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97550发布日期:2018-09-11 16:3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灵芝乳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



背景技术:

灵芝又称林中灵、琼珍,是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的功效。用于眩晕不眠、心悸气短、神经衰弱、虚劳咳喘,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广东、福建等地灵芝孢子褐色,卵形,一端平截,具双层壁。在每个孢子的褐色内层产生许多针状小突起,深深地伸入孢子壁的透明外层,外层孢壁光滑。灵芝孢子包裹的两层壁十分坚韧,一般的化学,物理方法很难将其打破,故限制了对其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建立有效的破壁方法,可以促进对其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及药用价值的研究。相当具有营养价值。

然而传统的人工种植的灵芝采摘的不科学合理,影响了采摘后的灵芝继续生长,不利于灵芝的多次采摘,造成浪费,降低了灵芝的产能,增大了用户的投入成本,使得用户的经济效益降低,不利于国家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降低了用户种植灵芝的积极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人工种植的灵芝采摘的不科学合理,影响了采摘后的灵芝继续生长,不利于灵芝的多次采摘,造成浪费,降低了灵芝的产能,增大了用户的投入成本,使得用户的经济效益降低,不利于国家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降低了用户种植灵芝的积极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所述采摘方法如下:

步骤一:栽植,选择水源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排水便利的大棚栽植灵芝;

步骤二:割口,人工栽植时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及时割掉通风不良出现的畸芽;

步骤三:成熟期观察,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灵芝子实体成熟,原基出现至菌盖成熟需要18-23天,从割口到采收40-45天;

步骤四:铺塑料薄膜,步骤二所述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步骤五:袍子粉收集,地膜法,在灵芝栽培后每行灵芝中间排放双层条状地膜,接收降落的孢子粉,在采收灵芝子实体时,用软毛刷把菌盖表面孢子粉刷入桶内,然后采收孢子粉,采收时只采收地膜粉,套筒采粉法,在灵芝将要成熟时,在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紧,袋口朝上,按灵芝的大小在袋内套上硬纸筒,高15cm,直径3-15cm,筒口上盖上一纸板,防止孢子粉逃逸,风机吸附法,200-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将两台孢子收集器背对着放置在出芝棚中间,距地面1-1.5m高,一般在晴天早晨4-8h、下午5-8h。

步骤六:采摘,采摘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包括如下百分比:割口时料袋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菌盖成熟需要18-23天,从割口到采收40-45天,收集时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并套上高15cm,直径3-15cm硬纸筒,200-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距地面1-1.5m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灵芝的菌丝生长至采摘68-82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室内栽植培养菌丝生长温度26-28℃,子实体24-28℃,发菌时培养室温度保持22-30℃,空气相对湿度50%-60%。每隔5-7天菌袋上下翻动1次。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采摘时轻度感染的灵芝用消毒刀片将局部杂菌和周围树皮刮除,再涂抹浓石灰乳,或用蘸75%酒精的脱脂棉填入孔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科学合理的采摘并及时的病害防治,使得采摘后的灵芝继续生长,有助于灵芝的多次采摘,提高了灵芝的产能,减小了用户的投入成本,使得用户的经济效益提高,有助于国家提倡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提高了用户种植灵芝的积极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包括如下百分比:割口时料袋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菌盖成熟需要18天,从割口到采收40天,收集时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并套上高15cm,直径3cm硬纸筒,2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距地面1m高。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植,选择水源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排水便利的大棚栽植灵芝;

步骤二:割口,人工栽植时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及时割掉通风不良出现的畸芽;

步骤三:成熟期观察,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灵芝子实体成熟,原基出现至菌盖成熟需要18-23天,从割口到采收40-45天;

步骤四:铺塑料薄膜,步骤二所述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步骤五:袍子粉收集,地膜法,在灵芝栽培后每行灵芝中间排放双层条状地膜,接收降落的孢子粉,在采收灵芝子实体时,用软毛刷把菌盖表面孢子粉刷入桶内,然后采收孢子粉,采收时只采收地膜粉,套筒采粉法,在灵芝将要成熟时,在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紧,袋口朝上,按灵芝的大小在袋内套上硬纸筒,高15cm,直径3-15cm,筒口上盖上一纸板,防止孢子粉逃逸,风机吸附法,200-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将两台孢子收集器背对着放置在出芝棚中间,距地面1-1.5m高,一般在晴天早晨4-8h、下午5-8h。

步骤六:采摘,采摘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

实施例2

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包括如下百分比:割口时料袋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菌盖成熟需要21天,从割口到采收43天,收集时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并套上高15cm,直径9cm硬纸筒,25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距地面1.3m高。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植,选择水源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排水便利的大棚栽植灵芝;

步骤二:割口,人工栽植时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及时割掉通风不良出现的畸芽;

步骤三:成熟期观察,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灵芝子实体成熟,原基出现至菌盖成熟需要18-23天,从割口到采收40-45天;

步骤四:铺塑料薄膜,步骤二所述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步骤五:袍子粉收集,地膜法,在灵芝栽培后每行灵芝中间排放双层条状地膜,接收降落的孢子粉,在采收灵芝子实体时,用软毛刷把菌盖表面孢子粉刷入桶内,然后采收孢子粉,采收时只采收地膜粉,套筒采粉法,在灵芝将要成熟时,在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紧,袋口朝上,按灵芝的大小在袋内套上硬纸筒,高15cm,直径3-15cm,筒口上盖上一纸板,防止孢子粉逃逸,风机吸附法,200-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将两台孢子收集器背对着放置在出芝棚中间,距地面1-1.5m高,一般在晴天早晨4-8h、下午5-8h。

步骤六:采摘,采摘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

实施例3

一种多次采摘的灵芝乳芽,包括如下百分比:割口时料袋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菌盖成熟需要23天,从割口到采收45天,收集时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并套上高15cm,直径15cm硬纸筒,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距地面1.5m高。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栽植,选择水源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中,排水便利的大棚栽植灵芝;

步骤二:割口,人工栽植时菌丝长满料袋后,用刀片把两端割成5角硬币大小的圆形口,及时割掉通风不良出现的畸芽;

步骤三:成熟期观察,菌盖逐渐由白色转浅黄色,由黄色转为红褐色,菌盖边缘白色基本消失,边缘变红,菌盖开始革质化,背面弹射出红褐色的雾状孢子,灵芝子实体成熟,原基出现至菌盖成熟需要18-23天,从割口到采收40-45天;

步骤四:铺塑料薄膜,步骤二所述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及时采收,采收前1周停止喷水,关闭通风口,通道地面铺上塑料薄膜,收集散发的孢子粉;

步骤五:袍子粉收集,地膜法,在灵芝栽培后每行灵芝中间排放双层条状地膜,接收降落的孢子粉,在采收灵芝子实体时,用软毛刷把菌盖表面孢子粉刷入桶内,然后采收孢子粉,采收时只采收地膜粉,套筒采粉法,在灵芝将要成熟时,在灵芝菌柄基部套上0.02mm的超薄乙烯袋,袋底扎紧,袋口朝上,按灵芝的大小在袋内套上硬纸筒,高15cm,直径3-15cm,筒口上盖上一纸板,防止孢子粉逃逸,风机吸附法,200-300m2的出芝棚使用两台孢子收集器,将两台孢子收集器背对着放置在出芝棚中间,距地面1-1.5m高,一般在晴天早晨4-8h、下午5-8h。

步骤六:采摘,采摘灵芝时从柄基部用剪刀切除或用手轻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