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0472发布日期:2018-11-02 21:24阅读:10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泥鳅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又称鳅、鳅鱼,属鱼纲、鲤形目、鲤亚目、鳅科、鳅亚科、泥鳅属。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河川、沟渠、水田、池塘、湖泊及水库等淡水水域中均有分布,尤其在长江和珠江流域中下游分布极广。

泥鳅是一种小型经济鱼类,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从自然界中捕捉,很少进行人工养殖。但由于它具有生命力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疾病少、成活率高、繁殖快、饵料杂且易得的优势,因此从养殖角度来说,它也是一种最易饲养又可获得产的鱼类。

泥鳅含高蛋白和低脂肪,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这些年由于过度捕捞,特别是电捕泥鳅的泛滥,加上农田中大量施用对泥鳅有害的农药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天然水域和水田中的泥鳅资源逐年锐减,人工养殖泥鳅随之出现。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被国内外多家水产科研单位和水产工作者不断改进,目前最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小泥鳅育苗池集中饲养,待鳅苗长至一定长度后,投入成鳅池饲养,但此方法培育的鳅苗,存活率只有5%-10%,这严重制约了我国泥鳅养殖业的发展,而且泥鳅只能在春季繁殖,在秋季不能自然繁殖,限制了泥鳅养殖的规模化发展。

而且鱼类养殖过程中,人们长期使用各种化学制剂。这些化学试剂容易使水体污染,干扰鱼类的正常生长,鱼体上还会有化学残留,人类食用后会对身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泥鳅养殖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泥鳅养殖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一:人工催产繁殖,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其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

人工授精方法是:当泥鳅亲色发情剧烈时,将亲色捕起,用手轻压雌雄亲鱼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撤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泥鳅苗孵化的水温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最适宜水温是25℃。

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先将苗种培育池的水排干,暴晒4~5天,每亩用30~5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深20厘米左右,并放少量的粪肥,等到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后,放入泥嫩苗进行饲养。泥鳅苗放养的密度,在半流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15~20万尾:在静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8~10万尾,

在步骤四中,包括池子架设进出水口,装拦泥鳅设备;放养鳅种;投饵管理;勤换新水;防病除害。

池子方向向阳,水源充足,面积100~200平方米,水深l米,池底约有20~30厘米肥泥,池子要有进出水口,井装有拦泥鳅设备;选择3厘米长,活泼健壮的鳅种;放养之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消毒.约在3~4月晴天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种0.5~1千克;投喂饵料,投下的饵料应以在2~3小时内吃完为宜;可分别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菌素溶液浸浴10分钟。

所述饵料选自螺蚌、蚯蚓、蛹粉、动物下脚料、米糠、豆饼、莱叶、嫩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制备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构思前提下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养殖方法实施例:

人工催产繁殖,选择体质健壮的亲鱼,其雌雄比例1:2,每尾雌亲鱼注射重0.5千克左右的鲤鱼或或鲫鱼垂体两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泥鳅注射的剂量为雌泥鳅的一半。注射脑垂体先用研钵将脱水的垂体磨碎,然后加0.76%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直接溶于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

泥鳅催产,一般采用一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注射。因泥鳅个体小,每尾雌亲鱼注射0.2毫升,每尾雄亲鱼注射0.1毫升,注射前注射器和针头要进行煮沸消毒,为了有效地控制入针的深度,可把针头磨到0.2~0.3毫米长,或在针头的基部套亡胶管或塑料管(细电丝的塑料管),使针头露出0.2~0.3毫米,注射时,注射器与鱼体呈30度的角度注射,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注射为好;经过注射的雌雄泥鳅亲鱼,放入产卵池中,水温20℃左右,经过20小时左右就会发情产卵。人工催产的泥鳅亲色可以自行产卵受精,还可以进行人工授精。在人工接精前,应碳备好色巢和其他授精所需的用具。先把授精用的工具清洗干冷,放在阴凉处,授精操作不要在太阳底下进行,以免杀伤卵子和精子。人工授精方法是:当泥鳅亲色发情剧烈时,将亲色捕起,用手轻压雌雄亲鱼的腹部,把卵子和精子同时挤入瓷碗或瓷盆内,用羽毛搅拌,使精液和卵粒混匀,待充分受精后,撤在鱼巢上,放人孵化池内进行孵化。泥鳅苗孵化的水温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最适宜水温是25℃。

泥鳅苗下池前半个月,先将苗种培育池的水排干,暴晒4~5天,每亩用30~50千克的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深20厘米左右,并放少量的粪肥,等到水色变绿,药性消失后,放入泥嫩苗进行饲养。泥鳅苗放养的密度,在半流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15~20万尾:在静水池,每一百平方米放8~10万尾,在一个苗池中应放同一天孵出来的泥鳅苗,如果规格相差太大,就会出现大吃小的现象。泥鳅苗放入池塘后,要勤于于施肥,培肥水质,在水温较低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硝酸铵200克左右;在水温较高的情况下,每一百平方米水体每次施尿素250克左右。一般隔天施一次,连续施2~3次,以后看水质肥度进行迫肥。在施化肥同时,结合施有机肥料效果更好,还应做到勤投饵,每日上、下午各投喂一次,开始时每日投饵量占放养总体重的2%~5%,以后随着苗种生长,日投饵量可增加到放养总体重的10%。泥鳅苗长到4厘米左右要进行分池,以减少密度,加快生长。用夏花网(布网)将苗种捕起放人网相中进行锻炼,然后再放人另池饲养,分池后的密度,每平方米水面放50尾。再经过3个月的饲养,当泥鳅体长到10厘米,体重达10克时,每亩可产泥嫩鱼种100千克。鳅种体长为10厘米以上时,即可进入成泥鳅饲养阶段。

建池应方向向阳,水源充足,进排水自如,管理方便,面积100~200平方米,水深l米,池底约有20~3d厘米肥泥,池子要有进出水口,井装有拦泥鳅设备。放养前池子先消毒。

放养鳅种应选择3厘米长,活泼健壮的蛾种。放养之前,用3%食盐水浸浴10分钟消毒.约在3~4月晴天放养,每平方米水面,放种0.5~1千克。

泥鳅属于杂食性,养殖时,除施肥培育天然饵料外,再投喂动物性饵料,如螺蚌、蚯蚓、蛹粉、动物下脚料等,还可搭配投喂部分植物性饵料,如米糠、豆饼、莱叶、嫩草。投喂量,3月份为池内鳅总重1%,4—6月份为4%,7—8月份为10%,9~10月份为4%,秋末越冬不投,投下的饵料应以在2~3小时内吃完为宜。

观察水质变化,一船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如发现泥鳅蹿出水面,说明水中缺氧,应换注新水,特别是在雷雨闷热天气时,更要勤注新水增氧,也可用小型增氧机增氧。

选择性地,分别用每毫升含10~15微克的抗菌素溶液浸浴10分钟防治水霉病和腐鳍病,或采用煤油灯诱杀水蜈蚣、夹子虫。按上法饲养120~150天,可长到10~15厘米,达到商品规格,在200平方米土池里,年产成鳅150~300千克,效益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