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654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蚜茧蜂养殖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繁蜂棚用于繁殖蚜茧蜂,蚜茧蜂在繁殖的过程中对温度和湿度均有所要求,例如,蚜茧蜂繁育最适温度为22℃,湿度为75%,繁蜂棚需保持温度17~28℃,湿度为60%~80%,而南方冬天温度较低,湿度较大,因此就需要对繁蜂棚添加加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能对繁蜂棚进行加温,提高繁蜂棚内的温度,降低繁蜂棚内的湿度,利于繁殖蚜茧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包括繁蜂棚,还包括热风炉、高温轴流风机和送风管组件,所述热风炉的出风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高温轴流风机的出气口与所述送风管组件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热风炉和高温轴流风机位于所述繁蜂棚的外部,所述送风管组件伸入所述繁蜂棚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炉所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甲醇或者电。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组件包括主送风管道和堵管件,所述主送风管道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主送风管道伸入所述繁蜂棚内部,所述主送风管道平行于所述繁蜂棚的长度或者宽度设置,所述主送风管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的通气孔,所述堵管件安装在所述主送风管道的末端。

进一步的,所述堵管件包括卡圈、固定圈、堵帽和堵头,所述卡圈呈环状,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圈呈环状,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堵帽呈圆盘状,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堵头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卡圈焊接在所述主送风管道的末端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圈的中部平行于所述主送风管道的轴线设置,所述固定圈的两个侧边朝外设置,所述固定圈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卡圈的一个侧边连接,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堵帽的边缘连接,所述堵头的外螺纹与所述堵帽中部的螺纹孔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上的至少两个的通气孔沿着所述主送风管道的轴线并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主送风管道上设有至少两排的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组件还包括分流管道,所述主送风管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分流管道上设有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两个的出气口,所述分流管道的进气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分流管道的出气口的数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的数量一致,所述分流管道的出气口与所述主送风管道的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道垂直于所述主送风管道设置,所述分流管道位于所述繁蜂棚的外部。

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气管道,所述回气管道位于所述繁蜂棚的外部,所述回气管道一端与所述繁蜂棚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风炉的第一进风口相连,所述热风炉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由多根杆件连接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热风炉安装在所述支架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热风炉可以产生高温热量,高温轴流风机将热风炉产生的高温热量变成干热风,将送风管组件传送至繁蜂棚内,使繁蜂棚中的温度升高,湿度降低,使繁蜂棚中的温度和湿度更适合蚜茧蜂生存;热风炉和高温轴流风机位于繁蜂棚的外部,便于给热风炉中添加燃料,也减少热风炉和高温轴流风机工作时的噪音对蚜茧蜂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图3的A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风炉的左视图。

标号说明:

1、繁蜂棚;2、热风炉;3、高温轴流风机;4、送风管组件;5、回气管道;6、支架;

21、第一进风口;22、第二进风口;

41、主送风管道;42、堵管件;43、分流管道;

411、通气孔;

421、卡圈;422、固定圈;423、堵帽;424、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热风炉提供热量,并用高温轴流风机将热风炉产生的热量输送至繁蜂棚中,提高繁蜂棚的温度,并降低繁蜂棚的湿度。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包括繁蜂棚1,还包括热风炉2、高温轴流风机3和送风管组件4,所述热风炉2的出风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与所述送风管组件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热风炉2和高温轴流风机3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所述送风管组件4伸入所述繁蜂棚1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热风炉2所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甲醇或者电。

由上述描述可知,热风炉2使用煤炭、甲醇作为燃料,或者使用电加热的方式,使热风炉2产生稳定的干热风。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组件4包括主送风管道41和堵管件42,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相连,所述主送风管道41伸入所述繁蜂棚1内部,所述主送风管道41平行于所述繁蜂棚1的长度或者宽度设置,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的通气孔411,所述堵管件42安装在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末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高温轴流风机3将干热风输送至主送风管道41,主送风管道41伸入繁蜂棚1内部,主送风管道41的末端安装堵管件42,使干热风从主送风管道41侧壁上的通气孔411中跑出,通气孔411一方面可减少干热风从主送风管道41出来的风力,另一方面多个通气孔411可使从主送风管道41出来的干热风分布的更加均匀,使繁蜂棚1整体温度分布比较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堵管件42包括卡圈421、固定圈422、堵帽423和堵头424,所述卡圈421呈环状,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圈422呈环状,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堵帽423呈圆盘状,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堵头424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卡圈421焊接在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末端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圈422的中部平行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轴线设置,所述固定圈422的两个侧边朝外设置,所述固定圈422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卡圈421的一个侧边连接,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堵帽423的边缘连接,所述堵头424的外螺纹与所述堵帽423中部的螺纹孔螺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L形截面的卡圈421与主送风管道41焊接连接,使主送风管道41末端便于与U形截面的固定圈422连接固定,U形截面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中,一个侧面与卡圈421连接,另一个侧面与盘状的堵帽423连接,结构合理,安装便捷,堵头424与堵帽423中部的螺接,通过堵头424便于查看主送风管道41末端干热风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上的至少两个的通气孔411沿着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轴线并排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主送风管道41上至少两个的通气孔411并排设置,使通气孔411便于加工,也符合并排设置的蜂房的需要。

进一步的,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上设有至少两排的通气孔411。

由上述描述可知,一个主送风管道41上设有至少两排的通气孔411,主送风管道41出气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组件4还包括分流管道43,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分流管道43上设有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两个的出气口,所述分流管道43的进气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分流管道43的出气口的数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数量一致,所述分流管道43的出气口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进气口相连。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个的主送风管道41并排设置在繁蜂棚1中,分流管道43将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出来的干热风引流至各主送风管道41中,分流管道43的侧壁上设有与主送风管道41和高温轴流风机3连接的接管,实现将高温轴流风机3出来的干热风引流至多个的主送风管道41上。

进一步的,所述分流管道43垂直于所述主送风管道41设置,所述分流管道43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分流管道43主体呈一字形,结构合理,分流管道43设置在繁蜂棚1的外部,同样可减少高温轴流风机3产生的噪音对繁蜂棚1中密封的影响,也便于对分流管道43进行检修和维护。

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气管道5,所述回气管道5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所述回气管道5一端与所述繁蜂棚1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风炉2的第一进风口21相连,所述热风炉2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22。

由上述描述可知,回气管道5实现将繁蜂棚1中出来的气体输入热风炉2的第一进风口21,实现繁蜂棚1中气体的回收利用,降低热风炉2的燃料消耗,热风炉2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22,实现繁蜂棚1、热风炉2与大气相通,保证热风炉2与繁蜂棚1的气压正常。

进一步的,还包括支架6,所述支架6为由多根杆件连接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热风炉2安装在所述支架6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多根杆件相互焊接连接组成立方体框架,热风炉2安装在支架6内,使热风炉2固定的更加稳固。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包括繁蜂棚1,还包括热风炉2、高温轴流风机3和送风管组件4,所述热风炉2的出风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进气口相连,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与所述送风管组件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热风炉2和高温轴流风机3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所述送风管组件4伸入所述繁蜂棚1的内部,所述热风炉2所使用的燃料为煤炭、甲醇或者电。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送风管组件4包括主送风管道41和堵管件42,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相连,所述主送风管道41伸入所述繁蜂棚1内部,所述主送风管道41平行于所述繁蜂棚1的长度或者宽度设置,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的通气孔411,所述堵管件42安装在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末端;所述堵管件42包括卡圈421、固定圈422、堵帽423和堵头424,所述卡圈421呈环状,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固定圈422呈环状,截面形状为U形,所述堵帽423呈圆盘状,中部设有螺纹孔,所述堵头424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卡圈421焊接在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末端外侧壁上,所述固定圈422的中部平行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轴线设置,所述固定圈422的两个侧边朝外设置,所述固定圈422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卡圈421的一个侧边连接,另一个侧边与所述堵帽423的边缘连接,所述堵头424的外螺纹与所述堵帽423中部的螺纹孔螺接;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上的至少两个的通气孔411沿着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轴线并排设置,所述主送风管道41上设有至少两排的通气孔411。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为: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所述送风管组件4还包括分流管道43,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并排设置,所述分流管道43上设有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两个的出气口,所述分流管道43的进气口与所述高温轴流风机3的出气口相连,所述分流管道43的出气口的数量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数量一致,所述分流管道43的出气口与所述主送风管道41的进气口相连,所述分流管道43垂直于所述主送风管道41设置,所述分流管道43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

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为:

一种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还包括回气管道5、支架6,所述回气管道5位于所述繁蜂棚1的外部,所述回气管道5一端与所述繁蜂棚1的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热风炉2的第一进风口21相连,所述热风炉2上还设有第二进风口22,所述支架6为由多根杆件连接组成的立方体框架结构,所述热风炉2安装在所述支架6内。

工作时,向热风炉2中添加煤炭、甲醇燃料,或者使用电加热的方式,热风炉2中产生热量,高温轴流风机3将热风炉2中产生的热量抽吸至分流管道43中,并经分流管道43输送至主送风管道41中,最后将主送风管道41上的通气孔411排至繁蜂棚1中,繁蜂棚1中多余的气体将回气管道5流回至热风炉2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蚜茧蜂繁蜂棚加温装置,通过热风炉2产生热量,通过高温轴流风机3对热量进行抽吸变成干热风,通过分流管道43和主送风管道41将干热风引流至繁蜂棚1内部,通过回流管道将繁蜂棚1中多余的气体引流至热风炉2,实现对繁蜂棚1中温度的提高,以及湿度的降低,同时便于对热风炉2、高温轴流风机3、分流管道43和回气管道5的维护,使噪音对繁蜂棚1的影响尽量的小,利于蚜茧蜂的繁育和生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