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蝎尾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683发布日期:2018-06-12 18:41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一种蝎尾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器材,具体是一种蝎尾钩。



背景技术:

垂钓时使用的饵料大致分成两类,一类是硬度较大的硬饵料,另一类是商品饵料,由于硬饵料的硬度较大,诱鱼效果较差,而商品饵料的硬度低,质地柔软,容易揉捏成团,且易于雾化。故商品饵料常被广大垂钓者作为垂钓使用的首选饵料。在使用普通的鱼钩垂钓时,将商品饵料包裹在整个鱼钩上,投入水中。鱼儿在水中吃饵料时,通常是用嘴将包裹饵料的鱼钩反复地吸入,吐出。这时垂钓者就需要时刻紧盯鱼漂所传递的漂像,并判断哪种情况的鱼漂漂像是鱼儿将鱼钩吸入嘴里的漂像,以便于及时提杆,整个过程垂钓者劳神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制造简单,蝎尾钩容易被吸入鱼嘴,难以从鱼嘴中吐出,保证蝎尾钩卡在鱼嘴中,提高垂钓者钓鱼的舒适性的蝎尾钩。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和钩尖部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位于钩柄部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方向的钩柄部连接端具有以钩柄部的连接端为中心向钩柄部的正后侧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

所述卡刺部的针尖端端部设置有倒刺。

所述卡刺部为弯曲状的针。

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和钩尖部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位于钩柄部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方向的钩柄部连接端具有以钩柄部的连接端为中心向钩柄部的左侧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

所述卡刺部的针尖端端部设置有倒刺。

所述卡刺部为弯曲状的针。

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和钩尖部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位于钩柄部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方向的钩柄部连接端具有以钩柄部的连接端为中心向钩柄部的右侧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

所述卡刺部的针尖端端部设置有倒刺。

所述卡刺部为弯曲状的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蝎尾钩容易被吸入鱼嘴,难以从鱼嘴中吐出,保证蝎尾钩卡在鱼嘴中,提高垂钓者钓鱼的舒适性;

2. 本实用新型中,钩柄部和钩尖部一体成型的钩本体,远离钩尖部的钩柄部连接端具有一体成型的卡刺部,便于制造,制造成本低,在工业上能够大规模地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蝎尾钩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蝎尾钩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中蝎尾钩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4中卡刺部上设置倒刺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4中卡刺部上设置倒刺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5中卡刺部的第一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5中卡刺部的第二种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代号含义:1—钩柄部;2—钩尖部;3—连接端;4—卡刺部;5—钩尖端;6—倒刺;7—鱼线;8—纵轴;9—横轴;10—针尖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1和钩尖部2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2位于钩柄部1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2方向的钩柄部1的连接端3具有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外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4。其中,所述卡刺部4为直线状的、具有针尖的针。

具体的,所述卡刺部4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钩柄部1的正后侧延伸。

优选的,参见图1所示:设纵轴8与蝎尾钩的钩尖部2外侧相切,其切点为钩尖端5,横轴9与纵轴8相互垂直且穿过切点(钩尖端5),上述卡刺部4的针尖端10落在横轴9的任意一点上,并且,蝎尾钩的钩柄部1、钩尖部2、卡刺部4均位于该纵轴8和横轴9所在的平面内,并且,所述钩柄部1向钩柄部1连接端3方向的延长线与卡刺部4之间的夹角α为:90°≤α≤150°(例如,α为90°、120°、135°、140°或150°)。

另外,卡刺部4的长度是根据钩本体的规格型号来确定,满足鱼儿吐饵时,蝎尾钩卡在鱼嘴的内部。鱼线7一端连接鱼竿,另一端连接蝎尾钩的连接端3。

鱼儿吃饵时,先将钩本体上包裹上商品饵料,使卡刺部4露在包裹有商品饵料的钩本体外面形成一个尾巴,然后将蝎尾钩投入水中,鱼儿的鱼嘴将钩本体以及卡刺部4吸入嘴中,完成吃饵的过程;

鱼儿吐饵时,由于针尖端10抵在鱼嘴内侧,加之鱼嘴内部类似于锥形状的嘴型结构,在鱼儿吐饵的过程中,随着鱼嘴和水流的作用,蝎尾钩会在鱼嘴中翻滚、转动,而鱼嘴的内部大小有限,翻转后的蝎尾钩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10端部在翻转后会抵在鱼嘴内部的腔壁上,横向地卡在鱼嘴内(甚至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刺破鱼嘴内部腔壁),防止鱼儿将吸入鱼嘴中的蝎尾钩再从鱼嘴中吐出,最后垂钓者可通过鱼竿带动鱼线7提起被蝎尾钩卡住的鱼儿。

实施例2

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1和钩尖部2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2位于钩柄部1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2方向的钩柄部1的连接端3具有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外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4。其中,所述卡刺部4为直线状的、具有针尖的针。

具体的,所述卡刺部4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钩柄部1的左侧(指左前侧方向、正左侧方向或左后侧方向)延伸。

所述钩柄部1向钩柄部1连接端3方向的延长线与卡刺部4之间的夹角β为:90°≤β≤140°(例如,β为90°、120°、135°或140°,优选的,β为135°)。

另外,卡刺部4的长度是根据钩本体的规格型号来确定,满足鱼儿吐饵时,蝎尾钩卡在鱼嘴的内部。鱼线7一端连接鱼竿,另一端连接蝎尾钩的连接端3。

鱼儿吃饵时,先将钩本体上包裹上商品饵料,使卡刺部4露在包裹有商品饵料的钩本体外面形成一个尾巴,然后将蝎尾钩投入水中,鱼儿的鱼嘴将钩本体以及卡刺部4吸入嘴中,完成吃饵的过程;

鱼儿吐饵时,由于针尖端抵在鱼嘴内侧,加之鱼嘴内部类似于锥形状的嘴型结构,在鱼儿吐饵的过程中,随着鱼嘴和水流的作用,蝎尾钩会在鱼嘴中翻滚、转动,而鱼嘴的内部大小有限,翻转后的蝎尾钩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在翻转后会抵在鱼嘴内部的腔壁上,横向地卡在鱼嘴内(甚至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刺破鱼嘴内部腔壁),防止鱼儿将吸入鱼嘴中的蝎尾钩再从鱼嘴中吐出,最后垂钓者可通过鱼竿带动鱼线7提起被蝎尾钩卡住的鱼儿。

实施例3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蝎尾钩,包括钩柄部1和钩尖部2一体成型的钩本体,所述钩尖部2位于钩柄部1的正前侧,远离钩尖部2方向的钩柄部1的连接端3具有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外延伸、一体成型的卡刺部4。其中,所述卡刺部4为直线状的、具有针尖的针。

具体的,所述卡刺部4以钩柄部1的连接端3为中心向钩柄部1的右侧(指右前侧方向、正右侧方向或右后侧方向)延伸。

所述钩柄部1向钩柄部1连接端3方向的延长线与卡刺部4之间的夹角γ为:90°≤γ≤140°(例如,γ为90°、120°、135°或140°,优选的,γ为135°)。

另外,卡刺部4的长度是根据钩本体的规格型号来确定,满足鱼儿吐饵时,蝎尾钩卡在鱼嘴的内部。鱼线7一端连接鱼竿,另一端连接蝎尾钩的连接端3。

鱼儿吃饵时,先将钩本体上包裹上商品饵料,使卡刺部4露在包裹有商品饵料的钩本体外面形成一个尾巴,然后将蝎尾钩投入水中,鱼儿的鱼嘴将钩本体以及卡刺部4吸入嘴中,完成吃饵的过程;

鱼儿吐饵时,由于针尖端抵在鱼嘴内侧,加之鱼嘴内部类似于锥形状的嘴型结构,在鱼儿吐饵的过程中,随着鱼嘴和水流的作用,蝎尾钩会在鱼嘴中翻滚、转动,而鱼嘴的内部大小有限,翻转后的蝎尾钩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在翻转后会抵在鱼嘴内部的腔壁上,横向地卡在鱼嘴内(甚至钩尖部2的钩尖端5和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刺破鱼嘴内部腔壁),防止鱼儿将吸入鱼嘴中的蝎尾钩再从鱼嘴中吐出,最后垂钓者可通过鱼竿带动鱼线7提起被蝎尾钩卡住的鱼儿。

实施例4

参见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刺部4的针尖端端部设置有倒刺6,该倒刺6向刺尖方向的延长线与卡刺部4的延长线之间的夹角δ为:0°<δ<180°(例如,δ为3°、30°、75°、135°或175°)。优选的,δ为30°,或者δ为160°。

实施例5

参见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2或3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卡刺部4为弯曲状的针。

以上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