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958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导流通风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导流通风设备,尤指一种可装设在温室的棚架上,用以引导气流流动、迫使该温室内、外空气对流的导流通风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产业界所建造使用的加工厂、仓库…等大型厂房大多利用铁皮搭盖,为了避免热气蓄积在厂房顶部,常见的解决方式是在厂房的屋顶上所预留的通风口处加设一导流通风设备,以使厂房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得以流通。

至于搭建在农地上的温室,由于是以管材搭成棚架,接着再以塑料布覆盖于该棚架上所建成的简易的支架状结构,以致一般现有技术中装设在厂房的屋顶上的导流通风设备无法直接安装在温室的屋顶上,蓄积在该温室中的热气及湿气多半只能利用抽风机来强制排散,或者对该温室洒水,靠水份蒸发来对该温室进行冷却。然而,使用抽风机及洒水不但需要耗费电费,而且对于排散温室内的热气及湿气的效果也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前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装设在温室棚架上的导流通风设备,以使温室内、外的空气可进行对流。

为了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为使一导流通风设备包括:

一底座,其呈环形;

一导流板组件,其叠置于该底座上且包括二端盖板、二外导流板、二内导流板与一上盖板,该端盖板分别装设在该底座的环槽的两相对侧,该外导流板分别装设在该底座的环槽的另两相对侧,每一外导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端盖板,每一外导流板为一断面呈弧形的长形片体,该内导流板装设在该二外导流板之间,每一内导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端盖板,每一内导流板为一断面呈弧形的长形片体而具有一凸弧面与一下侧边,每一内导流板与相对应的外导流板之间形成一概呈圆柱状的空间,每一内导流板的凸弧面朝向另一内导流板的凸弧面,该上盖板盖设在该端盖板和内导流板上。

上述每一端盖板的一内侧面上可进一步固设至少一第一固定座,该第一固定座的位置对应位于该二内导流板之间,每一第一固定座上设有一纵向贯穿的通孔;

前述每一内导流板的凸弧面上可进一步固设至少一第二固定座,每一第二固定座上设有一纵向贯穿的通孔;

该导流通风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多数根固定勾杆,该固定勾杆分别贯穿该第一固定座的通孔与该第二固定座的通孔,该固定勾杆的下端形成一勾部,该固定勾杆上靠近上端处设有螺纹,每一固定勾杆上套设有可与该固定勾杆的螺纹相结合的螺帽。

前述底座可具有一环形侧板与一环槽,该环槽沿该环形侧板的一上周缘环绕设置;

该导流通风设备可进一步包括多数根压条,该压条设置于该底座的环槽中。

上述导流板组件的每一端盖板可进一步具有二相间隔设置通气孔,两通气孔的位置分别对应该外导流板与内导流板所形成的两圆柱状空间。

上述每一压条可连续弯曲而呈波浪状。

上述底座的环形侧板可呈锥形。

上述底座的环形侧板具有一上周缘与一下周缘,该上周缘环绕所形成的上开口的面积小于该下周缘环绕所形成的下开口的面积。

前述底座的环槽可为断面呈矩形或鸠尾形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导流通风设备的优点在于,当将该导流通风设备装设在温室的屋顶上时,可藉该固定勾杆的勾部勾扣于该棚架的管材,并藉该螺帽紧抵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的顶面,以固定该导流板组件于该棚架上的位置。当该温室内部热空气所形成的内部气流朝屋顶方向流动时,该导流板组件会导引该内部气流排出至温室外部,而温室外的外部气流也会经由该导流板组件带动温室内热空气所形成的内部气流加速排至温室外部,在无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达到导流及排气的效果,避免热气蓄积在该温室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与压条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省略上盖板的立体外观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省略上盖板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的部分组件立体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于使用状态的前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底座的环槽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环槽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参见图1、图2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风设备包括一底座10、多数根压条20、一导流板组件30以及多数根固定勾杆41。

该底座10呈环状且具有一环形侧板11与一环槽12,该环形侧板11具有一上周缘与一下周缘,该上周缘环绕所形成的上开口的面积小于该下周缘环绕所形成的下开口的面积,使该环形侧板11呈锥形,该环槽12沿该环形侧板11的上周缘环绕设置。

配合参见图3所示,该压条20设置在该底座10的环槽12中。较佳地,每一压条20为连续弯曲而呈波浪状。

该导流板组件30叠置于该底座10上且包括二端盖板31、二外导流板32、二内导流板33与一上盖板34。

配合参见图4、图5及图7所示,该二端盖板31分别装设在该底座10的环槽12的两相对侧,每一端盖板31具有一内侧面、二通气孔311与至少一第一固定座312,每一端盖板31的内侧面朝向另一端盖板31的内侧面,该二通气孔311相间隔设置并贯穿该端盖板31,该第一固定座312固设在该端盖板31的内侧面且位于该二通气孔311之间,每一第一固定座312上设有一纵向贯穿的通孔313。

该二外导流板32分别装设在该底座10的环槽12的另两相对侧,每一外导流板3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端盖板31,每一外导流板32为一断面呈弧形的长形片体而具有一外凸弧面、一内凹弧面与一下侧边,每一外导流板32的内凹弧面朝向另一外导流板32的内凹弧面。

该二内导流板33装设在该二外导流板32之间,每一内导流板33的两端分别连接该二端盖板31,每一内导流板33为一断面呈弧形的长形片体而具有一凹弧面、一凸弧面与一下侧边330,该二内导流板33的凹弧面分别朝向该二外导流板32的内凹弧面,且每一内导流板33的凸弧面朝向另一内导流板33的凸弧面,使每一内导流板33与相对应的外导流板32之间形成一概呈圆柱状的空间,又,每一内导流板33的凸弧面上固设至少一第二固定座331,每一第二固定座331上设有一纵向贯穿的通孔332。

前述每一端盖板31的两通气孔311的位置分别对应该外导流板32与内导流板33所形成的两圆柱状空间,且每一端盖板31的第一固定座312的位置则对应位于该二内导流板33之间,前述端盖板31的下侧边与前述内导流板33的下侧边330环绕并包围在该底座10的环槽12的外侧。

该上盖板34盖设在该端盖板31和内导流板33上。

配合参见图6所示,该固定勾杆41分别贯穿该第一固定座312的通孔313与该第二固定座331的通孔332,该固定勾杆41的下端形成一勾部411,该固定勾杆41上靠近上端处设有螺纹412,每一固定勾杆41上套设有可与该固定勾杆41的螺纹412相结合的螺帽42。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于整根固定勾杆40的表面均形成有螺纹412。

如图7及图8所示,上述本实用新型导流通风设备用以装设在一温室的屋顶上,该温室包括一棚架51以及一覆盖在该棚架51上的塑料布52。在组装该温室时,先架设好该棚架51,接着将该底座10放置在该棚架51的顶部,再用该塑料布52覆盖该底座10与该棚架51,然后将该些压条20连同塑料布52一同压制于该底座10的环槽12中,以固定该塑料布52的位置,之后只要沿该底座10的环槽12的内周缘割开该塑料布52,即可在该塑料布52上形成与该底座10相配合的开口,使该温室内部的空气可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风设备与外部相流通。接着将该导流板组件30摆放在该底座10上,令该导流板组件30的端盖板31的下侧边与内导流板33的下侧边330环绕并包围在该底座10的环槽12的周围,且进一步压制该塑料布52,然后以装设该端盖板31的内侧面以及该内导流板33的凸弧面处的固定勾杆41的勾部411勾扣于该棚架51的管材511,并旋转各固定勾杆41上的螺帽42,让该螺帽42紧抵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座312和第二固定座331的顶面,即可固定该导流板组件30于该棚架51顶部的位置。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10的环槽12为断面呈矩形的凹槽。进一步参见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底座10A的环槽12A亦可为断面呈鸠尾形的凹槽,该断面呈鸠尾形的环槽12A可避免该压条20任意脱离该环槽12A。

藉由如上所述的设计,可使本实用新型的导流通风设备可装设在该温室的屋顶上,当该温室内部热空气所形成的内部气流朝屋顶方向流动时,该导流板组件30会导引该内部气流排出至温室外部,而温室外的外部气流也会经由该导流板组件30带动温室内热空气所形成的内部气流加速排至温室外部,在无电力驱动的情况下达到导流及排气的效果,避免热气蓄积在该温室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