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1342阅读:1591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缸增氧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鱼缸增氧方法一般采用充氧泵,充氧泵一天二十四小时处于开启状态,持续的工作不仅会影响充氧泵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浪费了大量的电能,并且在给鱼缸换水的时候非常麻烦,需要将鱼类移出后,将整缸水换掉之后再把鱼类移入,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实现了鱼缸内水的自动增氧,节约了电能,保证了鱼缸内的含氧量满足鱼类生存需求,同时方便了鱼缸的换水工作,提升了换水工作的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包括鱼缸,鱼缸底面设有主水管,出水管一端与鱼缸底面连同,另一端与第一支水管、第二支水管连接,第一支水管与第一增氧室连接,第二支水管与第二增氧室连接,第一增氧室底面设有第一出水管,第二增氧室底面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一端穿过鱼缸侧壁伸入鱼缸内;

第一支水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二支水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一出水管上设有第三电磁阀,第二出水管上设有第四电磁阀;

鱼缸内侧壁上设有电容传感器和第一含氧量传感器,第一增氧室和第二增氧室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含氧量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第一含氧量传感器、第二含氧量传感器、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和第四电磁阀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水管上还设有水泵,水泵也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增氧室和第二增氧室内设有排气管,排气管水平设置在第一增氧室和第二增氧室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排气管通过接头与竖直的导气管连接,导气管与充气泵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气管上设有多个排气孔,排气孔开口朝下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充气泵也与控制器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增氧室和第二增氧室底面还设有排水口。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鱼缸内水的自动化增氧,避免了长期开启充氧泵造成的电能浪费;

(2)同时实现了更方便快捷的换水工作,直接通过更换增氧室内的水,实现循环水的更换,换水过程中对鱼类正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增氧室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方框示意图。

图中:鱼缸1,主水管2,第一增氧室3,第二增氧室4,水泵5,电容传感器6,第一含氧量传感器7,充气泵8,导气管9,接头10,排气管11,排气孔12,第二含氧量传感器13,控制器14,导线15,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8,第四电磁阀19,排水口20,第一支水管201,第二支水管202,第一出水管301,第二出水管401。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中,一种用于鱼缸的自动循环增氧系统,包括鱼缸1,鱼缸1底面设有主水管2,出水管2一端与鱼缸1底面连同,另一端与第一支水管201、第二支水管202连接,第一支水管201与第一增氧室3连接,第二支水管202与第二增氧室4连接,第一增氧室3底面设有第一出水管301,第二增氧室4底面设有第二出水管401,第一出水管301和第二出水管401的一端穿过鱼缸1侧壁伸入鱼缸1内;

第一支水管201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6,第二支水管202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7,第一出水管301上设有第三电磁阀18,第二出水管401上设有第四电磁阀19;

鱼缸1内侧壁上设有电容传感器6和第一含氧量传感器7,第一增氧室3和第二增氧室4的内侧壁上均设有第二含氧量传感器13;

电容传感器6、第一含氧量传感器7、第二含氧量传感器13、第一电磁阀16、第二电磁阀17、第三电磁阀18和第四电磁阀19均通过导线15与控制器14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水管2上还设有水泵5,水泵5也与控制器14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增氧室3和第二增氧室4内设有排气管11,排气管11水平设置在第一增氧室3和第二增氧室4内部靠近底面的位置,排气管11通过接头10与竖直的导气管9连接,导气管9与充气泵8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排气管11上设有多个排气孔12,排气孔12开口朝下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充气泵8也与控制器14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增氧室3和第二增氧室4底面还设有排水口20。

本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第一含氧量传感器7检测到鱼缸1内的水中含氧量低于一定值之后,将该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接收到该信号之后控制水泵5开启,同时控制第一电磁阀16(或第二电磁阀17)开启,水在水泵5的作用下流入第一增氧室3(或第二增氧室4)内,当鱼缸1内水位下降至电容传感器6所在高度之后,电容传感器(6)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控制水泵5和第一电磁阀16(或第二电磁阀17)关闭,与此同时,控制器14控制第四电磁阀19(或第三电磁阀18)开启,将含氧量满足要求的水加入鱼缸中,完成之后,控制器14控制第四电磁阀19(或第三电磁阀18)关闭,并且控制充气泵8对第一增氧室3(或第二增氧室4)内的水进行增氧,当水中含氧量达到设定值之后,第二含氧量传感器13感应水中含氧量满足要求,发送信号至控制器14,控制器14控制充气泵8关闭。

若需要换水,则只需要在增氧作业进行之前,将增氧室内的水进行更换即可。

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鱼缸内水的自动增氧,节约了电能,保证了鱼缸内的含氧量满足鱼类生存需求,同时方便了鱼缸的换水工作,提升了换水工作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留言
  • 访客 来自[江苏省移动] 2018年02月26日 19:49
    鱼缸增氧用不着这么复杂,用一个鱼缸文氏管就够了,你有兴趣可以在淘宝网搜索一下鱼缸文氏管,就可以看到这个科技发明。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