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文档序号:8909992阅读:893来源:国知局
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鱼类的培育方法,特别是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太平洋鳄(Gadusmacrocephalus)隶属于鳄形目(Gadiformes),鳄科(Gadidae),鳕属英文名Pacific cod,又名大头鳕,山东、辽宁等地俗称大头鱼。
[0003]在挪威、芬兰、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对于大西洋鳕生物学的研宄早在19世纪初就已经有所记载,到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达到高峰,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近十几年来,挪威、英国、加拿大和冰岛等国投入巨资,开展了大西洋鳕养殖技术研宄开发,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人工繁殖和养殖的模式,现已成为北欧、北美诸国新的重要养殖品种,养殖产量逐年增加。目前,大西洋鳕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鱼类养殖品种之一。对于大西洋鳕各国都在繁殖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宄方面建立了专门的研宄体系,并在大西洋鳕生物学研宄上也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包括生物学研宄和养殖技术的开发,2001年成立的国际鳕鱼基因组计划(ICGP)将世界鳕鱼研宄推向了分子水平时代。
[0004]而与大西洋鳕同属的太平洋鳕则研宄较少,亦欠系统性的研宄。目前,国外有相关文献记载了关于太平洋鳕的研宄。国内对太平洋鳕的研宄则相对较少,仅方明烈,高天翔等进行了太平洋鳕的少量研宄,对于繁殖、生态、营养、育苗等方面的研宄均未见报道。因此,对太平洋鳕的研宄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空白,对于这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对其开展一系列的研宄是很有必要的。
[0005]但到目前为止,业内仍未开展太平洋鳕繁殖生物学、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等其他方面的研宄,因此需要尽快开展太平洋鳕生物学研宄,为进一步对这一重要经济鱼类的研宄提供理论基础。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
[0007]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仔鱼的投饵前培养和投饵后培养,投饵前培养和投饵后培养期间的培育水温为10±1°C,光照控制在500-10001X,培育水体的盐度32,
其中投饵前培养期间为初孵仔鱼出苗后的1-6天,该期间按照20000尾/m3的密度布苗并进行养殖,且不向仔鱼投放饵料,仅每天向养殖容器中注水,注水量为原水体体积的20-30%,
6日龄后为投饵后培养期间,7-30日龄期间,仅向仔鱼投喂轮虫,每天9:00和15:00各投喂一次,投料量为8-9个/ml,
30日龄之后,同时投喂轮虫和卤虫,每天9:00和15:00各投喂一次,投喂时先投喂轮虫,0.5-lh后再投喂卤虫,投料量为轮虫5个/ml,卤虫0.1个/ml, 60日龄之后,同时投喂轮虫、卤虫和配合饵料,从60日龄开始首先需进行仔鱼摄食配合饵料的驯化工作,从9:00开始,每20min投喂一次配合饵料,共投喂6次,每次投喂配合饵料0.lg/m3,配合饵料投喂结束后投喂轮虫和卤虫,投料量为轮虫5-6个/ml,卤虫0.1-0.2个/ml,从13:30开始至16:00期间每多少min投喂一次配合饵料,每次投喂配合饵料0.1/ g/m3,配合饵料投喂结束后投喂轮虫和卤虫,投料量为轮虫5-6个/ml,卤虫0.1-0.2个/ml,驯化期间配合饵料投喂量每3天增加一倍,持续21天,驯化工作完成后,每天9:00开始投喂两次配合饵料,每次间隔20min,每次投喂量为12_13g/m3,配合饵料投喂完成0.5-lh后投喂轮虫和卤虫,投料量为轮虫3个/ml,卤虫0.05个/ml,每天14:00开始投喂两次配合饵料,每次间隔20min,每次投喂量为12-13g/m3,配合饵料投喂完成0.5-lh后投喂轮虫和卤虫,投料量为轮虫3个/ml,卤虫0.05个/ml,
100日龄后,仅投喂配合饵料,每天9:00和15:00各投喂一次,投喂量为20-30g/m3,
从7日龄后开始换水,换水开始后的1-5天每天换水量20%,6-15天每天换水量30%,15-30天每天换水量50%,37-60天每天换水量75%,开始投喂配合饵料后,每天换水量100%,换水时,在每天第一次投饵前抽水,第二次投饵结束后加水至抽水前水量,
在投饵后培养期间,苗种均长为1-1.5cm时,按照10000-20000尾/m3的密度布苗养殖,苗种均长为2-5cm时,按照1000-5000尾/m3的密度布苗养殖。
[0008]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在业内,对于太平洋鳕这一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的研宄尚属空白,对于太平洋鳕鱼的繁殖生物学、人工育苗和增养殖等方面的研宄均未开展,因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育苗方法,它能够成功的将人工繁育处的太平洋鳕鱼的仔鱼培育至成鱼,这是一种可以提高鱼苗质量及保证成活率的育苗技术,并能够顺利的实现工厂化生产,为太平洋鳕鱼的大规模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太平洋鳕鱼的人工苗种培育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包括仔鱼的投饵前培养和投饵后培养,在投饵前培养和投饵后培养期间,其培育水温为10土 rc,光照控制在500-10001x,培育水体的盐度32,
投饵前培养:
出苗:大量破膜前,孵化缸内会有大量泡沫浮于水表面(正常情况下,泡沫覆盖整个水面,几乎看不到水),当出现此现象时,可以考虑适当换水甚至不换水,尽量将出苗时间压榨缩短。根据往年经验,破膜前降低孵化温度,会使得出苗相对集中,便于管理。
[0011]出苗方法:用消毒干净的塑料盆,选中苗相对集中地区域,集中圉出几盆苗,然后缓缓移入育苗池(槽)中,直至出苗完毕,主要观察停气后沉底受精卵颜色,大部分是白色,表明孵化基本结束。
[0012]日常管理:出苗后1-6天,只采用每日添水的管理方式,仅每天向养殖容器中注水,注水量为原水体体积的20-30%,例如养殖水体为lm3,则第一天注水Im3的20-30%水体,第二天注水1.2-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