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38163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棚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被防护罩,特别涉及一种大棚。



背景技术:

大棚是保温培养水果蔬菜等食用品的一种植被防护罩。

现有的一种可通风的大棚如附图5所示,其包括骨架1和连接于骨架1且连接在骨架1外的薄膜2,薄膜2的边缘沿其薄膜2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有一根卷杆3。一般状态下,薄膜2上的卷杆3放置在地表上,并于卷杆3与薄膜2上表面之间堆积些许泥块进而实现将薄膜2边缘压在地表上,达到固定薄膜2边缘的目的。当需要对大棚内通风时,工作人员就会取下薄膜2边缘的泥块,并向上转动卷杆3,薄膜2卷绕在卷杆3上继而实现大棚的下方获得一个通风口,达到大棚内部通风的目的。

现有的薄膜一般采用PVC塑料膜或者PE塑料膜加工制成,其具有易形变的特性;在薄膜随着卷杆卷绕过程中、以及卷绕完静置过程中,薄膜形变产生褶皱后难以复原,而再需要封闭大棚对薄膜进行退卷,使用泥块对其压紧后,薄膜又被拉伸;长期重复地对薄膜进行卷绕和展开,该部分薄膜因来回拉伸和收缩造成抗拉伸能力减弱,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破洞,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棚,其薄膜边缘不容易发生卷绕,因而薄膜该部分的抗拉伸能力不容易减弱,使得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大棚,包括骨架和连接于骨架且连接于骨架外的薄膜,所述薄膜边缘固定连接有卷杆,所述卷杆沿薄膜边缘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骨架位于靠近薄膜边缘处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卷杆呈竖直间隔设置,且所述卷杆可拆卸连接于支撑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实现大棚内部通风时,将薄膜边缘上表面的泥块取下;由于大棚封闭状态下,支撑杆与卷杆具有竖直间距,因此将卷杆朝向支撑杆一侧向上摆动,并连接在支撑杆上,当支撑杆支撑卷杆之后,在薄膜边缘被掀起状态下,实现了大棚下方获得通风口;因为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由于并无卷绕薄膜边缘,薄膜边缘基本都处于展开状态,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褶皱,长期操作摆动卷杆,薄膜边缘也还是具有较高的抗拉伸性能的,其在外力作用下也就难以损坏,薄膜使用寿命也就不容易降低。

作为优选地,所述卷杆与支撑杆存在水平间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就限定了卷杆是斜向上摆动的,而不是竖直向上摆动的,这样能够减少了薄膜的折叠部分,便于大棚获得较大的通风口。

作为优选地,所述骨架侧边固定连接有用于压紧薄膜的压杆,所述压杆外壁与薄膜表面呈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薄膜在风力下飘拂,提高在摆动卷杆时薄膜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呈凹向骨架的弧形结构,所述支撑杆沿其弧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钩状体,所述卷杆开设有用于勾接钩状体的通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杆的压紧作用下,卷杆能够以其到压杆的最大间距为半径做摆动,将支撑杆对应地设置呈弧形,其为了迎合薄膜在拉直状态的卷杆,使得薄膜边缘处于舒展状态;而设置的若钩状体勾接在卷杆的通槽内后,使得支撑杆便于连接卷杆。

作为优选地,所述钩状体转动连接于支撑杆,且两者之间设有扭簧,所述扭簧两个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杆,扭簧的中部固定连接于钩状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钩状体勾接在卷杆的通槽内后,在扭簧的弹性势能下,钩状体对卷杆具有向上支撑力,这就使得卷杆不容易脱钩,提高稳定性。

作为优选地,所述骨架侧边底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绑接杆,所述薄膜边缘表面设有编织网,所述编织网与绑接杆呈绑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便于绑接绑接杆,另一方面能够加强薄膜边缘的一定的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绑接杆连接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底部埋于地表下,所述薄膜与保护膜相互呈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膜间接代替了薄膜便于埋于地表下的部分,其就不会受到泥块的压力,就避免了泥块导致薄膜的的收缩和延伸,进一步维持薄膜的抗拉伸性能。

作为优选地,所述骨架位于薄膜内设置有输水管道,所述输水管道分支有若干呈间隔设置的细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达到针对性地对植被进行灌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薄膜边缘的卷杆进行弧形转动进而连接在支撑杆上,期间薄膜边缘不容易发生卷绕,继而薄膜的该部分的抗拉伸能力不容易减弱,使得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提高;设置在支撑杆上的钩状体勾接在卷杆的通槽内后,在扭簧的弹性势能下,卷杆可以发生一定的转动,提高连接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I部放大图;

图3为支撑杆和钩状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的II部放大图;

图5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骨架;2、薄膜;21、编织网;3、卷杆;31、通槽;4、支撑杆;41、钩状体;411、扭簧;412、转动轴;413、挂钩;5、压杆;6、绑接杆;7、保护膜;8、输水管道;9、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见图1与图4,一种大棚,包括骨架1和包覆在骨架1外的薄膜2,薄膜2的中部固定连接在骨架1的顶部,薄膜2两边边缘均固定连接有卷杆3,卷杆3沿薄膜2边缘长度方向设置,两根卷杆3均悬挂在骨架1旁边;骨架1位于薄膜2内连接有输水管道8,输水管道8分支有若干呈间隔设置的细管9,细管9对应到每一株植被,使得输水灌溉更加具有针对性。

参见图1和2,骨架1的侧边固定连接有压杆5,压杆5设置在薄膜2外用于压紧薄膜2,提高薄膜2与骨架1之间的连接结构,避免在风级较大环境下,薄膜2发生飘动。

骨架1两侧较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绑接杆6,绑接杆6上绑接有保护膜7,保护膜7的底边埋设于泥土里;在卷杆3自然悬挂状态下,其低于保护膜7的上边,薄膜2与保护膜7具有相互重叠部分,同时本实施例在薄膜2边缘的外表面设置有编织网21,采用编织绳可以穿过编织网21并将其绑接在绑接杆6上,进而实现薄膜2与保护膜7相互贴合,两者之间不透风,达到对大棚内保温的效果,而薄膜2就不需要埋设于泥土里面了。

参见图1至3,为了实现对大棚内通风,本实施例在骨架1的两侧靠近薄膜2边缘处设有支撑杆4,支撑杆4呈凹向骨架1的弧形结构,并且沿着支撑杆4弧形设置有若干钩状体41,钩状体41为挂钩413,其能够在竖直平面内转动连接于支撑杆4;在支撑杆4与每个挂钩413之间均设置有扭簧411,挂钩413穿设有转动轴412且两者呈转动配合,转动轴412穿设挂钩41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杆4上,扭簧411的两端套接转动轴412上并分别呈固定连接,扭簧411的中部固定连接挂钩413内,在扭簧411的弹性势能下,挂钩413的自由端抵触到支撑杆4外壁。

支撑杆4与卷杆3之间具有水平间距,当需要对大棚通风时,就操作卷杆3朝向支撑杆4一侧向上摆动,按照所需要通风口的大小将卷杆3摆动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应地将挂钩413勾接在卷杆3底部的通槽31内,实现支撑杆4支撑卷杆3,当支撑杆4支撑卷杆3之后,在薄膜2边缘被掀起状态下,实现了大棚下方获得通风口,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保护膜7的上边需要低于压杆5,进而确保可以获得通风口。同时弧形状的支撑杆4使得,每当连接卷杆3时,薄膜2均可以处于舒张状态下。

而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由于卷杆3并无卷绕薄膜2边缘,薄膜2边缘基本都处于展开状态,因此也就不容易产生褶皱,长期操作摆动卷杆3,薄膜2边缘也还是具有较高的抗拉伸性能的,其在外力作用下也就难以损坏,薄膜2使用寿命也就不容易降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