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2436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类的栽培种植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又名香蕈、香信、香菌、冬菇,为侧耳科植物香蕈的子实体。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目前,从传统的种植栽培到现今的工厂化生产,香菇的产量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而且现有技术中,香菇栽培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各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和方法都相继得到广泛发展,栽培技术得到很好的提升。香菇工厂化栽培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原料、气候、环境及销售渠道,产量高低则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当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存在出菇量不高,产品色泽不一致,菌柄粗细不均匀,长度参差不齐等缺陷,导致香菇的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产有机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栽培基的配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玉米芯50~55%、木屑26~35%、玉米面10~12%、稻草段25~28%、糖1.0~1.3%、过磷酸钙0.8~1.2%、硫酸镁0.3~0.6%,栽培原料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现象,将各种原料混合拌匀,按料水比为1:1.25加水搅拌,使栽培料含水量在50%~55%,ph值为5.5~6.0,培养料配置完成后;

s2、装袋、灭菌、接种:将栽培料装入袋内,松紧要适当,装袋后在常压下灭菌,在灭菌温度100~110℃下保持48h,当料温降至65℃时抢温出锅;接种前应预先用60%酒精消毒接种工具,将灭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降至25℃时,把菌种表面菌膜去掉,并把上层菌丝挖去3~3.5cm,然后用消毒塑料膜封好待用,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s3、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迅速放入培养室内黑暗培养,加强通风,室温控制在25~28℃,空气湿度在70~80%,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4~5次,第一次翻堆在接种后的6~7d,之后每隔7~10d翻堆1次;

s4、转色管理:转色阶段室内温度控制在15~18℃,空气湿度在88%~95%,脱袋4~5d后揭膜通风,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min;待栽培袋内长满白色菌丝,菌丝由白色转为棕褐色,即为菌丝成熟;

s5、菇期管理:菌丝成熟后,将菌袋刺孔泡水中浸透后,移人菇棚,低温处理后4~5d出菇蕾;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菇袋,室温最低要保持15℃~18℃、最高28℃,空气相对湿度为86%~93%,给予800~1000lux的散光照;

s6、采收:香菇开伞后及时采摘,20~22d即可收头潮香菇;收完菇后,将料袋浸水1~1.5d,捞出垒起,继续养菌,30~35d出二潮菇,可反复出6~7潮菇,采收后期按常规方法管理。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高产有机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所述低温处理是设置昼夜温差为8~10℃,即白天18~20℃、夜间10~12℃。

本发明的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选用优良菌种、掌握最佳栽培季节、采用优质原料和最佳配方以及栽培方式改进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香菇的产量、质量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生产的香菇肉厚、味香、口感好菇大型,肉厚结实,采摘方便,而且菇质特优、高产,提高了产量,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栽培基的配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玉米芯50%、木屑26%、玉米面12%、稻草段28%、糖1.3%、过磷酸钙1.2%、硫酸镁0.6%,栽培原料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现象,将各种原料混合拌匀,按料水比为1:1.25加水搅拌,使栽培料含水量在50%,ph值为5.5,培养料配置完成后;

s2、装袋、灭菌、接种:将栽培料装入袋内,松紧要适当,装袋后在常压下灭菌,在灭菌温度100℃下保持48h,当料温降至65℃时抢温出锅;接种前应预先用60%酒精消毒接种工具,将灭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降至25℃时,把菌种表面菌膜去掉,并把上层菌丝挖去3cm,然后用消毒塑料膜封好待用,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s3、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迅速放入培养室内黑暗培养,加强通风,室温控制在28℃,空气湿度在80%,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5次,第一次翻堆在接种后的7d,之后每隔7d翻堆1次;

s4、转色管理:转色阶段室内温度控制在15℃,空气湿度在95%,脱袋4~5d后揭膜通风,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min;待栽培袋内长满白色菌丝,菌丝由白色转为棕褐色,即为菌丝成熟;

s5、菇期管理:菌丝成熟后,将菌袋刺孔泡水中浸透后,移人菇棚,低温处理后5d出菇蕾;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菇袋,室温最低要保持18℃、最高28℃,空气相对湿度为86%,给予800lux的散光照;

s6、采收:香菇开伞后及时采摘,20d即可收头潮香菇;收完菇后,将料袋浸水1.5d,捞出垒起,继续养菌,35d出二潮菇,可反复出6~7潮菇,采收后期按常规方法管理。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高产有机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所述低温处理是设置昼夜温差为10℃,即白天20℃、夜间12℃。

实施例2

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栽培基的配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玉米芯55%、木屑35%、玉米面10%、稻草段25%、糖1.0%、过磷酸钙0.8%、硫酸镁0.3%,栽培原料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现象,将各种原料混合拌匀,按料水比为1:1.25加水搅拌,使栽培料含水量在50%,ph值为6.0,培养料配置完成后;

s2、装袋、灭菌、接种:将栽培料装入袋内,松紧要适当,装袋后在常压下灭菌,在灭菌温度110℃下保持48h,当料温降至65℃时抢温出锅;接种前应预先用60%酒精消毒接种工具,将灭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降至25℃时,把菌种表面菌膜去掉,并把上层菌丝挖去3.5cm,然后用消毒塑料膜封好待用,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s3、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迅速放入培养室内黑暗培养,加强通风,室温控制在25℃,空气湿度在80%,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5次,第一次翻堆在接种后的7d,之后每隔10d翻堆1次;

s4、转色管理:转色阶段室内温度控制在15℃,空气湿度在88%,脱袋4d后揭膜通风,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min;待栽培袋内长满白色菌丝,菌丝由白色转为棕褐色,即为菌丝成熟;

s5、菇期管理:菌丝成熟后,将菌袋刺孔泡水中浸透后,移人菇棚,低温处理后5d出菇蕾;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菇袋,室温最低要保持15℃、最高28℃,空气相对湿度为93%,给予1000lux的散光照;

s6、采收:香菇开伞后及时采摘,20d即可收头潮香菇;收完菇后,将料袋浸水1d,捞出垒起,继续养菌,35d出二潮菇,可反复出6~7潮菇,采收后期按常规方法管理。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高产有机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所述低温处理是设置昼夜温差为10℃,即白天18℃、夜间10℃。

实施例3

一种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栽培基的配制: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玉米芯53%、木屑29%、玉米面11%、稻草段27%、糖1.2%、过磷酸钙1.0%、硫酸镁0.5%,栽培原料新鲜、无霉变、无结块现象,将各种原料混合拌匀,按料水比为1:1.25加水搅拌,使栽培料含水量在53%,ph值为5.8,培养料配置完成后;

s2、装袋、灭菌、接种:将栽培料装入袋内,松紧要适当,装袋后在常压下灭菌,在灭菌温度110℃下保持48h,当料温降至65℃时抢温出锅;接种前应预先用60%酒精消毒接种工具,将灭菌后的料袋移入接种室,待料温降至25℃时,把菌种表面菌膜去掉,并把上层菌丝挖去3.2cm,然后用消毒塑料膜封好待用,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

s3、菌丝培养:将接种好的菌袋,迅速放入培养室内黑暗培养,加强通风,室温控制在26℃,空气湿度在78%,菌袋在室内培养期间要翻堆5次,第一次翻堆在接种后的6d,之后每隔8d翻堆1次;

s4、转色管理:转色阶段室内温度控制在16℃,空气湿度在90%,脱袋4d后揭膜通风,每天通风1~2次,每次60min;待栽培袋内长满白色菌丝,菌丝由白色转为棕褐色,即为菌丝成熟;

s5、菇期管理:菌丝成熟后,将菌袋刺孔泡水中浸透后,移人菇棚,低温处理后4d出菇蕾;经过低温处理后的菇袋,室温最低要保持17℃、最高28℃,空气相对湿度为89%,给予900lux的散光照;

s6、采收:香菇开伞后及时采摘,21d即可收头潮香菇;收完菇后,将料袋浸水1.5d,捞出垒起,继续养菌,33d出二潮菇,可反复出6~7潮菇,采收后期按常规方法管理。

优选地,上述的一种高产有机高产有机香菇的栽培方法,所述低温处理是设置昼夜温差为9℃,即白天19℃、夜间11℃。

通过选用优良菌种、掌握最佳栽培季节、采用优质原料和最佳配方以及栽培方式改进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香菇的产量、质量以及缩短生产周期,生产的香菇肉厚、味香、口感好菇大型,肉厚结实,采摘方便,而且菇质特优、高产,提高了产量,从而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