死亡的结果,对此课题组采用没有放养家禽与放养家禽后进行对照比较,分为3个区(重复),每个区有一个处理组与对照组,每组中随机找出60株进行监测,统计周期为4天/次,监测时长为春初到夏末,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尺蠖虫害防治统计表

植株方面体现在虫害显著减少,尺蠖等食叶性的幼虫被家禽啄食的几率大增,植株的生长发育显著改善,尤其是在初期攀援之际,能够迅速的铺满铁丝网,缩短上架时间。

(3)抑制杂草:本发明探究了林下养殖鸡对园区杂草的抑制情况,采用控制变量和区组对照的方法进行定性的分析。分为4个大小相同的区,区的面积、杂草长势以及放养鸡的数量和雌雄配比基本相同,每个区分为对照与处理两个组,然后随机取3相对应的样方为10m×10m进行杂草覆盖率的比较,得到的数据如表3所示:

表3杂草抑制统计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八月瓜林下养殖鸡对园区内的杂草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最高的达到52%,最低的亦有46%。虽然主要除去的类型为小型杂草,大型多年生草本植物仍然遗留下来,但大型草本植物的清除成本要低很多,而对于生态养殖来说,地表上有植被的覆盖率显然是要达到40%以上,才能够维持足够的展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