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11150发布日期:2018-09-25 15:4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退化沼泽湿地鱼类增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沼泽湿地既是鱼类和鸟类的共同栖息地,同时又是鱼食性鸟类饵料鱼的重要来源地之一。松嫩平原的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属沼泽湿地型自然保护区,而且都是迁徙候鸟过境的重要停歇地。随着湿地生态持续退化,沼泽湿地饵料鱼资源在减少,沼泽湿地作为鱼类和鸟类栖息地的生态功能逐渐丧失,迁徙候鸟的停歇数量也在下降。虽然近些年实施的河湖连通工程又使大量退化沼泽湿地在逐渐恢复,但因自然条件下沼泽湿地水体较浅,夏季高温气候干旱常常导致干涸,鱼类无法生存,鸟类的食物来源失去保障,因而沼泽湿地原本作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的生态功能并未得到恢复。

沼泽一直被视为“无鱼湿地”。松嫩平原的沼泽湿地大部分是由河流下游形成的无尾河和湖泊消落区发育而成,与河流和湖泊有着密切关系,夏季洪水季节形成“江河-沼泽”、“湖泊-沼泽”的复合型沼泽湿地,江湖中的鱼类可进入沼泽湿地产卵繁殖、索饵育肥;洪水退落后,沼泽湿地中的鱼类一部分重返江湖,另一部分滞留于沼泽湿地中的浅水泡中。滞留在沼泽湿地中的鱼类,一方面因夏季高温,多数浅水泡干涸,致使大部分鱼类死亡;另一方面即便少数鱼类得以存活,但因缺乏越冬生境而全部冻死。然而,实际情况是秋季和春季候鸟迁徙季节,沼泽湿地就已经无鱼类生存,失去了作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的生态功能。

从生态系统角度看,因缺少鱼类等大型消费者,致使上述复合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比例失衡,食物链不完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畅,能量转换效率低,生态功能弱。

基于上述,修复退化湿沼泽湿地鱼类栖息环境,增殖饵料鱼资源,提高沼泽湿地作为鱼类、鸟类栖息地的适宜性,恢复沼泽湿地食物链结构,已列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东北典型退化湿地恢复与重建技术及示范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于2016年以来进行了相关探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要解决秋季和春季候鸟迁徙季节的沼泽湿地无鱼类生存,失去了作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的生态功能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

本发明的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鱼类栖息生境适宜性修复:

①、扩增鱼类生存空间:对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向下挖淤泥以增加蓄水量;所述的向下挖淤泥的深度为向下挖淤泥至夏季的洪水消退后沼泽湿地内的水深为0.7m~0.75m;

②、营造鱼类越冬生境: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下挖至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营造越冬区;

所述的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为下挖至冬季冰面下的水深为1.3m~1.4m;

所述的越冬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4%~0.45%;

③、繁殖生境适宜性修复:

在生长植物的区域人工补植挺水植物至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营造植被密度适宜区;

所述的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为130株/平方米~135株/平方米;

所述的植被密度适宜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7%~0.75%;

二、鱼类自然增殖:

拦蓄洪水:在步骤一②中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营造的越冬区修建水坝,使夏季洪水季节江河洪水自然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时水坝阻止沼泽湿地内洪水大量外泄;

灌江纳鱼苗:夏季洪水季节洪水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的同时,江河中的鱼类也随着洪水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过程中,进入到沼泽湿地中的鱼类一部分随着水流返回江河,而另一部分则随着水流游向已加深过的天然积水地带,从而滞留在沼泽湿地中,直至就地越冬。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可确保沼泽湿地在夏、秋、春三季均可保持一定数量的饵料鱼资源,以鱼类的重量和个体数量计的增加量为768.2%及261.8%,持续地为鸟类提供饵料,从而使退化沼泽湿地逐渐恢复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为一种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具体是按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鱼类栖息生境适宜性修复:

①、扩增鱼类生存空间:对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向下挖淤泥以增加蓄水量;所述的向下挖淤泥的深度为向下挖淤泥至夏季的洪水消退后沼泽湿地内的水深为0.7m~0.75m;

②、营造鱼类越冬生境: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下挖至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营造越冬区;

所述的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为下挖至冬季冰面下的水深为1.3m~1.4m;

所述的越冬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4%~0.45%;

③、繁殖生境适宜性修复:

在生长植物的区域人工补植挺水植物至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营造植被密度适宜区;

所述的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为130株/平方米~135株/平方米;

所述的植被密度适宜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7%~0.75%;

二、鱼类自然增殖:

拦蓄洪水:在步骤一②中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营造的越冬区修建水坝,使夏季洪水季节江河洪水自然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时水坝阻止沼泽湿地内洪水大量外泄;

灌江纳鱼苗:夏季洪水季节洪水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的同时,江河中的鱼类也随着洪水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过程中,进入到沼泽湿地中的鱼类一部分随着水流返回江河,而另一部分则随着水流游向已加深过的天然积水地带,从而滞留在沼泽湿地中,直至就地越冬。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①中所述的天然积水地带为渠道、河道或碟形洼地。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①中对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天然积水地带下挖至夏季的洪水消退后水深为0.75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②中所述的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为下挖至冬季冰面下的水深为1.3m。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②中所述的越冬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4%。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③中所述的挺水植物为芦苇。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③中所述的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为130株/平方米。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③中所述的植被密度适宜区的面积为夏季的洪水期沼泽湿地淹没面积的0.75%。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相同。

用以下试验对本发明进行验证:

试验一:

本试验的目标区域:位于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哈尔挠管护站,面积200hm2,常年洪水期淹没面积150hm2,植被退化,呈斑块状分布,覆盖度70%,平均密度70株/m2,一条长22km、平均宽度20m的通江(嫩江)渠道穿过沼泽区。

一、2015年~2016年实施了鱼类栖息生境适宜性修复工程:

①、扩增鱼类生存空间:对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渠道向下挖淤泥以增加蓄水量;所述的向下挖淤泥的深度为向下挖淤泥至夏季的洪水消退后沼泽湿地内的水深为0.75m;

②、营造鱼类越冬生境: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渠道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下挖至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营造越冬区;

所述的满足鱼类安全越冬要求为下挖至冬季冰面下的水深为1.3m;

所述的越冬区的面积为0.62hm2

③、繁殖生境适宜性修复:

在生长植物的区域人工补植挺水植物至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营造植被密度适宜区;

所述的植被密度达到鱼类产卵繁殖所要求的适宜密度为134株/平方米;

所述的植被密度适宜区的面积为1.14hm2

二、鱼类自然增殖:

拦蓄洪水:2017年春季,在步骤一②中在沼泽湿地内与江河相通的渠道靠近江河进水口的一端营造的越冬区修建水坝,使夏季洪水季节江河洪水自然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时水坝阻止沼泽湿地内洪水大量外泄;

灌江纳鱼苗:夏季洪水季节洪水过水坝进入沼泽湿地的同时,江河中的鱼类也随着洪水进入沼泽湿地,洪水消退过程中,进入到沼泽湿地中的鱼类一部分随着水流返回江河,而另一部分则随着水流游向已加深过的天然积水地带,从而滞留在沼泽湿地中,直至就地越冬。

2017年11月初(入冬前)对滞留在沼泽湿地中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1。2018年春季对越冬后沼泽湿地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见表2。

表12017年入冬前试验区的鱼类资源调查

注:调查时间2017年11月4~8日,所用网具为挂网,总长度120m(网目规格1cm)。

表22018年春季(越冬后)试验区的鱼类资源调查

注:调查时间2018年4月21日~24日,所用网具为挂网,总长度120m(网目规格1cm)。

由试验一的结果可知,采用试验1的方法进行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试验,可使沼泽湿地在夏、秋、春三季均保持一定数量的饵料鱼资源,以鱼类的重量和个体数量计的增加量为768.2%及261.8%,持续地为鸟类提供饵料,从而使退化沼泽湿地逐渐恢复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因而本发明的一种退化沼泽湿地鸟类饵料鱼增殖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为退化沼泽湿地食物链修复,恢复退化沼泽湿地作为迁徙候鸟过境停歇地的生态功能奠定了基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