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及育珠方法

文档序号:318624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及育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方法,进一步涉及用这种人工培育的三倍体合浦珠母贝进行育珠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a.亲贝培育挑选贝体完整,放射线明显,磷片锐而坚,足丝发达、个体大、壳高6.5厘米以上,贝龄2-3龄、性腺较饱满的个体作亲贝;雌雄比例为4-5∶1,于20-30℃蓄养3-5天,每天换水一次,且投喂充足的饵料,促进性腺发育成熟;b.精卵收集及授精挑选性腺饱满的个体,剖取精卵分别存于盛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经筛绢过滤,除去杂质及组织碎片;并迅速将卵加入盛有0.005-0.007%氨海水的水槽中,停留5-60分钟,调节卵的数量为0.5-10万每毫升,水温20℃-28℃,然后加入适量的精子,并混匀让其受精;c.诱导处理当有30-50%左右的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即加浓度为30-100mg/L的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简称6-DMAP)进行诱导处理15-25分钟;然后用虹吸的方法进行换水,洗卵两次,除去残留的药物及精子;d.幼虫收集及培养把受精卵置于较大的容器中,加满海水让其发育;待幼虫大量上浮后,用虹吸法(虹吸时,不能搅动底部沉积的卵)将上浮幼虫收集到育苗池,注入约1/3海水,水体中幼虫的数量控制在2-8个/ml;每天至少换水一次;上下午各投饵一次;定期清洁池底或者倒池,维持良好的生态条件;e.采苗培育当20~30%的幼虫出现色素点时(通过显微镜观察),投放片式塑料片或网状采苗器采苗,;f.海上养殖当幼苗个体长到1.5-2.0mm时,将适量幼苗放入一级笼中(约60目)出池下海养殖,至壳长6-7厘米时即可进行育珠。
在上述人工培育过程中,授精时的优选条件为取卵后停留时间为10-30分钟,卵的数量2-3万每毫升,水温20℃-24℃之间。
幼虫收集及培养中育苗池必须干净并用消毒剂消毒。前三天采用加水的方法,以后用套有一定网孔大小筛绢的换水器进行换水。
早期幼虫投喂金藻,投喂量控制在2000-6000个/ml;进入壳顶初期,金藻投量为4000-5000个/ml,可加投扁藻,投喂量为1000-3000个/ml,;变态附着后,饵料以扁藻为主。
一般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开始变态附着,所有的幼虫附着约需十几天。当所有的幼虫附着后,换水时即取去换水器上的筛绢。采苗器可选用片状采苗器,即用塑料片串成,有红色和黑色两种,黑色较好,或网状采苗器,即为各种规格的胶丝网片、灯光网或旧鱼网等。
三倍体育珠用上述人工培育的三倍体合浦珠母贝进行育珠方法为a.母贝的术前处理采用密集低吊的方法,抑制生殖腺的发育及降低其生理机能b.制作外套膜小片选用1龄左右的生长良好的贝作小片贝,取出左右外套膜的下方游离部分,放置在玻璃板上,并切成小方块形。
c.插核在母贝的足基部用开口刀在表皮上开一切口,把珠核和小片送入切口部,使小片的外上皮向珠核。
d.休养手术后的母贝吊养在休养场,时间为一个月左右。
e.育珠和收珠休养期过后,把育珠贝转入养殖海区进行常规的管养,养殖12-18个月后开贝收珠。
上述人工培育的三倍体合浦珠母贝一般作为后续育珠的母贝进行育珠,也可以直接作为产品。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方法和育珠的方法合起来也可以认为是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及育珠的一个完整的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通过科学的培育和养殖,可稳定其诱导效果,胚胎期的三倍体比例通常可达90%以上,幼虫存活率高。三倍体(3n)组成珠率为0.84粒/贝,留核率为0.91粒/贝,7.0mm以上大型珍珠和6.5-7.0mm中型珍珠占90.2%,珍珠平均重量为0.48克/粒;二倍体(2n)组的成珠率为0.64粒/贝,留核率为0.68粒/贝,大型珍珠和中型珍珠占51.6%,珍珠平均重量为0.42克/粒。二者相比3n组成珠率提高30.8%,留核率提高35.4%,大型珍珠和中型珍珠的比例提高38.6%,珍珠平均重量提高14.3%。(成贝三倍体比例可用鳃细胞法或流式细胞术检查。)
实施例1 育苗(人工培育三倍体珠母贝)地点北海涠州岛,时间1999年4月。挑选贝体完整,放射线明显,磷片锐而坚,足丝发达、壳高6.5厘米以上、性腺饱满的雌贝19只、雄贝9只,剖取精卵,分别存于盛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筛绢过滤,总卵量9600万粒,并迅速将卵加入盛有0.006%的氨海水的水槽中,停留10分钟,水温23℃,然后加入适量的精子,并混匀让其受精。当有30%左右的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在水温23℃,在10个40×30×15cm的玻璃水槽内用6-DMAP(终浓度50mg/L)持续进行诱导处理受精卵17分钟,处理时卵量为0.5万/ml。而后用过滤海水两次洗卵换水,换去处理液,然后转入0.5m3的玻璃纤维水槽待其发育。待幼虫大量上浮后,用虹吸法(虹吸时,不能搅动底部沉积的卵)将上浮幼虫收集到24m3的水泥育苗池,注入约1/3海水,水体中幼虫的数量控制在2-3个/ml;每天至少换水一次;上下午各投饵一次;定期清洁池底或者倒池,维持良好的生态条件;前三天采用加水的方法,以后用套有一定网孔大小筛绢的换水器进行换水。早期幼虫主要投喂金藻,投喂量控制在3000个/ml;进入壳顶初期,加投扁藻,投喂量为2000个/ml,金藻量为4500个/ml;变态附着后,饵料为扁藻为主,投喂量为4500个/ml。当30%的幼虫出现色素点时,投放黑色塑料片串成的采苗器采苗,并及时把已附着幼苗的采苗器转移到另一育苗池进行培养。当幼苗个体长到1.5-2.0mm时,将适量幼苗放入一级笼中(约60目)出池下海养殖。其结果,胚胎期三倍体率91%,单产每立方米水体49.5万粒。
实施例2 育苗(人工培育三倍体珠母贝)地点北海涠州岛,时间1999年3月,取雌贝22只,雄贝9只,按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人工培育三倍体珠母贝,其结果胚胎期三倍体率达91%,每立方米水体产苗种34.3万粒。
实施例3 育珠按照发明内容中所述的步骤对人工培育三倍体珠母贝进行育珠,其中,母贝经过20天左右的低吊密养,进行插核,小片为一龄二倍体贝。插核期间海区水温为17-22℃,比重1.022。休养期为一个月。其休养期三倍体(3n)组的死亡率为23.3%,二倍体(2n)组为25.3%。
育珠结果(养殖6个月时)3n组成珠率为0.84粒/贝,留核率为0.91粒/贝,7.0mm以上大型珍珠和6.5-7.0mm中型珍珠占90.2%,珍珠平均重量为0.48克/粒;2n组的成珠率为0.64粒/贝,留核率为0.68粒/贝,大型珍珠和中型珍珠占51.6%,珍珠平均重量为0.42克/粒。二者相比3n组成珠率提高30.8%,留核率提高35.4%,大型珍珠和中型珍珠的比例提高38.6%,珍珠平均重量提高14.3%。
权利要求
1.一种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方法,其特征包括下列步骤a.亲贝培育挑选贝体完整,放射线明显,磷片锐而坚,足丝发达、个体大、壳高6.5厘米以上,贝龄2~3龄、性腺较饱满的个体作亲贝;雌雄比例为4-5∶1,于20-30℃蓄养3~5天,每天换水一次,且投喂充足的饵料,促进性腺发育成熟;b.精卵收集及授精挑选性腺饱满的个体,剖取精卵分别存于盛有过滤海水的烧杯中,经筛绢过滤,除去杂质及组织碎片;并迅速将卵加入盛有0.005-0.007%氨海水的水槽中,停留5-60分钟,调节卵的数量为2-5万每毫升,水温20℃-28℃,然后加入适量的精子,并混匀让其受精;c.诱导处理当有30-50%左右的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即加浓度为50~75mg/L的6-二甲基氨基嘌呤(6-dimethylaminopurine,简称6-DMAP)进行诱导处理15~25分钟;然后用虹吸的方法进行换水,洗卵两次,除去残留的药物及精子;d.幼虫收集及培养把受精卵置于较大的容器中,加满海水让其发育;待幼虫大量上浮后,用虹吸法(虹吸时,不能搅动底部沉积的卵)将上浮幼虫收集到育苗池,注入约1/3海水,水体中幼虫的数量控制在2~8个/ml;每天至少换水一次;上下午各投饵一次;定期清洁池底或者倒池,维持良好的生态条件;e.采苗培育当20~30%的幼虫出现色素点时(通过显微镜观察),投放片式塑料片或网状采苗器采苗,并及时把已附着幼苗的采苗器转移到另一育苗池进行培养;f.海上养殖当幼苗个体长到1.5~2.0mm时,将适量幼苗放入一级笼中(约60目)出池下海养殖。
2.根据权利要求1中一种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方法,其特征是授精时的优选条件为取卵后停留时间为10-30分钟,卵的数量2-3万每毫升,水温20℃-24℃之间。
3.权利要求1中一种人工培育的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育珠方法为a.母贝的术前处理采用密集低吊的方法,抑制生殖腺的发育及降低其生理机能b.制作外套膜小片选用1龄左右的生长良好的贝作小片贝,取出左右外套膜的下方游离部分,放置在玻璃板上,并切成小方块形。c.插核在母贝的足基部用开口刀在表皮上开一切口,把珠核和小片送入切口部,使小片的外上皮向珠核。d.休养手术后的母贝吊养在休养场,时间为一个月左右。e.育珠和收珠休养期过后,把育珠贝转入养殖海区进行常规的管养,养殖12-18个月后开贝收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及育珠的方法。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方法,包括a.亲贝培育,b.精卵收集及授精,c.诱导处理,d.幼虫收集及培养,e.采苗培育,f.海上养殖。用人工培育三倍体合浦珠母贝育珠的方法包括:a.母贝的术前处理,b.制作外套膜小片,c.插核d.休养,e.育珠和收珠。本发明的优点是胚胎期的三倍体比例通常可达90%以上,幼虫存活率高,珍珠颗粒大,质量好。
文档编号A01K61/00GK1372790SQ0211499
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22日
发明者何毛贤, 林岳光, 姜卫国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