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出菇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1558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出菇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用菌培养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出菇架。



背景技术:

食用菌有多种抗病治病的药用保健价值,现已引起国内外许多研究学者重视,逐渐有食用扩大转入药用研究及药用开发研究。

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了食用菌的生长规律,改进了古老的依靠孢子、菌丝自然传播的生产方式。人工培养栽培种的菌丝,加快了食用菌的繁殖速度和获得高产的可能性。我国广泛栽培的食用菌有蘑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平菇、滑菇等7类,1982年总产量约15万吨,在掌握选育优良品种、改进制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食用菌的发展速度正迅速提高。2005年中国食用菌的总产量达1200万吨,居世界第一,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中国种植业中的一项重要产业。

现有技术中的出菇架基本分为两种类型,无功能型出菇架和功能型出菇架,前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是不能完成调温、调湿和补充菇类营养的功能;后者能够实现调节和营养补给的功能,但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并且装卸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出菇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制造成本低且能完成菇类调温、调湿和营养补给工作的显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出菇架,包括出菇架本体和底座,所述出菇架本体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出菇架本体包括输液中立柱、转动连接件、供给调节架仓和置菇网,所述供给调节架仓与输液中立柱相通,所述置菇网架于供给调节架仓上,所述供给调节架仓和置菇网为上托斗型,所述输液中立柱通过转动连接件安装在底座上,并能绕其轴线自由转动,它还包括微加热管、输液管、水箱、营养液箱和液泵,所述微加热管附于输液管外壁,所述输液管连接输液中立柱与水箱,所述液泵设置于输液管上,所述营养液箱与水箱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设置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供给调节架仓平行排列,数量为4-8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体现出的显著有益效果为:

1.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维修方便;

2.出菇架本体可转动,方便装料和卸料;

3.供给调节架仓和置菇网设置为上托斗型,能够使得菇料生长环境资源均匀分布,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调整;

3.可通过向供给调节架仓中加入不同的适宜温度的水和营养液,高效完成对菇料调温、调湿和营养供给的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出菇架本体俯视图;

附图标记:1、出菇架本体;2、输液中立柱;3、供给调节架仓;4、置菇网;5、微加热管;6、输液管;7、液泵;8、水箱;9、营养液箱;10、底座;11、滚轮;12、转动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

实施例

一种新型出菇架,包括出菇架本体1和底座10,出菇架本体1安装于底座10上,出菇架本体1包括输液中立柱2、转动连接件12、供给调节架仓3和置菇网4,供给调节架仓3与输液中立柱2相通,置菇网4架于供给调节架仓3上,供给调节架仓3和置菇网4为上托斗型,输液中立柱2通过转动连接件12安装在底座10上,并能绕其轴线自由转动,它还包括微加热管5、输液管6、水箱8、营养液箱9和液泵7,微加热管5附于输液管6外壁,输液管6连接输液中立柱2与水箱8,液泵7设置于输液管6上,营养液箱9与水箱8相通。底座下设置有滚轮。供给调节架仓3平行排列,数量为4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操作人员将制好的菌筒放置在置菇网4上,装料时,由于置菇架可以转动,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装料完成后,根据具体的营养液稀释比例,将营养液从营养液箱9加入水箱8中,再由液泵7抽吸,经输液管6进入各供给调节架仓3,从而透过置菇网4对菌料进行营养液和水分补给,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调件,可以使用微加热管5对于输送的水分和营养液进行一定程度的加温,以促进菌料的培育进程,底座10下安装有滚轮11,可以方便装置的排列和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范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