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4187发布日期:2018-06-03 09:31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田水利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



背景技术:

在生产生活中灌溉技术已有了迅速发展,其中,喷灌技术在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喷灌能够使得水喷洒均匀且能够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因此喷灌已逐步取代人工灌溉。但是由于在农业喷灌系统中的喷头装置是固定在地表上的,在喷头装置不工作时会影响植物修剪或农作物的收割,并且影响美观,因此现市场出现一种地下埋藏90-180厘米的灌溉深埋式伸缩喷头,但此类喷头由于下埋深度深,顶端喷头在出土时切削力不足,相对作用力大,易造成喷头损坏,后期更换维修也较为复杂,同时,管内壁缺乏排水系统,导致冬季灌溉后,造成喷头冻裂等现象的出现,且由于喷头与管道连接处过深,在机械回填土时易受力不均匀导致连接处开裂,造成二次返工等现象的出现,进而对后期安装维护过程造成较大的人力物力资源损耗,增加施工成本。并且,市场上移动式、半固定式管道喷灌系统搬运管道困难,一般设计时都采用一套或两套备用管道,因而增加了管道总用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通过水压的作用,使螺旋喷头帽旋转并增强喷头上升时的切削力,使周围土壤松软,减少土壤作用力对喷头的破坏;在伸缩内管上升时,内管底端对防护升降壁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使之能够随喷头上升而生出地面,可有效增强喷头在灌溉时的稳定性,同时,防止灌溉后土壤湿润坍塌导致喷头无法收回到地下的问题;自动泄水阀可有效将外腔内的负压水泄到H型圆柱底座底部,防止喷头冻裂现象的发生;H型圆柱底座及加固装置可以防止回填土时,外力对喷头的破坏,达到有效解决深埋式伸缩喷头安装难、效果差等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包括旋转喷头、防护升降壁、伸缩内管、外壳体、外壳顶盖、H型圆柱底座,所述旋转喷头上设置螺旋喷头帽、限位卡扣环,并与伸缩内管上端相连接,所述伸缩内管下端设有密封胶圈,所述外壳体外壁上端设有负压进水口,下端设有自动泄水阀,所述负压进水口下端设有定位环,所述自动泄水阀内壁下端设置下限位环,且外泄水口通过泄水管与H型圆柱底座连接并贯穿到H型圆柱底座内部,所述外壳体上端设有外壳顶盖,所述外壳顶盖内部设置防漏胶圈,所述防漏胶圈与防护升降壁相互作用,所述防护升降壁顶端设置于限位卡扣环下,且底端及内壁设置孔口,所述防护升降壁下端设有软胶圈。

进一步,所述螺旋喷头帽外壁设有螺旋纹,增强旋转喷头出土时的切削力,且螺旋纹凹槽内部镶嵌金属材质,深度为1.75-3.25mm,宽度为3-5mm。

进一步,所述防护升降壁工作时升出地面25-40cm,工作结束后,通过限位卡扣环将防护升降壁压回外腔内。

进一步,所述防护升降壁上设置的孔口可加快外腔增压速度,使伸缩内管恢复到原有位置。

进一步,所述自动泄水阀内口下端与下限位环上端距离比伸缩内管下端圆环座高度高5-15mm。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弯曲处设置加固装置,进水口采用内丝接口,下设H型圆柱底座,采用PE材料,中空并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角度为向下45°角,可有效增强喷头的稳定性和耐破坏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解决回填土时,外力作用对喷头底端连接处的破坏,同时,防止喷头内部泄水不完全导致的冻裂现象,并且该设备能够达到全部自动化程度,解决传统灌溉中喷灌作业前安装设施,喷灌后拆卸设备的工序,大大减轻了田间劳动强度,实现灌溉一体化、自动化,而且本实用新型在非灌溉时不影响耕作,灌溉时又能够省工省料,同时还能够满足经济合理、经久耐用、便于推广应用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立面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A截点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B截点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C截点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底座效果示意图;

图中:1、旋转喷头;2、螺旋喷头帽;3、限位卡扣环;4、防护升降壁;5、伸缩内管;6、外壳体;7、负压进水口;8、外壳顶盖;9、防漏胶圈;10、定位环;11、孔口;12、软胶圈;13、下限位环;14、自动泄水阀;15、密封胶圈;16、泄水管;17、H型圆柱底座;18、内丝接口;19、外腔;20、加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旋转喷头1、防护升降壁4、伸缩内管5、外壳体6、外壳顶盖8、H型圆柱底座17,所述旋转喷头1上设置螺旋喷头帽2、限位卡扣环3,并与伸缩内管5上端相连接,所述伸缩内管5下端设有密封胶圈15,所述外壳体6外壁上端设有负压进水口7,下端设有自动泄水阀14,所述负压进水口7下端设有定位环10,所述自动泄水阀14内壁下端设置下限位环13,且外泄水口通过泄水管16与H型圆柱底座17连接并贯穿到H型圆柱底座17内部,所述外壳体6上端设有外壳顶盖8,所述外壳顶盖8内部设置防漏胶圈9,所述防漏胶圈9与防护升降壁4相互作用,所述防护升降壁4顶端设置于限位卡扣环3下,且底端及内壁设置孔口11,所述防护升降壁4下端设有软胶圈12。

进一步,所述螺旋喷头帽2外壁设有螺旋纹,增强旋转喷头1出土时的切削力,且螺旋纹凹槽内部镶嵌金属材质,深度为1.75-3.25mm,宽度为3-5mm。

进一步,所述防护升降壁4工作时升出地面25-40cm,工作结束后,通过限位卡扣环3将防护升降壁4压回外腔19内。

进一步,所述防护升降壁4上设置的孔口11可加快外腔19增压速度,使伸缩内管5恢复到原有位置。

进一步,所述自动泄水阀14内口下端与下限位环13上端距离比伸缩内管5下端圆环座高度高5-15mm。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体6弯曲处设置加固装置20,进水口采用内丝接口18,下设H型圆柱底座17,采用PE材料,中空并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角度为向下45°角,可有效增强喷头的稳定性和耐破坏力。

所述自动升降深埋式大田用灌溉喷头工作原理分为安装阶段、灌溉阶段、非灌溉阶段三个阶段进行描述。

首选,在安装阶段,使灌溉喷头外壳体与H型圆柱底座连接,并将泄水管穿过H型圆柱底座后,将灌溉喷头整体放入预先挖置的坑中,进行覆土回填,再加固装置及H型圆柱底座的作用下,使灌溉喷头底部弯曲处避免外力破坏,灌溉喷头顶部覆土30-50CM,从而避免对农业耕地的影响。

其次,在灌溉阶段,水流从内丝接口处进入,在水压的作用下,将伸缩内管顶起、喷头出水带动螺旋喷头帽旋转,螺旋喷头帽上的螺纹使其在旋转时能够增强切削力,从而使螺旋喷头帽周边覆土变松软,当伸缩内管升到一定高度后,伸缩内管底座与防护升降壁相作用,使防护升降壁随之升起,当防护升降壁底部升起到定位环下端后,地面上喷头位置到达预制高度,即可进行正常灌溉。

最后,在非灌溉阶段,水流通过负压进水口进入外腔中,使外腔中产生压力,从而对伸缩内管产生向下的压力,使其收缩到外壳体中,当伸缩内管收缩到防护升降壁顶端时,带动防护升降壁向下回收,当收缩内管及防护升降壁全部收缩到原位后,负压进水口停止进水,自动泄水阀开始工作,将外腔中的积水通过泄水管全部排出到H型圆柱底座下部,进而解决外腔内冻水及土壤坍塌无法收回伸缩内管的问题,实现全面自动化灌溉管理。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