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09387发布日期:2018-08-21 15:1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以硫肟醚和戊吡虫胍为有效活性成分复配的二元复合物,主要应用于茶树上害虫的防治。
背景技术
:硫肟醚(hnpc-a9908):是湖南化工研究院发明创制的非酯肟醚类拟除虫菊酯杀虫剂新品种。具有杀虫效果显著、杀虫谱广、作用迅速、毒性低,对天敌和作物安全、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能有效防治菜青虫、稻飞虱、棉铃虫等多种害虫。戊吡虫胍(guadipyr):属于硝基缩氨基胍类化合物,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全新杀虫剂。兼具新烟碱类杀虫剂和钠离子通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结构特征,具有杀虫谱广,作用靶标位点多等特点,对蚜虫、飞虱、粉虱、叶蝉等同翅目害虫以及棉铃虫、小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效。农业害虫的抗性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课题。随着使用农药防治害虫一年又一年的延续、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害虫抗性日益严重,产生抗性的害虫种类不断增多。同时,高强度地使用农药,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环境和农民用药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不同作用机理,同时又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复配制剂,不仅有助于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而且还可以延长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剂量,节约成本,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人在深入研究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配方的过程中,令人意外地发现硫肟醚和戊吡虫胍进行复配,在一定的复配比例范围内对茶树上的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茶树安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杀虫效果优秀,持效期长,用药成本低,能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且对茶树安全的农药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农药组合物制剂剂型。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农药组合物在防治茶树上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的用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农药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由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组成,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重量比为20:1~1:20,优选重量比为10:1~1:10,最优选重量比为1:1。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中,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85%,优选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总重量百分含量为10%~70%。本发明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适合农业生产上使用的任意应用剂型,比较好的应用剂型有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等。本发明提供的农药组合物制备的各种应用剂型中,除了有效活性成分外,还包括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各种辅助成分。所述的辅助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溶剂、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防冻剂、增稠剂、消泡剂、渗透剂、防腐剂等,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所述农药组合物各种应用剂型的生产工艺均属现有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较之单剂单独使用明显提高了对害虫的防治效果。2、硫肟醚和戊吡虫胍两种活性成分复配,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3、硫肟醚和戊吡虫胍两种活性成分复配,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作用位点增加,延缓了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农药的使用寿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内容作进一步说明,但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以下所述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对于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原则所做的修改、替换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50%硫肟醚·戊吡虫胍水乳剂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硫肟醚10%、戊吡虫胍40%、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植物油10%、乙二醇2%、聚乙烯吡咯烷酮2%、硅油0.3%、苯甲酸钠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50%硫肟醚·戊吡虫胍水乳剂。实施例二35%硫肟醚·戊吡虫胍微乳剂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硫肟醚28%、戊吡虫胍7%、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10%、松脂基植物油13%、氯化钠2.5%、硅酮类化合物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搅拌均匀后,即可制得35%硫肟醚·戊吡虫胍微乳剂。实施例三20%硫肟醚·戊吡虫胍悬浮剂以下各物质的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硫肟醚10%、戊吡虫胍10%、eo-po嵌段共聚物10%、硅酸镁铝2%、尿素2.5%、柠檬酸钠0.2%、c8-10脂肪醇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按比例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均匀、砂磨机中砂磨后,即可制得20%硫肟醚·戊吡虫胍悬浮剂。实施例四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1-2006》,采用点滴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室内毒力测定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硫肟醚3.07100.00戊吡虫胍6.7145.75硫肟醚:戊吡虫胍(20:1)2.96103.7297.42106.47硫肟醚:戊吡虫胍(10:1)2.53121.3495.07127.63硫肟醚:戊吡虫胍(7:1)2.27135.2493.22145.08硫肟醚:戊吡虫胍(4:1)1.98155.0589.15173.92硫肟醚:戊吡虫胍(1:1)1.94158.2572.88217.14硫肟醚:戊吡虫胍(1:4)2.78110.4356.60195.11硫肟醚:戊吡虫胍(1:7)3.6284.8152.53161.45硫肟醚:戊吡虫胍(1:10)4.5168.0750.68134.31硫肟醚:戊吡虫胍(1:20)5.4756.1248.33116.12从表1可以看出,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在10:1~1:1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茶树茶小绿叶蝉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硫肟醚和戊吡虫胍以1: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217.14。可见,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五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对茶树茶尺蠖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试验方法:参考《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ny/t1154.2-2006》,采用夹毒叶片法。用dp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0,并根据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2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对茶树茶尺蠖的室内毒力测定药剂名称及配比(重量比)lc50(mg/l)atittictc硫肟醚54.98100.00戊吡虫胍17.34317.07硫肟醚:戊吡虫胍(20:1)49.79110.42110.34100.07硫肟醚:戊吡虫胍(10:1)37.35147.20119.73122.94硫肟醚:戊吡虫胍(7:1)31.12176.67127.13138.97硫肟醚:戊吡虫胍(4:1)24.78221.87143.41154.71硫肟醚:戊吡虫胍(1:1)15.02366.05208.54175.53硫肟醚:戊吡虫胍(1:4)12.26448.45273.66163.87硫肟醚:戊吡虫胍(1:7)13.41409.99289.94141.41硫肟醚:戊吡虫胍(1:10)14.28385.01297.34129.48硫肟醚:戊吡虫胍(1:20)16.53332.61306.73108.44从表2可以看出,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在10:1~1:10(按重量)的范围内复配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说明对茶树茶尺蠖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硫肟醚和戊吡虫胍以1:1(按重量)复配,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达到最大,为175.53。可见,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实施例六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组合物制剂防治茶树害虫的田间药效验证试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硫肟醚和戊吡虫胍复配组合物制剂进行防治茶树害虫田间药效验证试验,具体结果见表3。表3各药剂处理对茶树害虫的防治效果由表3可以看出,使用本发明制备的各农药组合物制剂,药后15天对茶树上的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的防效均在80%以上,持效期长,明显好于10%硫肟醚水乳剂和20%戊吡虫胍悬浮剂两个单剂单独使用。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使用本发明制备的各农药组合物制剂后对茶树产生药害。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含有硫肟醚和戊吡虫胍的农药组合物,协同增效作用显著,相比各单剂单独使用提高了防效,能有效防治茶树上的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等害虫,持效期长,对茶树安全,值得在农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