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上蔟装置及智能化蚕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63668发布日期:2018-06-12 18:41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上蔟装置及智能化蚕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上蔟装置及智能化蚕房。



背景技术:

蚕,一种鳞翅目的昆虫,是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并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养蚕时,通常把蚕放在纸盒子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用筛子的话要放一些纸垫在筛底。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需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养;随着蚕的逐渐长大,可逐渐采用较 为老的桑叶进行喂养。等喂到蚕要结蚕茧的时候,那些麦秆子札成枝枝桠桠的形状,然后将蚕放置于麦秆子上,蚕就可以在麦秆子上结蚕茧了。

现有技术中,熟蚕上簇大多采用人工捉蚕到蚕簇中结茧,或使用单片、联片纸板簇具竖挂与蚕床上,蚕自己爬上簇具结茧。这些传统方法普遍存在劳动强度大、蚕上簇后不能充分通透空气而造成蚕茧的质量损失、养蚕和上簇必须在不同空间而造成蚕房利用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上蔟装置,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改善现有的蚕上蔟结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摘茧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还提供一种智能化蚕房,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改善现有的蚕上蔟结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摘茧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上蔟装置,用于大蚕生产蚕茧,包括上蔟架、簇具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与所述上蔟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簇具设置于所述旋转架内,所述簇具与所述旋转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架可相对于所述上蔟架绕自身回转中心旋转,所述簇具多个容置腔,多个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所述蚕茧,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收缩件,所述收缩件可选择性的扩张以抵持所述蚕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收缩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并将所述容置腔分割为第一空腔与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与所述第二空腔均用于放置所述蚕茧。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架包括中心轴与多个边轴,多个所述边轴相对于所述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中心轴与多个所述边轴均固定连接,多个所述边轴形成放置腔,所述簇具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且与多个所述边轴可拆卸连接,所述中心轴与所述上蔟架可拆卸连接,所述中心轴与多个所述边轴均可相对于所述上蔟架绕所述中心轴的回转中心旋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簇具为多个,多个所述簇具平行设置于所述放置腔内。

一种智能化蚕房,包括上述的新型上蔟装置,新型上蔟装置用于大蚕生产蚕茧,包括上蔟架、簇具和旋转架,所述旋转架与所述上蔟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簇具设置于所述旋转架内,所述簇具与所述旋转架可拆卸连接,所述旋转架可相对于所述上蔟架绕自身回转中心旋转,所述簇具多个容置腔,多个所述容置腔用于放置所述蚕茧,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收缩件,所述收缩件可选择性的扩张以抵持所述蚕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上蔟装置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上蔟装置用于大蚕生产蚕茧,包括上蔟架、簇具和旋转架,旋转架与上蔟架可拆卸连接,簇具设置于旋转架内,簇具与旋转架可拆卸连接,旋转架可相对于上蔟架绕自身回转中心旋转,簇具多个容置腔,多个容置腔用于放置蚕茧,容置腔内设置有收缩件,收缩件可选择性的扩张以抵持蚕茧,利用大蚕有向上的属性,在需要结茧的过程中会自动爬上簇具寻找合适的位置进行结茧,当大量的大蚕占据簇具顶部的时候,由于重心偏移簇具会自动地慢慢随着旋转架旋转,从而簇具顶部向下转动又可使大蚕向上爬行寻找合适的结茧位置,在摘茧的过程中,通过收缩件的扩张抵持容置腔内的蚕茧并将其挤压出去,其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改善现有的蚕上蔟结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摘茧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上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簇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簇具的轴测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簇具的结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簇具的摘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新型上蔟装置;110-上蔟架;130-簇具;131-容置腔;133-收缩件;1311-第一空腔;1313-第二空腔;150-旋转架;151-中心轴;153-边轴;155-放置腔;200-蚕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上蔟装置100,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还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改善现有的蚕上蔟结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摘茧提供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上蔟装置100包括上蔟架110、簇具130和旋转架150,旋转架150与上蔟架110可拆卸连接,簇具130设置于旋转架150内,簇具130与旋转架150可拆卸连接,旋转架150可相对于上蔟架110绕自身回转中心旋转。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簇具130为多个,多个簇具130均设置于旋转架150内,跟随旋转架150转动;多个簇具130平行等间距设置,有利于大蚕上蔟结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簇具130的具体个数以及排列方式均不作任何限定。

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簇具130大致呈正方体,具有多个容置腔131,多个容置腔131等距均匀排列,放置蚕茧200,容置腔131内设置有收缩件133,收缩件133可选择性的扩张以抵持放置于容置腔131中的蚕茧200。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收缩件133设置于容置腔131的中部,将容置腔131分割为第一空腔1311与第二空腔1313,第一空腔1311与第二空腔1313均可以放置蚕茧200,能有效利用簇具130,增加蚕茧200放置空间。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收缩件133为气囊,气囊设置于容置腔131的中部,用于将容置腔131分割为第一空腔1311与第二空腔1313,气囊与外部充气部(图未示)连接并连通,充气部可控制气囊内部气体从而控制气囊的扩张与收缩。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收缩件133的具体结构以及收缩方式均不作限定。

请参阅图4和图5,当收缩件133处于收缩的状态下,大蚕可在第一空腔1311与第二空腔1313内进行吐丝结茧,增加大蚕结茧的空间个数,能满足大量大蚕进行吐丝结茧;在收缩件133处于扩张的状态下,收缩件133与蚕茧200相互抵持,并使其分别从第一空腔1311与第二空腔1313中脱落,为摘茧提供了便利,提供蚕茧200的质量。

请继续参阅图1,旋转架150包括中心轴151与多个边轴153,多个边轴153相对于中心轴151中心对称设置,中心轴151与多个边轴153均固定连接,多个边轴153形成放置腔155,簇具130设置于放置腔155内,且与多个边轴153可拆卸连接,中心轴151与上蔟架110可拆卸连接,中心轴151与多个边轴153均可相对于上蔟架110绕中心轴151的回转中心旋转。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边轴153为四个,有利于旋转架150旋转过程中的平衡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对于边轴153的具体个数不作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上蔟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当大蚕到了需要吐丝结茧的阶段,将新型上蔟装置100放置于蚕台(图未示)上,大蚕会向着蚕台上方的簇具130向上爬行以需要合适容置腔131进行结茧,正是由于大蚕有不断的向上性,大量的大蚕会顺着簇具130爬至上方,此时重心偏移,旋转架150开始缓慢转动,从而使大量在簇具130上方的大蚕又回至于下方,使其又重新开始向上寻找空闲的容置腔131进行结茧;由于收缩件133将容置腔131分割为第一空腔1311和第二空腔1313,则大大增加了大蚕结茧所需要的空间,当结茧完成之后,将簇具130取下,将收缩件133扩张使其抵持蚕茧200,从而使蚕茧200从第一空腔1311和/或第二空腔1313中脱落,完成一系列结茧和摘茧的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上蔟装置100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大大改善现有的蚕上蔟结茧效率低的问题,同时为摘茧提供便利,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化蚕房,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实现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