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离子增氧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1616阅读:1697来源:国知局
负离子增氧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增氧泵技术领域,涉及负离子增氧泵装置。



背景技术:

增氧泵,也叫空气泵,将空气压入水中,让空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增加水的含氧量,保证水中鱼类生长的需要。鱼罐中由于鱼类废泄物的排放,鱼缸里的水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有害物质,影响鱼的健康生长,并使得室内空气变差。

负离子在医学界享有“空气维生素”、“长寿素”、“空气维他命”等美称,为了改善生存环境,利用直流高压电晕放电产生负离子的发生器已有大量应用。负离子的释放能达到医疗保健标准的释放剂量时,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消除自由基作用、改善预防呼吸道疾病、改善睡眠、改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能。负离子还具有快速除尘清烟的作用,减少二手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鱼缸水中负氧离子含量和溶氧量,使鱼更健壮,改善室内环境的负离子增氧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负离子增氧泵装置,包括增氧泵、负离子发生器,密封式绝缘负离子产生罐、下壳体、以及与下壳体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上壳体,所述负离子产生罐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出气口,中间圆周上设有多个孔,孔内镶有纳米碳纤维或金针,所述增氧泵连接有电源插头,并与负离子发生器电连接、负离子发生器通过单极负离子高压输出线与负离子产生罐纳米碳纤维或金针连接,负离子产生罐通过进气口安装的进气管与增氧泵连接,出气口连接有出气管,所述增氧泵、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产生罐安装在下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之处还在于:

所述下壳体内成形有多个分隔的安装位置,所述增氧泵、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产生罐分别对应安装,增氧泵、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下壳体内一边,负离子产生罐安装在下壳体内另一边。

所述出气管末端连接有气泡石。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增氧泵、负离子发生器、负离子产生罐,以及安装的上下壳体,可实现增氧泵装置的空气净化功能,改善室内环境,使室内空气更清新,导入水中,增加水中负氧离子含量和溶氧量,使鱼更健壮。

2、通过在下壳体内成形多个分隔的安装位置,安装布局合理,节省空间,整体美观性能好。

3、在出气管末端连接气泡石,方便装置导入鱼罐,多余负离子从鱼罐冒泡而出,使鱼缸不只有观赏性更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壳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增氧泵,2.负离子发生器,3.负离子产生罐,4.下壳体,5.上壳体,6.电源插头,7.进气管,8.出气管,9.气泡石;

21.单极负离子高压输出线,31.进气口,32.出气口,33.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负离子增氧泵装置,包括增氧泵1、负离子发生器2,密封式绝缘负离子产生罐3、下壳体4、以及与下壳体4可拆卸固定连接的上壳体5,负离子产生罐3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31、出气口32,中间圆周上设有多个孔33,孔内镶有纳米碳纤维或金针,增氧泵1连接有电源插头6,并与负离子发生器2电连接、负离子发生器2通过单极负离子高压输出线21与负离子产生罐3纳米碳纤维或金针连接,即电路单极负高压开放式负离子与之相连接,在罐内产生脉冲电晕,负离子产生罐3通过进气口31安装的进气管7与增氧泵1连接,出气口32连接有出气管8,出气管8末端连接有气泡石9,下壳体4内成形有多个分隔的安装位置,增氧泵1、负离子发生器2、负离子产生罐3分别对应安装,增氧泵1、负离子发生器2安装在下壳体4内一边,负离子产生罐3安装在下壳体4内另一边。

本实用新型利用负离子发生器脉冲振荡电路将电压升至直流负高压,通过单极负离子高压输出线与负离子产生罐纳米碳纤维或金针连接,利用纳米碳纤维或金针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快速地放出大量电子,而电子并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形成负离子。在电离过程中,负离子产生罐充满负离子并由出气口处的出气管输出带有负离子气体导入水中。水中充满负离子,即为负离子水,可调节水的PH值至偏碱性,可中和各种酸性毒素,增加活氧性并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念珠菌、金黄色葡萄菌滋生,并吸附降解水中有害物质。

本实用新型由增氧泵产生气压,通过进气管导入密闭式负离子产生缸,再由负离子产生罐出气,通过出气管将生产之气体导入鱼缸。这样,可增加鱼缸水中负离子含量和溶氧量,使鱼更健壮,多余的负离子从鱼缸冒泡而出,也可使室内空气清新。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制造饮用水及生活用水。

本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范围,凡依据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