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环保型圈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98878发布日期:2018-06-30 00:5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畜牧养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物养殖圈舍,具体指一种清洁环保型圈舍。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集约化的大型养殖场越来越普遍,养殖场饲养牲畜的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由于饲养圈舍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牲畜的排泄物都是堆积到一定数量时,由专职清理人员或饲养员进行铲除、清洁。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也非常难清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费时费力且效率低下;无法保证圈舍地面和空气的清洁以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并且堆积的粪便增加了牲畜间疾病传播的几率,因而不符合现代化集约化养殖场的管理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清洁环保型圈舍,能有效保证圈舍内地面和空气的清洁,以及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结构合理,高效环保。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清洁环保型圈舍,包括圈舍本体,所述圈舍本体内通过栅栏分隔为圈舍区和走道区,所述圈舍区通过水平搭建的地板分隔为位于地上的养殖区和位于地下的水池两部分,该养殖区通过栅栏围隔成数个用于圈养牲畜的圈舍单元,所述水池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并向池内注入一定深度的水,所述地板上均布有若干条形漏粪孔,牲畜的粪便通过条形漏粪孔可向下沉积在水池的底部。

作为本案的优化方案,所述走道区的下方设有通气槽,通气槽的侧壁上设有与水池上端连通的通气孔,所述通气槽的端头设有抽风机。

作为本案的优化方案,所述水池底面为下凹的圆弧面,圆弧面的最底部连接有排粪管,排粪管的管口设有封盖,封盖上端面连接有吊耳。

作为本案的优化方案,所述排粪管与生物发酵池连接。

作为本案的优化方案,所述水池的深度为4~6m,水池内水的深度为2~3m。

作为本案的优化方案,所述圈舍本体内走道区的左右两侧均为圈舍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保证了养殖区域的清洁,降低了牲畜间因粪便堆积引发疾病传播的几率,减少了清理圈舍的人员投入,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有效隔绝、外排了粪便产生的臭气,确保了整个圈舍内的空气质量;结构简单、合理,操作便捷,高效环保,具有较好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环保型圈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圈舍区,2-走道区,3-地板,4-养殖区,5-水池,6-条形漏粪孔,7-进水管,8-通气槽,9-通气孔,10-风机,11-排粪管,12-封盖,13-吊耳,14-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效果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一种清洁环保型圈舍,包括圈舍本体,圈舍本体内通过栅栏14分隔为圈舍区1和走道区2,所述圈舍区1通过水平搭建的地板3分隔为位于地上的养殖区4和位于地下的水池5两部分,该地上养殖区4通过栅栏14围隔成数个用于圈养牲畜的圈舍单元,所述水池5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水管7,并向池内注入一定深度的水,其中水池5的深度可为4~6m,水池5内水的深度可为2~3m;所述地板3上均布有若干条形漏粪孔6,牲畜的粪便通过条形漏粪孔6可向下沉积在水池5的底部。牲畜的粪便通过条形漏粪孔6沉积在水池5底部,一方面,保证了养殖区域的清洁,降低了牲畜间因粪便堆积引发疾病传播的几率,减少了清理圈舍的人员投入,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水池内的水,有效隔绝了粪便产生的臭气上升至整个圈舍,确保了整个圈舍内的空气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走道区2的下方设有通气槽8,通气槽8的侧壁上设有与水池5上端连通的通气孔9,通气槽8的端头设有抽风机10。打开抽风机10,可将水池5上方的臭气通过通气孔9和通气槽8抽出圈舍,即由通气槽8、通气孔9和风机10组成臭气外排系统,进一步保证了圈舍内的空气质量。为了合理规划圈舍内的空间,圈舍本体内走道区2的左右两侧可均为圈舍区1,两侧养殖区4的底部为一连通的水池5,走道区2下方的通气槽8位于水池5内部。此外,水池5底面为下凹的圆弧面,圆弧面的最底部设有外接生物发酵池的排粪管11,排粪管11的管口设有封盖12,封盖12上端面连接有吊耳13。当水池5底部汇聚一定量的粪便时,拿一底部连接有挂钩的长杆,通过条形漏粪孔6伸入池底,用挂钩勾住吊耳13上提打开排粪管管口的封盖12,池内的粪便及其污水通过排粪管11流入生物发酵池进行生物发酵。

以上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并不会局限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所做出的其它等同变型和改进,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