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王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367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蜂王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培育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蜂王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蜂大国,蜂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同时,蜜蜂也是维持生态环境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物种,是植物、特别是新兴的设施作物的主要授粉昆虫。我国“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提出“把绿色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理念,蜜蜂养殖业必将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业的重中之重是优良的种畜,因此,开展优良种蜂王的培育工作也因而成为育种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

蜜蜂蜂群包括蜂王、工蜂和雄蜂。蜜蜂的生殖和繁衍后代是由蜂王来完成的,蜂王是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主要职能是产卵,蜂群中其他成员都是蜂王的子代;工蜂是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蜂,他们承担着蜂群中的一切工作,在正常情况下,工蜂不具有产卵功能;雄蜂是蜂群中的雄性成员,其主要功能就是等待着与处女王交尾。由此可见,蜂群中,能够直接将基因遗传给后代的是蜂王和雄蜂。但是,雄蜂在和蜂王交尾后就会死去,不能再次利用。因此,蜂王成为唯一可以培育并多次利用的种畜。

蜜蜂蜂王的人工培育是蜜蜂饲养管理、育种必备的基础工作。在养蜂生产和育种实践过程中,为了培育产卵力强、分蜂性弱、后代采集力强、性情温顺和抗病力强的优良蜂王,必须进行人工蜂王的科学培育。

我国现有蜂群800多万群,如按照一只种蜂王为100群蜂换种计算,我国每年约需要生产用中蜂王西方蜜蜂6万只、东方蜜蜂2万只。然而,目前我国年生产的种蜂王不足1万只,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种蜂王育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现阶段养蜂生产的重要技术点。研究出一套适宜我国的人工培育蜂王的方案,提高蜂群繁育效率,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高效蜂王培育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现有技术中,研究人员和蜜蜂养殖人员通常采用将蜂王王台放置在蜂箱内部培育蜂王的方法育王,少数采用蜂箱外培育蜂王的方法。主要操作如下:

(1)取蜂王1日龄幼虫移入蜂王台基(蜂王台基为用于人工培育蜂王时使用的一个类似于微型小碗一样的器皿,通常是塑料的,是人工模仿的蜜蜂巢孔,蜂王在蜂王台基中生长);

(2)将蜂王台基放入蜂箱,并固定在蜂箱内的框架上;

(3)10天之后,将蜂王台基从固定的框架上一个一个取下来,并逐个转移至其他规格的王笼中,再次一一固定;

(4)之后,将王笼保存在蜂箱内或者放入培养箱内,等待蜂王出房。其中。

第(3)步尤为耗时、耗力,并且需要借助钳子等工具,即使技术熟练的养蜂人至少也需要10分钟左右才能完成一只蜂王的相应操作。

因此,如何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时长,提高培育蜂王的工作效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王培育装置,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时长,提高培育蜂王的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王培育装置,包括:

底座;

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蜂王台基;

用于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以覆盖所述蜂王台基的,且避免蜂王爬出的盖体。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盖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笼状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盖体为金属丝编织的笼状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盖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桶状结构,且所述盖体上开设有透气孔。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盖体为透明塑料材质。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供所述盖体的开口边缘插入的凹槽。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凹槽的直径为30mm~40mm,深度为4mm~5mm。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环形挡圈,所述盖体的开口端插入所述环形挡圈围成的区域内。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底座与所述蜂王台基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蜂王培育装置中,所述底座为平板结构。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将取蜂王1日龄幼虫移入蜂王台基,并放入蜂箱内部,10天之后,将盖体盖设在蜂王台基上,然后将加盖后的蜂王台基保存在蜂箱内或者放入培养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10天之后无需对蜂王台基由框架上拆掉并转移至王笼中,只需要将盖体盖设在蜂王台基上即可,省去了蜂王台基拆卸再固定的时间,工作人员可在10秒内完成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可大大缩减培育蜂王时对蜂王台基不断转移的操作的时间,减免培育蜂王时的人工操作,显著提高培育蜂王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去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1为蜂王台基,102为底座,103为凹槽,104为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蜂王培育装置,以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时长,提高培育蜂王的工作效率。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去掉盖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蜂王培育装置,包括底座102、蜂王台基101和盖体104。

其中,蜂王台基101设置于底座102上,设置底座102为了便于蜂王台基101的放置,因为蜂王台基101的形状导致其放置时易倾倒,通过设置底座,使得具有更大的占地面积,放置更加稳定。优选地,蜂王台基101的深度10mm,盏口直径8-9mm,盏底直径7mm,需要说明的是,蜂王台基101的尺寸只是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尺寸。

盖体104用于可拆卸地设置于底座102上,以覆盖蜂王台基101,且避免蜂王爬出,同时也能保护蜂王台基101不会被硬物碰触破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蜂王培育装置,在使用时,将取蜂王1日龄幼虫移入蜂王台基101,并放入蜂箱内部,10天之后,将盖体104盖设在蜂王台基101上,然后将加盖后的蜂王台基101保存在蜂箱内或者放入培养箱内。与现有技术相比,10天之后无需对蜂王台基101由框架上拆掉并转移至王笼中,只需要将盖体104盖设在蜂王台基101上即可,省去了蜂王台基101拆卸再固定的时间,工作人员可在10秒内完成相应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可大大缩减培育蜂王时对蜂王台基101不断转移的操作的时间,减免培育蜂王时的人工操作,显著提高培育蜂王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盖体104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笼状结构,开口端扣设在底座102上,封闭端以及盖体的周壁能保护蜂王台基101不会被硬物碰触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盖体104为金属丝编织的笼状结构,编织时应注意网口大小,避免蜂王爬出。需要说明的是,盖体104也可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桶状结构,且盖体104上开设有透气孔,透气孔优选为边长为3~4mm的正方形,盖体104为透明塑料材质,以方便观察蜂王的状态。

为了方便盖体104与底座102的配合,底座102上开设有供盖体104的开口边缘插入的凹槽103。即在底座102上开设与盖体104开口边缘吻合的凹槽103,扣盖盖体104时,只需要将开口边缘对准凹槽103扣设即可,凹槽103对盖体104具有限位作用,能够防止盖体104在底座102上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03的直径优选为30mm~40mm,深度为4mm~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02上还可设置有环形挡圈,盖体104的开口端插入环形挡圈围成的区域内,同样能够达到凹槽103的限位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凹槽103一种限位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底座102与蜂王台基101为一体式结构,当然,底座102与蜂王台基101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后期通过固定件或胶水实现二者的固定。底座102为平板结构,以提供更加稳定的。

本实用新型培育蜂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育王框准备:育王框选择长、高与巢框相同,宽度比巢框窄约13mm的木制框架,框架的侧条上等距离安装2-3条相互平行的木条(蜂王台基条),每根蜂王台基条上等距离用双面胶粘上10个蜂王台基(包含底座);

2.向蜂王台基中加入少量稀王浆,以覆盖住蜂王台基底部为准;

3.取卵虫脾:从蜂箱中提出待育王的卵虫巢脾,轻轻抖落巢脾上的蜜蜂,带入到移虫实验内;

4.移虫:用移虫针将卵虫脾中12-18小时日龄的小幼虫轻轻沿着背部(凸面)挑出来,移入蜂王台基中,注意使幼虫浮在蜂王台基底部的王浆上;

5.将移虫后的蜂王台基放入蜂箱内部;

6.10天后检查蜂王台基封盖情况,将封盖后的蜂王台基加盖盖体,目的是保护王台不会被硬物碰触破坏,也可以使处女王在出房后不会四处活动;

7.选择1:将加了盖体的蜂王台基带回实验室,放在培养箱内,培养箱温度35~36℃,湿度为65%~70%;选择2:将加了蜂王台基的蜂王台基放回蜂箱内;

8.等待蜂王出房。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