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捕捞吸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3721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捕捞吸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螺类、贝类捕捞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捕捞吸耙。



背景技术:

螺类、贝类等壳类生物现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食物,其因营养价值高而受人们亲睐,人们现在通过养殖来满足市场上的需求,但是螺类、贝类等壳类生物喜生活在养殖区的底部,捕捞起来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吸耙采用2-4cm的竖齿把淤泥里面的螺类、贝类翻上来,再通过吸盘吸出,但竖齿进行翻泥时,竖齿容易把螺类、贝类刮坏,造成浪费,捕捞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捕捞吸耙,其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捕捞效果好的新型吸耙。

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捕捞吸耙,包括吸仓和连接管,吸仓和连接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仓包括仓体和吸口,仓体和吸口固接,仓体外设置有水槽,水槽上设置有进水口和若干个出水口,出水口通过软管和喷头连接,喷头穿过仓体,喷头和仓体固接,吸口处设置有圆柱形挡齿,仓体上端还设置有通孔,所述仓体和吸口两侧还设置有挡网。

所述喷头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内径为1-3cm。

所述相邻挡齿的间隔为8-10cm。

所述通孔直径为2-3cm。

所述喷头距离吸口水平距离为5-50cm。

所述吸口上设置有挂扣。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采用吸口处设置喷水枪,使用较小的动力即可把河底螺类、贝类从淤泥中冲出,随即从吸口吸入,捕捞效率高,吸口处的挡齿可防止淤泥中的较大杂物被吸入,同时在仓体的上端设置的通孔,可吸入清水,给予吸入的产品缓流作用,防止产品撞到仓壁发生破损,捕捞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捕捞吸耙,包括吸仓和连接管10,吸仓和连接管10连接,吸仓包括仓体1和吸口2,仓体1和吸口2固接,仓体1外设置有水槽3,水槽3上设置有进水口4和若干个出水口5,出水口5通过软管6和喷头7连接,喷头7穿过仓体1,喷头7和仓体1固接,吸口2处设置有圆柱形挡齿8,仓体1的上端还设置有通孔9,仓体1和吸口2两侧还设置有挡网11,喷头7为中空圆柱状结构,其内径为1-3cm,相邻挡齿8的间隔为8-10cm,通孔9直径为2-3cm,喷头7距离吸口2水平距离为5-10cm,吸口2上设置有挂扣13。

实施例:

连接管10连接连接真空泵等吸料装置,进水口4通过水管11连接高压水,吸耙在水底拖行,高压水从喷头7向水底喷射,水底的螺类、贝类从淤泥中被冲出,被仓体1和吸口2两侧的挡网11挡住,随后从吸口2被吸入到仓体1中,仓体1上端的通孔9也吸入少量河水,对吸入的螺类、贝类有缓冲的作用,防止产品撞到仓壁发生破损,挡齿8可防止淤泥中的较大杂物被吸入,挡齿8与吸口可做成活动连接,挡齿8一端和吸口间设置有铰链12,挡齿8上杂物较多时,当挡齿8从河底取出时,挡齿8可直接翻转,杂物自动脱落,达到自动清理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仅破损率低,而且捕捞效率高,可推广使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