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7534发布日期:2018-09-11 16:39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属于食用菌领域。



背景技术:

真姬菇学名玉蕈(属于木腐菌),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族、玉蕈属。真姬菇的人工栽培首先始于1972年日本,近10年来日本真姬菇的产量倍增,成为仅次于香菇、金针菇的重要品种。80年代真姬菇引入我国栽培,主要有浅灰色和浅白色两个品系。其中灰色品系一般称为蟹味菇,白色品系一般称为白玉菇,除外观颜色不同外,两个品系口感和营养成分差别不大,此外,通过调节生长过程中的环境参数,改变白色品系真姬菇的生长性状,还可生产海鲜菇。真姬菇形态美观,其味比平菇鲜,肉比滑菇厚,质比香菇韧,口感较好,还具有独特的香味,市场前景广阔。2015年,我国真姬菇工厂化生产企业达到了71家,日产量达到252.63吨,且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生产效益较好。

对于目前日益规模扩大的工厂化栽培真姬菇,产量和品质成为了生产企业的生命线,尤其是有出口贸易的企业,在长期海运的过程中真姬菇的保藏性能备受关注。检索真姬菇的相关专利,大多是采用不同原料栽培真姬菇的方法,而针对真姬菇的品质管控的工艺方法很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真姬菇品质管控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是在现有的栽培工艺:将培养料装瓶后经灭菌处理,然后接种,经发菌、后熟后搔菌补水,再进行催蕾、出菇的基础上,将搔菌补水环节把补加的水替换为营养液,所述营养液为含有碳源、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的水溶液,所述碳源为葡萄糖、淀粉、乳糖、蔗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无机盐为铜、锌、钙或锰的无机盐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当碳源为两种以上糖的混合物时,各糖类之间以任意比混合,当无机盐为两种以上无机盐的混合物时,各无机盐之间以任意比例混合,当营养液为碳源和无机盐的混合物时,碳源与无机盐之间以任意比例混合。

优选地,所述碳源为以下质量浓度的糖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葡萄糖10~200g/l、蔗糖10~200g/l、淀粉2~8g/l或乳糖10~80g/l,

优选地,所述无机盐为以下质量浓度的无机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硫酸铜20-500mg/l、氯化锰10~500mg/l、硫酸锌20~500mg/l或氯化钙20~500mg/l。

优选地,所述营养液由以下原料组成:淀粉8g/l和氯化锰500mg/l,余量为水。

优选地,所述培养料由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组成:木屑25%、米糠20%、麸皮15%、玉米芯20%、棉籽壳15%和玉米粉5%,所述培养料含水量65%,ph7.5。

优选地,所述灭菌温度为121℃,时间1.5h。

优选地,所述发菌条件为20℃~25℃,相对湿度为65%,co2浓度控制在3000~4000mg·l-1,无光照,培养45~55d。

优选地,所述后熟培养是指发菌后继续培养30~35天。

优选地,所述催蕾温度为14~15℃,相对湿度98%,催蕾时间为7~9天。

优选地,所述真姬菇搔菌后在料面上补加营养液的量为每850ml培养瓶补充20-40ml,2~4小时后将水分倒出,然后正置培养1~5天。

有益效果

真姬菇是一种木腐菌,主要的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以及少量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培养基中的各种营养物质溶解在水里可以被真姬菇吸收利用。真姬菇经过菌丝生长及后熟期阶段,产生了大量的水解酶类,如淀粉酶、锰过氧化物酶、漆酶等用于降解培养基中的木质纤维素及棉籽壳等大分子物质,最终产生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便于真姬菇的吸收利用。基于此,本发明通过将搔菌补水环节的补加水为替换为含有碳源,或者含有矿质元素的无机盐,或者含有碳源与无机盐混合物的营养液,补加的碳源物质可补充原始培养基的消耗,为真姬菇的子实体生长提供助力。

金属元素的添加可为相关酶类提供活化的效果,如漆酶是一种含四个铜离子的多酚氧化酶;锰过氧化物酶是最为普遍的木质素修饰过氧化物酶和糖基化的血红蛋白,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mn2+参与。本发明中补加相关的矿质元素将有利于真姬菇菌丝的生长及营养的吸收。

本发明方法简便,不增加设备,不改变原有生产工艺,而大大提高了栽培真姬菇的品质和产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及实用性。

具体实施方式

名词解释:

发菌,又称“走菌”,指菌丝体在培养基内生长、扩散的过程。

催蕾:是指菇类经过温差、搔划、通风、光照等刺激,促进菇蕾的形成,叫做“催蕾”。

搔菌:用搔菌机(或手工)去除老菌种块和菌皮,促使菌丝发生原基,通过搔菌可使子实体从培养基表面整齐发生。

出菇:菇蕾发育成为可以弹射孢子的子实体的过程。

实施例1.下面具体描述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

真姬菇的工厂化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次经历拌料、装瓶、灭菌、接种、发菌、后熟、搔菌、补营养液、催蕾、出菇管理、采收、包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真姬菇原始母种为工厂化生产用菌种,可通过商业化途径购买获得,原种进行扩大培养后接入栽培瓶中后进行本发明的操作。

1.培养料的配制:培养料,所述培养料各成分质量含量为:木屑25%,米糠20%,麸皮15%,玉米芯20%,棉籽壳15%,玉米粉5%,培养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ph控制在7.5。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将搅拌好的培养料装入850ml培养瓶中,装料要求均匀、松紧适中,盖上瓶盖,标记。将装好瓶的培养料放在高压蒸汽灭菌锅里灭菌,温度控制在121℃,时间1.5h。

2.栽培料接种与培养:灭菌后进行冷却,冷却室应使用净化设备保持正压及净化状态,使用制冷机冷却料温至20℃以下。在接种室内采用无菌操作,接种室温度控制在20~22℃。培养室保持洁净,温度控制在20~22℃,保证料瓶内温度低于25℃。按照菌种质量占培养瓶体积3~5%的比例,每850ml培养瓶中添加25~43g真姬菇扩培菌种,在培养过程中相对湿度以65%为宜,co2浓度控制在3000~4000mg·l-1,无需光照,培养45~55d。菌丝长至瓶底后,再继续进行后熟培养30~35d。当菌丝由稀疏转为浓白、形成粗壮的菌丝体,料面出现白色粒状,并分泌浅黄色的色素时,即达到生理成熟。

3.搔菌及补营养液:去掉瓶盖使用搔菌机把菌瓶上部与瓶盖接触的老菌丝挖掉,挖的时候注意使料面形成形成中间略高的馒头状。搔菌后在料面注入营养液,所述营养液为淀粉溶液,该溶液中淀粉的质量浓度为8g/l,余量为水,每培养瓶补充20-40ml,以略低于瓶口高度为宜。注入完毕后,过2~4h把水倒出,继续常规的正置培养1~5天。

4.催蕾、出菇处理及采收正置培养结束后,将菌盖打开后,在菌瓶上盖一层无纺布,进行催蕾,催蕾期间,保持温度14~15℃,相对湿度98%,催蕾7~9天,直到菇蕾出现后及时揭去覆盖的无纺布,温度控制在15℃左右,并向地面和空间喷雾化水,室内湿度保持在98%左右。早中晚各通风1次,保持空气新鲜,使空气中的co2浓度控制在1000~2000mg·l-1。培养20~25天之后,进行采收。

实施例2.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淀粉溶液中淀粉的质量浓度为2g/l。

实施例3.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葡萄糖溶液,该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10g/l。

实施例4.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蔗糖溶液,该溶液中蔗糖的质量浓度为200g/l。

实施例5.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乳糖溶液,该溶液中乳糖的质量浓度为50g/l。

实施例6.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硫酸铜溶液,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20mg/l。

实施例7.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硫酸铜溶液,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100mg/l。

实施例8.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硫酸铜溶液,该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500mg/l。

实施例9.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氯化锰溶液,该溶液中氯化锰的质量浓度为10mg/l。

实施例10.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氯化锰溶液,该溶液中氯化锰的质量浓度为260mg/l。

实施例11.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氯化锰溶液,该溶液中氯化锰的含量为500mg/l。

实施例12.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硫酸锌溶液,该溶液中硫酸锌的含量为100mg/l。

实施例13.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氯化钙的含量为20mg/l。

实施例14.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氯化钙溶液,该溶液中氯化钙的含量为500mg/l。

实施例15.提高真姬菇产量及品质的方法,重复实施例1,与实施例1不同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搔菌环节补加的营养液为淀粉与氯化锰的混合溶液,该混合溶液中淀粉的含量为8g/l,氯化猛的含量为500mg/l。

对比例1.真姬菇常规培养方法,重复实施例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在于,所述搔菌环节补加清水,不添加营养液。

分别依据gb5009.5-2016、gb5009.6-2016、gb28050-2011、gb28050-2011、gb5009.4-2016、gb5009.88-2014测定实施例1-15及对比例1栽培获得的真姬菇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能量,灰分、膳食纤维含量,并测定各实施例中单瓶从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营养液配方对真姬菇子实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添加营养液后的真姬菇产量均高于补加清水的子实体产量,其中添加淀粉2g/l的营养液的真姬菇产量最低,与清水组最接近,为226g/瓶。添加淀粉8g/l、氯化锰500mg/l的真姬菇产量最高,为289g,较之补加清水的产量提高31.3%。从蛋白质含量看,单独添加蔗糖、葡萄糖、淀粉营养液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之补加清水的低,其他的处理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均高于补加清水的,最高的添加淀粉8g/l、氯化锰500mg/l的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高达38.23g/100g干重,较之补加清水的真姬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提高了42.1%,极大的提高了真姬菇的品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