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9309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育苗盒在育种过程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育种家培育一些珍贵且少量的植物种子,绝不会在做完预处理后就将种子栽种于大田,因为大环境下植物种子很容易收到伤害导致无法萌发甚至死亡。最常见的做法是预处理后种于育苗穴盒或育苗盆中,待其长成小苗后再带土移栽到较大的盆中。但传统的单孔育苗穴盒或育苗盆因为尺寸的问题,往往在带土移栽的过程中因为土层的破坏,会伤害到植株幼苗的根茎,大大影响到植株幼苗移栽的成活率。此外,传统的单孔育苗穴盒有浇水量控制的不便及带土移栽麻烦破坏土层的问题,带托盘的育苗盆有占用空间大和移栽易损伤植株幼苗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体、育苗盒体和孔板;所述育苗箱体为顶端开口的长方形箱体,前后两面距离上边缘位置处设置多个插孔,前后两面插孔位置相互对应,插孔处穿插设置有多排固定条,固定条两端用螺母固定,固定条之间用于悬挂多个育苗盒体,悬挂后的育苗盒体与箱体底部之间留有间距。

所述育苗盒体为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且上下开口;盒体左右两个面外侧上端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将盒体悬挂在固定条上;盒体前面下端距离底边缘位置处还设置有开口,其他三个面对应开口位置处内部还设置有垫板,垫板用于支撑孔板,孔板的抽拉端从开口处伸出。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条从一端到另一端,第一根和第二根之间用于放置育苗盒体,间距略大于育苗盒体宽度,第二根和第三根间距较近,第三根和第四根之间用于放置育苗盒体,间距略大于育苗盒体宽度,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所述育苗盒体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育苗盒体拆卸展开后从左往右编为第1、2、3、4和5部分,第1部分侧边设置有向外的圆形凸点,两面各有2个,第5部分为U形体,由两面大小相同的板面连接而成,两面内壁各有2个凹点(凹槽扣),和第1部分的凸点位置相对应,作用是用来铆合组装育苗盒体。

更进一步地,第1和第2部分之间及其他三处为连接处,由于此处使用时需要弯折,因此材料可选用较薄但耐折且能恢复性状的塑料;

所述凹凸点距上边缘和下边缘都为1cm。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设置在距离下边缘1.2cm处,垫板为等边梯形,边角度45°。

进一步地,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所述抽拉端上端面中央还设置有突起横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组合式育苗装置,能有效解决带土移栽破坏土层的问题,能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方便控制育苗盒体内土壤的水分吸收。并且节约空间,方便清洗及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育苗装置的育苗箱体示意图。

图2为育苗装置的育苗箱体示意图(配尺寸)。

图3为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条的结构示意图(配尺寸)。

图5为育苗装置的育苗盒体展开示意图。

图6为育苗装置的育苗盒体组装后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第2部分示意图。

图8为图5第5部分示意图。

图9为孔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育苗装置育苗箱体,2-固定条,3-插孔,4-螺母,5-凸点,6-凹点,7-挂钩,8-孔板,9-垫板,10-抽拉端,11-孔洞,12-横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以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组合式育苗装置,包括育苗箱体、育苗盒体和孔板;所述育苗箱体1为顶端开口的长方形箱体,前后两面距离上边缘位置处设置多个插孔3,前后两面插孔位置相互对应,插孔处穿插设置有多排固定条2,固定条两端用螺母3固定,固定条之间用于悬挂多个育苗盒体,悬挂后的育苗盒体与箱体底部之间留有间距。所述育苗盒体为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结构,且上下开口;盒体左右两个面外侧上端设置有挂钩7,所述挂钩用于将盒体悬挂在固定条上;盒体前面下端距离底边缘位置处还设置有开口,其他三个面对应开口位置处内部还设置有垫板9,垫板用于支撑孔板8,孔板的抽拉端10从开口处伸出。所述固定条从一端到另一端,第一根和第二根之间用于放置育苗盒体,间距略大于育苗盒体宽度,第二根和第三根间距较近,第三根和第四根之间用于放置育苗盒体,间距略大于育苗盒体宽度,以此类推。所述育苗盒体为可拆卸结构,所述育苗盒体展开后从左往右编为第1、2、3、4和5部分,第1部分侧边设置有向外的圆形凸点5,两面各有2个,第5部分为U形体,由两面大小相同的板面连接而成,两面内壁各有2个凹点6(凹槽扣),和第1部分的凸点5位置相对应,作用是用来铆合组装育苗盒体。第1和第2部分之间及其他三处为连接处,由于此处使用时需要弯折,因此材料可选用较薄但耐折且能恢复性状的塑料;所述凹凸点距上边缘和下边缘都为1cm。所述垫板设置在距离下边缘1.2cm处,垫板为等边梯形,边角度45°。所述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11,所述抽拉端10上端面中央还设置有突起横条12。

实施例2

如图1图2所示:所述育苗装置的育苗箱体1为顶端开口的长方形育苗箱体,育苗箱体长56cm,宽28cm,高12.5cm(内部空间大小,不考虑材料厚度)。育苗箱体材料为强度较大的PE塑料,厚约0.5cm。两个长边靠近上边缘各有12插孔3,孔距离上边缘1cm,距离下底边缘11.5cm。从左往右,第1根固定条插孔及第12根(最后一根)固定条的插孔距离育苗箱体短边5cm,第1和第2根固定条插孔之间的距离为6cm(因为育苗盒体为6cm*6cm*12cm,因此此间距离可能要略大于6cm),第2和第3根插条之间的距离为2cm。所述插孔可插有如图2所示,两头为可旋螺母4的固定条2。固定条的作用是为了配合育苗盒体放置有序和后期管理的方便。箱体的目的在于悬空放置育苗盒体,浇水后,能保证各培养盒內植株吸收的水量固定,也可在需要时在水中添加营养素,且易于控制管理。

图3/4为固定条,长32cm,螺丝略细,长1.5cm,螺母厚约0.5cm(两边外露约1cm),育苗箱体材料厚0.5cm。固定条材料可选用强度较高,不易变形弯折的钢材。

图5为育苗盒体展开示意图。从左往右编为第1、2、3、4和5部分,分别对应图6中前a、左、后、右和前b。

图5中,第1部分侧边设置有向外的圆形凸点5(两面各有2个),第5部分如图8所示的U形体,由两面大小相同的板面连接而成,两面内壁各有2个凹点6,和第1部分的凸点5位置相对应,作用是用来铆合组装育苗盒体。第1和第5部分高为10.5cm。凹凸点距上边缘和下边缘都为1cm。(第1和第5部分长未定)

图5中,第2和第4部分上部黑线条处为挂钩7,挂钩距上边缘1cm。

图5中,第2、3和4部分下端面中框代表了孔板8放置位置(孔板结构如图9所示),靠近孔板下部边缘的实线代表了育苗盒体内部垫板9。内部垫板距上边缘10.8cm,距下边缘1.2cm,插孔板处高0.3cm。

图5中,第1和第2部分之间及其他三处为连接处,由于此处使用时需要弯折,因此材料可选用较薄但耐折且能恢复性状的塑料。

图6为图5第2部分示意图,高为12cm。距离上边缘1cm处设置有向外弯曲的挂钩7,距离下边缘1.2cm处设置有垫板9,垫板为等边梯形,边角度45°(图6第3,4部分垫板都是如此,为了不过于紧贴,可以使垫板下边长小于6cm),进一步设置垫板距上边缘10.8cm,距下底边缘1.2cm。

图7为图5第5部分示意图,为斜U形体,由于需要将第1部分插入,因此两边较厚。两边内壁各有2个凹点6,和第1部分的2个凸点5位置相对应。作用是用来铆合组装育苗盒体。第1和第5部分高为10.5cm。凹凸点距上边缘和下边缘都为1cm。

图8为育苗盒体组装后示意图,所述育苗盒体为上下开口的长方体结构,其中左右两个相对侧面上距离顶部一定位置处设置有挂钩7,用于将育苗盒体悬挂于固定条2上。前a前b面下端留有开口,用于抽拉孔板8。左右、后面下端设置的垫板组合后用于支撑孔板。

此外,盒体长6cm,宽6cm,高12cm。育苗箱体高12.5cm,因此当育苗盒体固定在育苗箱体1中时,距离育苗箱体底部0.5cm,浇水深度要大于2cm。图9为孔板示意图,孔板长5.8cm(考虑到育苗盒体材料的厚度),宽6.2cm(有0.4cm长的抽拉端10用于抽拉孔板,孔板上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孔洞11,所述抽拉端10上端面中央还设置有突起横条12,作用也是方便抽拉),厚约0.2cm。孔板的主要作用是透气、透水,也是育苗盒体固定形状的重要部件。

实施例3

1、按图8样式将图5所示的育苗盒体进行安装,并将孔板插入育苗盒体前面下底部开口处,然后在育苗盒体内填土,将植物种子栽种于其中。

2、将固定条插入箱体孔洞,两边旋上螺母,在箱体内加入适量水(也可在水中添加所需不同的营养素)。

3、通过育苗盒体左右侧的挂钩将栽种好植株种子的育苗盒体挂在箱体的固定条间的相应位置,依序摆放。

4、待植株成苗可移栽时,将育苗盒体从箱体的固定条间取出,拉开凹槽扣,展开育苗盒体,取下孔板,整个植株即可带土移出。

5、完成带土移栽后,可将各部件清洗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组合式育苗装置,相对于传统方法,能有效解决带土移栽破坏土层的问题,能提高移栽幼苗的成活率,方便控制育苗盒体内土壤的水分吸收。并且节约空间,方便清洗及回收再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