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516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生态滞留设施,尤其涉及到一种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当雨水来临时,传统的雨洪管理措施是利用灰色基础设施将雨水快速排走,这一措施一方面导致雨水资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导致产生的雨水径流引发城市内涝、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雨水收集模块是雨水利用系统中的一部分,能有效的将雨水进行收集、存储。通过雨水模块收集到的雨水资源可以缓解目前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是一种开源节流的有效途径。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此类雨水收集模块,材料多为PP、PE等合成材料,存在潜在的环境污染隐患。此类产品一般埋于地下,不具备景观性和生态性。此类产品安装过程中会产生挖方等工程措施,对土壤具有不良扰动。

与传统雨水收集模块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外部框架结构采用环保木塑材料,材料环保,可循环使用;2.榫卯结构,便于组装和拆卸,易于清洁;3.具有雨水滞留的功能,利用滞留的雨水灌溉植物,减少人工灌溉成本;4.自由组合景观装置,可根据设计需求组合为树池、道牙、景观座椅、垂直绿化景观墙等;5.增加立体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雨水滞留技术与垂直绿化种植技术相结合,并将其模块化,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目的的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了下述的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包括顶部盖板、储水槽、植物种植穴盘和外部框架结构。所述顶部盖板的四角内侧设有榫槽,榫槽与外部框架结构连接,在顶部盖板中心区域设有进水口,其形态与材料为网状不锈钢栅格,其四周均匀设置四条通往进水口的雨水槽,用于辅助雨水流入进水口;所述储水槽由槽壁、渗水膜、溢流口、U型扣板组成,储水槽内嵌于主体装置中,与植物种植穴盘相邻的两侧槽壁分别均匀钻9个圆孔,同时在圆孔上粘贴渗水膜,通过渗水膜向垂直绿化种植区输送雨水,储水槽一侧槽壁设有溢流口,其所在的侧板与储水槽之间用U型扣板衔接,防止雨水流入模块装置缝隙中;所述植物种植穴盘为中空蜂窝状结构,内置海绵基质;所述外部框架结构由榫头、木条拼接块、侧板、底板组成,由榫卯结构安装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部盖板和外部框架结构的材料采用废植物纤维压制而成的环保木塑材料,充分利用可回收材料替代传统木材,生态环保且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部盖板和外部框架结构用榫卯结构安装固定,易于装卸。

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部盖板设有雨水槽,其均匀分布在进水口四周,宽度为20mm~25mm,有助于雨水流入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储水槽由槽壁、渗水膜、溢流口、U型扣板组成,其中槽壁材料为不锈钢材料,该材料耐酸性介质腐蚀,使用持久;渗水膜材料为微孔滤膜,该材料使用简单快捷,具有截留颗粒的能力,渗透性良好,有助于回收雨水灌溉植物种植穴盘内的植物;溢流口为面向装置外部雨水收集区域的长方形孔,有助于导出装置内部多余的雨水,并灌溉装置外部的种植区域;U型扣板材料同槽壁,衔接溢流口所在的侧板与储水槽,避免木板与储水槽产生的缝隙渗入雨水。

本实用新型,所述植物种植穴盘为中空蜂窝状结构,该结构强度高,节省空间,不易变形,穴盘内置海绵基质,海绵基质吸水性好,更有助于绿化植物的生长与养护。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新型的绿色基础滞留设施能够缓解灰色基础设施快排雨水带来的水资源的大量流失,该装置使用环保材料,将生态滞留设施模块化,循环利用雨水,并根据设计需求组合成不同形式的室外生态设施。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解,可循环使用,且材料环保,成本低廉,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透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面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剖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切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一横切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二横切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变形二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1-顶部盖板,11-进水口,12-雨水槽,2-外部框架结构,21-榫头,22-木条拼接块,23-侧板,24-底板,3-储水槽,31-槽壁,32-渗水膜,33-溢流口,34-U型扣板,4-植物种植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体是一种模块化生态滞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盖板(1)、储水槽(3)、植物种植穴盘(4)和外部框架结构(2)。

所述顶部盖板(1)的材料为废植物纤维压制而成的环保木塑材料,在其中心区域设有进水口(11),形态与材料为网状不锈钢栅格,其规格为180mm~190mm,内部孔隙大小为20mm~25mm,进水口四周均匀分布四条通往进水口的雨水槽(12),其宽度为20mm~25mm,用以辅助雨水流入进水口,如图2所示。

所述外部框架结构(2)外部框架结构由榫头(21)、木条拼接块(22)、侧板(23)、底板(24)组成,由榫卯结构固定,材料同顶部盖板(1),如图1所示。

所述储水槽(3)由槽壁(31)、渗水膜(32)、溢流口(33)、U型扣板(34)组成,槽壁(31)材料为3mm~5mm厚环保不锈钢材料,储水槽内嵌于主体装置中,规格大小根据模块装置规格设定,与植物种植穴盘(4)相邻的两侧槽壁(31)分别均匀钻9个圆孔,同时在圆孔上粘贴渗水膜(32),通过渗水膜(32)向垂直绿化种植区输送雨水,渗水膜(32)材料优选微孔滤膜,如图4、图5所示。

所述储水槽(3)一侧槽壁(31)设有溢流口(33),其为长方形孔,规格为长45~50mm、宽20~25mm,溢流口与模块装置外部雨水收集区域连接,溢流口(33)所在的槽壁(31)与侧板(23)之间用U型扣板(34)衔接,其规格为26~33mm的,用以防止雨水溢流至模块装置缝隙中,如图4所示。

所述植物种植穴盘(4)为中空蜂窝状结构,其位于模块装置的垂直景观面,穴盘每格边长为25mm~30mm,穴盘深度为40mm~45mm,每穴容积为22cc~35cc,穴盘内种植基质采用同等规格的海绵基质,如图1所示。

另外,植物种植穴盘(4)内种植的植物优选爬墙虎、彩叶草、银边草、佛甲草等常用室外垂直绿化植物,因地制宜种植。

另外,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景观树池装置中,其四角模块装置中,两面为植物种植面,另两面为侧板,内部设有储水槽(3),一侧侧板设有溢流口(33)流入旁边的模块装置中,通过旁边的模块装置流入树池内部,如图6、图7所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变形一可应用于树池装置中除四角外的其他模块装置,其一面为植物种植面,另三面为侧板,内部设有储水槽(3),一侧板设有溢流口(33)流入树池内部,本实用新型变形一亦可替代传统道牙,应用于人行道或种植池中,起到消纳地表径流的作用,如图8、图9所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变形二可应用于可移动的室外景观座椅,其四面均为植物种植面,如图10、图11所示,该模块装置相对传统座椅更生态、环保、美观且能够循环利用雨水资源。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