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作物根系构型网式成型观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47052发布日期:2018-07-17 21:4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作物根系构型网式成型观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根系是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称。根系有直根系和须根系两大类。直根系主根发达、明显,极易与侧根相区别,由这种主根及其各级侧根组成的根系,称为直根系。须根系由许多粗细详尽的不定根(由胚轴和下部的境界所产生的根)组成。在根系中不能明显地区分出主根(这是由于胚根形成主根生长一段时间后,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造成的)。大部分单子叶植物都为须根系。如高粱(Sorghum vulgarePers.)、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L.)等。禾本科植物如稻、麦、各种杂草、苜蓿以及葱、蒜、百合、玉米、水仙等的根系都是须根系。须根系的特点是种子萌发时所发生的主根很早退化,而由茎基部长出丛生须状的根,这些根不是来自老根,而是来自茎的基部,是后来产生的,称为不定根(adventitious roots。不定根的数量非常惊人,如一株成熟的黑麦草有1500万条根及根的分支,根总长度达到644km,根表面积有一个排球场大,还有0.57立方米的土壤。

植物主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等生理活动和蒸腾作用。因此植物根系发达与否、形态如何与植株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根系的状况在植物育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指标,但目前尚无专用装置可以很好地固化植株根系在土壤中的形态,在用手工冲洗的办法将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分离出来之后,原来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形态已经随着冲洗和拿取过程改变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作物根系构型网式成型观测装置,包括

20个长板,其两端向外延伸的卡耳,内壁靠近下端均匀固设若干个尖端朝上的挂勾;

16个第一短板,其两端设置与所述卡耳插合的卡扣,所述第一短板的高度与所述长板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短板的厚度等于所述长板的厚度;

4个第二短板,其两端设置与所述卡耳插合的、与所述第一短板形状相同的卡扣,所述第二短板的高度为所述长板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短板的厚度等于所述长板的厚度,所述第二短板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短板的长度;

一个塑料槽,所述塑料槽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长板的长度减去两个所述长板的厚度,所述塑料槽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短板两端卡扣内侧的距离加上两个所述长板的厚度,所述塑料槽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透水孔,所述塑料槽的两个长侧边上开设容所述挂勾穿入的穿孔;

9个网格,所述网格的长宽与所述塑料槽的长宽相同,网孔的直径为5mmX5mm至10mmX10mm,所述网格的长边可挂在所述挂勾上;

所述塑料槽通过其两个长侧边上的穿孔与两个所述长板配合,两个所述第二短板与两个所述长板插合形成短边具有上缺口的底箱;

一个所述网格的两个长边挂在两个所述长板内壁的挂勾上,两个所述第一短板插合在两个所述长板高度的一半处形成短边具有上缺口、下冗余的网箱,所述网箱共9个;

一个所述网箱摞在所述底箱上,这个网箱的下冗余插在所述底箱的上缺口内;另一个所述网箱摞在前述的那个网箱上,上面的那个网箱的下冗余插在前述的那个网箱的上缺口内,依此类推;最上面的那个网箱的上缺口内分别插入一个所述第二短板;

所述底箱和所述网箱内填充培养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配容易,成本低廉,取得较为真实的须根形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网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塑料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虚框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网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但以下实施例仅列举的是较优选的实施例,其仅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来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能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作的限定。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 “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一种根系网式成型装置,包括

20个长板1,其两端向外延伸的卡耳11,内壁靠近下端均匀固设若干个尖端朝上的挂勾12;

16个第一短板2,其两端设置与所述卡耳11插合的卡扣21,所述第一短板2的高度与所述长板1的高度相等,所述第一短板2的厚度等于所述长板1的厚度;

4个第二短板3,其两端设置与所述卡耳11插合的、与所述第一短板2形状相同的卡扣,所述第二短板3的高度为所述长板1高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短板3的厚度等于所述长板1的厚度,所述第二短板3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短板2的长度;

一个塑料槽4,所述塑料槽4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长板1的长度减去两个所述长板1的厚度,所述塑料槽4的宽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短板两端卡扣内侧的距离加上两个所述长板1的厚度,所述塑料槽4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透水孔41,所述塑料槽4的两个长侧边上开设容所述挂勾12穿入的穿孔42;

9个网格5,所述网格5的长宽与所述塑料槽4的长宽相同,网孔的直径为8mmX8mm,所述网格5的长边可挂在所述挂勾12上;

所述塑料槽4通过其两个长侧边上的穿孔42与两个所述长板1配合,两个所述第二短板3与两个所述长板1插合形成短边具有上缺口101的底箱100;

一个所述网格5的两个长边挂在两个所述长板1内壁的挂勾12上,两个所述第一短板2插合在两个所述长板1高度的一半处形成短边具有上缺口201、下冗余202的网箱200,所述网箱200共9个;

一个所述网箱200摞在所述底箱100上,这个网箱的下冗余202插在所述底箱100的上缺口101内;另一个所述网箱200摞在前述的那个网箱上,上面的那个网箱的下冗余202插在前述的那个网箱的上缺口201内,依此类推;最上面的那个网箱200'的上缺口内分别插入一个所述第二短板3;

所述底箱100和所述网箱200内填充培养土。

所述长板1的高度为10cm,所述塑料槽4或所述网格5的长度为60cm,宽度为25cm。所述第一短板2的外壁设置第一把手22。所述第二短板3的外壁设置第二把手32。所述塑料槽4由厚度为0.2mm以上的塑料薄膜折叠而成,取消所述穿孔42,所述挂勾12直接穿入其长侧边。所述培养土为三分之二的取自0-40cm的表层土壤与三分之一的细沙的混合物。所述培养土也可以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混合而成:45%细沙、15%表层土、35%珍珠岩和5%蛭石。

这种根系构型网式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当植株长成后,从根系向上3-5cm处的茎处将植株切断,用一根绳索系在植株残留的短茎上,绳索的另一端系在固定处,使得绳索略绷紧;

2)先将最上层的那个网箱200'的两个第二短板从下到上抽出,再将紧挨网箱的两个第一短板从下到上抽出,然后将最上层的那个网箱200'的两个长板稍加向内翻转使得挂勾12从网格内脱出,最后将最上层的那个网箱200'的两个长板拿下;

3)再次抽出第一短板、拿下长板,以此类推,最后将最下层底箱的第二不短板和长板也取下;

4)用低压流水轻轻冲洗,使得培养土全部流走,此时整体根系和网格结合在一起,网格将包括主根、侧根和不定根在内不同类型根系的形态基本固定,便于观察和研究。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还包括如下步骤:

5)用刀顺着最下层网格的下表面将所有须根切除,然后用照相机正对网格进行拍照,

6)用刀顺着紧邻那层网格的下表面将所有须根切除,然后用照相机正对网格进行拍照,以此类推,共拍摄9张照片;

7)将9张照片输入电脑,然后将每张照片中的网格的网孔统一的编码,然后将每个网孔内的须根的位置和大小进行逐一标记;

8)根据前述的标记通过计算机程序生成须根的三维立体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