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1626发布日期:2018-07-10 20:50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白蚁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两栖性白蚁是指把巢筑于干木、树干中,或埋在土中的木材内,甚至筑于土中的白蚁类群,主要是指鼻白蚁科的乳白蚁属Coptotermes及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白蚁。在我国,土木两栖性白蚁是危害房屋建筑木制结构、古建筑和地下通讯设施的主要种类。目前,防治土木两栖性白蚁的方法主要是诱集喷粉法或者毒饵法,所以筛选白蚁喜食的或有明显诱集效果的饵料至关重要。

在昆虫学领域,研究某种昆虫个体对食物、气味、寄主或天敌的行为选择,往往使用“Y”型管法。同样地,该方法也应用到了白蚁取食行为研究中。但是由于白蚁特殊的生物学习性,如群居性、畏光性(一般不能露天活动,需使用泥土形成蚁路蚁道)和社会性(群体内具不同功能的品级)等,使得“Y”型管法不能很好的模拟自然状态下白蚁的行为方式,试验结果重现差,操作复杂,可视化程度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框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板、中板和下板;

所述上板上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依次设置有一个大通孔、至少两个小通孔和至少三个上板固定孔;所述小通孔均匀位于大通孔四周;所述上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中空的放料盒和进蚁盒,进蚁盒位于大通孔正上方,放料盒位于小通孔正上方;

所述中板为至少三个中板条依次首尾相连围合形成的框形结构,每个中板条上都设置有与上板固定孔配合使用的中板固定孔;

所述下板上设置有与中板固定孔配合使用的下板固定孔;

固定装置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板固定孔、中板固定孔和下板固定孔,上板、中板条和下板通过固定装置相连;

所述上板、中板和下板围合形成空腔,进蚁盒通过大通孔与空腔连通,放料盒通过小通孔与空腔连通。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改进:所述上板上设置有一个大通孔和四个小通孔,大通孔位于上板中心位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上设置有八个上板固定孔,八个上板固定孔均匀位于上板边缘位置;所述中板包括四个中板条,每个中板条上都设置有两个与上板固定孔配合使用的中板固定孔;所述下板上设置有八个与中板固定孔配合使用的下板固定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蚁盒顶部开口,进蚁盒顶部设置进蚁盒盖;所述放料盒顶部开口,放料盒顶部设置有放料盒盖。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板与所有的中板条都固定连接。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板、中板条和下板都为玻璃板,进蚁盒和放料盒都为玻璃盒。

本实用新型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的技术优势为:

(1)本实用新型把白蚁群体和食物分开放置不同容器中,同时又有沙土通过通孔相连,能真实的模拟白蚁野外取食环境,试验结果重现性好;

(2)本实用新型用透明玻璃制作而成,可视化程度高,能方便观察白蚁取食行为,同时各层间通过尼龙螺栓螺帽固定,可拆卸重复使用,操作简便;

(3)本实用新型可对多至4种不同食物或饵料进行选择试验,可避免多次试验带来的繁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土木两栖性白蚁取食选择性试验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连接的上板3、中板和下板1。

上板3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一个大通孔31、四个小通孔32和八个上板固定孔33(一个大通孔31、四个小通孔32和八个上板固定孔33在上板3上从中心位置到边缘位置依次设置)。大通孔31位于上板3中心位置,小通孔32均匀位于大通孔31四周,每个小通孔32到大通孔31的距离都相同,上板固定孔33均匀位于上板3边缘位置。上板3上表面固定设置有中空的放料盒7和进蚁盒5,放料盒7和进蚁盒5都上下开口,进蚁盒5位于大通孔31正上方,进蚁盒5顶部设置有进蚁盒盖4;放料盒7位于小通孔32正上方,放料盒7顶部设置有放料盒盖6。

中板为至少三个中板条2(一般采用四个)首尾相连围合形成的框形结构(“回”字形),各个中板条2之间都是抵接,每个中板条2上都设置有两个与上板固定孔33配合使用的中板固定孔21。

下板1上设置有八个与中板固定孔21配合使用的下板固定孔11。

上板3、中板(框形结构)和下板1围合形成空腔9,进蚁盒5通过大通孔31与空腔9连通,放料盒7通过小通孔32与空腔9连通。固定装置8的数量也为8个,每个固定装置8都包括一个螺栓、两个螺帽和两个垫片,螺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上板固定孔33、中板固定孔21和下板固定孔11,然后在螺栓两端都先装上垫片之后再在两端分别拧紧螺帽,从而固定上板3、中板和下板1。中板和下板1也可以预先通过玻璃胶固定。

上板3为厚度5mm、边长30cm的正方形玻璃板;进蚁盒5为9×9×9cm(长×宽×高)的玻璃盒;进蚁盒盖4为厚5mm、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玻璃板;放料盒7为5×5×3cm的玻璃盒;放料盒盖6为厚5mm、边长为6cm的正方形玻璃板;大通孔31的直径为2cm;小通孔32直径1cm,四个小通孔32位于上板3的四个角落距离边缘7cm处;四个上板固定孔33位于上板3的四个角落距离边缘1.5cm处,另外四个上板固定孔33位于上板3四周中间距边缘1.5cm处。

中板条2为厚度5mm、27×3cm(长×宽)的长方形玻璃板;中板固定孔21的直径为5mm,一个中板固定孔21位于中板条2一端距边缘1.5cm处,另一个中板固定孔21位于中板条2正中间。

下板1为厚度5mm、边长30cm的正方形玻璃板;四个下板固定孔11位于上板3的四个角落距离边缘1.5cm处,另外四个下板固定孔11位于上板3四周中间距边缘1.5cm处。

螺栓规格为M5×30mm,螺帽规格为M5,垫片、螺栓和螺帽均为尼龙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为:

松开固定装置8,将上板3拆卸下来,然后在空腔9中填满颗粒直径≤0.5mm的沙子(表层土或壤土也同样可行),并用蒸馏水均匀润湿沙子,再重新盖回上板3,通过固定装置8固定上板3、中板和下板1;

打开放料盒盖6,在不同的放料盒7中(上板3上表面)放入不同的食物或饵料,重新盖回放料盒盖6;打开进蚁盒盖4,在进蚁盒5中(上板3上表面)放入散白蚁或乳白蚁巢群(白蚁种类为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或乳白蚁属Coptotermes白蚁种类。),重新盖回进蚁盒盖4;

将本实用新型放置于黑暗且恒温(25±2℃)环境中试验观察。

试验过程中,白蚁可以通过大通孔31从进蚁盒5进入空腔9的沙子中,然后再通过小通孔32进入放料盒7中,白蚁可以自由选择进入的放料盒7,哪个放料盒7中白蚁越多,则代表那个放料盒7中的食物或饵料越能吸引白蚁。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