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珠美海棠人工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6566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栽培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珠美海棠人工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珠美海棠原产于日本北部山区,是山荆子与三叶海棠的野生自然杂交种,也是我国园林科技工作者历经13年的时间,筛选繁育出来的一个新品种。这个树种曾在沈阳、天津、河北、内蒙、宁夏等地栽植,经多年观察发现,珠美海棠生长健壮、绿化效果良好,并具有以下优良生态特性,具有抗盐碱能力强、耐寒力极强的特性。现有对其培育常规的是使用室外进行栽培,但是室外环境因素复杂、不可控因素多,不能给海棠培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不利于海棠的快速成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洒水和光照可调节控制、水源可循环利用的珠美海棠人工培育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珠美海棠人工培育装置,包括基座、滚轮、旋转盘、培育盆、沥水板、围板、排水管、支撑杆、安装孔、上悬吊板、下悬吊板、照射灯、洒水头、回收桶、泵体和水管,所述滚轮安装在基座的底部;所述培育盆通过旋转盘活动连接在基座上;所述培育盆中部安装有沥水板;所述培育盆的底部设置了排水管;所述支撑杆固定在基座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所述支撑杆的侧面上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照射灯和洒水头分别通过上悬吊板和下悬吊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上;所述基座上还设置有回收桶和泵体;所述洒水头通过水管进过泵体后连接在回收桶的下部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泵体与回收桶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网。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了在基座上设置可旋转的培育盆和照射灯和洒水头,可以通过旋转方式使培育盆中的海棠收到均匀的光线照射和洒水喷淋,具有提高整个培育盆中各位置的海棠生长一致性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在培育盆中部设置沥水板、底部设置排水管,并通过回收箱和水泵,可以实现将洒落到培育盆后未被吸收的水分循环回收利用,具有节约水资源的有益技术效果;本技术方案还在支撑杆侧面竖向设置多个安装孔,可以通过将上悬吊板和下悬吊板插入到不同的安装孔,达到对照射灯和洒水头高度的调节,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滚轮;3.旋转盘;4.培育盆;5.沥水板;6.围板;7.排水管;8.支撑杆;9.安装孔;10.上悬吊板;11.下悬吊板;12.照射灯;13.洒水头;14.回收桶;15.泵体;16.水管;1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珠美海棠人工培育装置,包括基座1、滚轮2、旋转盘3、培育盆4、沥水板5、围板6、排水管7、支撑杆8、安装孔9、上悬吊板10、下悬吊板11、照射灯12、洒水头13、回收桶14、泵体15、水管16和过滤网17,所述滚轮2安装在基座1的底部;所述培育盆4通过旋转盘3活动连接在基座1上;所述培育盆4中部安装有沥水板5;所述培育盆4的底部设置了排水管7;所述支撑杆8固定在基座1的上表面靠近边缘位置;所述支撑杆8的侧面上竖向开设有多个安装孔9;所述照射灯12和洒水头13分别通过上悬吊板10和下悬吊板11安装在所述安装孔9上;所述基座1上还设置有回收桶14和泵体15;所述洒水头13通过水管16进过泵体5后连接在回收桶14的下部侧壁上;所述泵体15与回收桶14之间的管路上还设置有过滤网17。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