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800490发布日期:2018-11-02 21:24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被称为“水中之参”,泥鳅的适应能力较为广阔,在中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在野外自然环境中,泥鳅交配概率较低,成功率可能不到1%,野生泥鳅资源越来越匮乏,同时,泥鳅养殖陷入种质退化(长不大)、病害增多等困局。“台湾泥鳅”是我国台湾省水产科技工作者选育出来的新养殖品种,一是“个体大”,成鳅体重在50g以上,部分可达300g,二是“病害少、生长快速”,很快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泥鳅的繁殖依然是一个技术问题:一条重50克左右的雌泥鳅,一次能产下8000-10000颗卵,由于繁育过程中的种鱼选择、人工催产、孵化、放养密度、饵料投喂、药物施用上的不科学,导致卵受精率、孵化率低以及泥鳅苗成活率低,如近亲繁殖导致泥鳅苗成活率低、成鳅生长慢;加之,泥鳅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中下旬,泥鳅春繁季节与青蛙、蜓蜓繁殖季节同期,蝌蚪和蜻蜓幼虫会大量捕食鳅苗(俗称水花苗),因此,泥鳅的繁育方法影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能提高鳅苗的成活率。

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种鳅选择:选择体重45-55g/尾,无伤、活力强、体表粘液多的种鳅,种鳅的品种为台湾泥鳅;

(2)雌雄分开养殖:选择3月的本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再引进3月的外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养殖条件相同,种鳅养殖到当年8月低,选择年龄达到18个月以上的种鳅;

(3)麻醉处理:使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或乙醚对种鳅进行麻醉;

(4)人工催产:麻醉2-3min后,捞出种鳅,使用注射器采用一次性背部肌肉注射或者体腔注射,注射时间为下午17:00-19:00,注射的催产药物为质量比为8:2的激素与林格氏液的混合物,每尾种鳅注射的激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8μg、地欧酮(dom)4mg的混合物;

(5)人工受精:在步骤(4)注射催产药物后将种鳅放入水缸,通过控制水温20-27℃、8-20h来控制种鳅发情,进行人工受精,具体为:捞出雄鳅,取其精液,按照每1尾雄鳅的精液加15-16ml质量浓度为0.5-0.7%的生理盐水配置成精子稀释液;精子稀释液配置好后30min内有效;然后捞出雌鳅,取其卵子,按照8-10尾雌鳅的卵子与1尾雄鳅的精子稀释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杂交受精卵;所述杂交受精卵是本地种鳅和外地种鳅杂交生成的受精卵;

(6)人工孵化:将步骤(5)得到的杂交受精卵静置5min,然后用清水洗去血水和污物,每个孵化盘上均匀放置5-7万个杂交受精卵;孵化池内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0—7.3,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有效暴晒8h;将孵化盘移至孵化池中低于水面30cm-50cm处进行人工孵化,得到鳅苗;

(7)育苗:在育苗池中,育苗池中的水来源于深井水或河水,ph为7.0—7.3,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暴晒8h后将鳅苗放入,3天后开始投食,当鳅苗到3cm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进行麻醉具体为:将种鳅放入容器中,每5kg种鳅,喷施10g/100m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水溶液1-1.5ml。

优选地,步骤(3)中采用乙醚进行麻醉具体为:按照质量比1:2,将种鳅与质量浓度为0.10-0.12%的乙醚水溶液种鳅混合,浸泡2-3min,乙醚水溶液温度为8-10℃。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背部肌肉注射具体为:背部朝上,注射器针头与种鳅鱼体呈30°角,且注射器针头朝向种鳅的头部方向,注射部位为种鳅侧线与背鳍之间的肌肉上,入针深度为2.0mm,再缓慢推入药物。

优选地,步骤(4)中所述体腔注射具体为:种鳅腹部朝上,注射部位为腹鳍或胸鳍基部,先抬起鳍条,从鳍基部无鳞处由后向前插入针头,使注射器针头与鱼体呈30°角,入针深度为2.0mm,再缓慢推入药物。

优选地,所述林格氏液为每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7.5g、氯化钾0.2g和氯化钙0.4g混合形成的溶液。

优选地,所述孵化盘是采用长50cm、宽80cm的木条制作成长方形框体,在所述框体上固定窗纱制作成的。

优选地,所述孵化池长200cm、宽100cm、深90cm,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制作而成。

优选地,步骤(6)中所述人工孵化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来控制鳅苗的雌雄比例,具体为:在25-27℃下孵化受精卵26-30h;在18-19℃条件下孵化30-35h;在20-25℃条件下孵化31-34h。

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期间要做好水体交换,保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针头的长度为4.5mm。

优选地,步骤(5)中,通过控制水温水温20-27℃、8-20h来控制种鳅发情,具体为:水温20-23℃、时间15-20h,种鳅发情,可以进行人工授精;水温23-25℃、时间10-12h,种鳅发情,可以进行人工授精;水温26-27℃、时间8-10h,种鳅发情,可以进行人工授精。

步骤(5)中,取精液、取卵子采用现有技术即可,比如:取精子具体操作为:捞出雄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接上烧杯,左手从前至后(头部向尾部方向)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精液流入烧杯中;取卵子具体操作为:捞出雌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接上烧杯,左手从前至后(头部向尾部方向)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卵子流入烧杯中。

步骤(6)中所述人工孵化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来控制鳅苗的雌雄比例,具体为:在25-27℃下孵化受精卵26-30h,能够繁育得到30%雌性鳅苗、70%雄性鳅苗;在18-19℃条件下孵化30-35h,能够繁育得到70%雌性鳅苗、30%雄性鳅苗;在20-25℃条件下孵化31-34h,能够繁育得到40%雌性鳅苗、60%雄性鳅苗。

本发明中所述的本地种鳅为实施地点当地的种鳅,当地的台湾泥鳅种鳅;所述的外地种鳅,是指与当地不相同地域的品种为台湾泥鳅的种鳅,地域不同,而地域的不同指市级及市级以上的不同地域,即省级。

本发明的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泥鳅的繁育方法是在秋季繁殖,错过了青蛙、蜻蜓的繁殖季节,减少了青蛙、蜻蜓等幼虫对泥鳅的伤害,另外,鳅苗病害减少,提高了鳅苗的成活率,并且能够通过孵化温度来控制鳅苗的雌雄比例。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提供的泥鳅的繁育方法中泥鳅人工催产的注射部位;

其中,1-侧线,2-注射器,3-背鳍,4-胸鳍,5-腹鳍。

具体实施方式

所采用的孵化盘是采用长50cm、宽80cm的木条制作成长方形框体,在所述框体上固定窗纱制作成的;

所采用的孵化池长200cm、宽100cm、深90cm,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材料制作而成;

取精液、取卵子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具体如下:取精子具体操作为:捞出雄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接上烧杯,左手从前至后(头部向尾部方向)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精液流入烧杯中;取卵子具体操作为:捞出雌鳅,用毛巾包好,仅露出肛门至尾部一段,接上烧杯,左手从前至后(头部向尾部方向)轻压泥鳅腹部,使成熟的卵子流入烧杯中;

林格氏液为每1000ml蒸馏水中加入氯化钠7.5g、氯化钾0.2g和氯化钙0.4g混合形成的溶液。

实施例1

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种鳅选择:选择体重45-55g/尾,无伤、活力强、体表粘液多的种鳅,种鳅的品种为台湾泥鳅;

(2)雌雄分开养殖:选择3月的本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再引进3月的外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养殖条件相同,种鳅养殖到当年8月低,选择年龄达到18个月以上的种鳅;

(3)麻醉处理:使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对种鳅进行麻醉,具体为将种鳅放入容器中,每5kg种鳅,喷施10g/100m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水溶液1-1.5ml;

(4)人工催产:麻醉2-3min后,捞出种鳅,使用注射器采用一次性背部肌肉注射,注射时间为下午17:00-19:00,注射的催产药物为质量比为8:2的激素与林格氏液的混合物,每尾种鳅注射的激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8μg、地欧酮(dom)4mg的混合物;所述背部肌肉注射具体为:背部朝上,注射器针头与种鳅鱼体呈30°角,且注射器针头朝向种鳅的头部方向,注射部位为种鳅侧线与背鳍之间的肌肉上,入针深度为2.0mm,再缓慢推入药物;所述注射器针头长4.5mm,为防止进针太深,可以用细胶管套住注射针基部,只露出2-3mm的针头;

(5)人工受精:在步骤(4)注射催产药物后将种鳅放入水缸,控制水温20-23℃、15-20h种鳅发情,进行人工受精,具体为:捞出雄鳅,取其精液按照每1尾雄鳅的精液加15-16ml质量浓度为0.5-0.7%的生理盐水配置成精子稀释液;精子稀释液配置好后30min内有效;然后捞出雌鳅,取其卵子,按照8尾雌鳅的卵子与1尾雄鳅的精子稀释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杂交受精卵;所述杂交受精卵是本地种鳅和外地种鳅杂交生成的受精卵;

(6)人工孵化:将步骤(5)得到的杂交受精卵静置5min,然后用清水洗去血水和污物,每个孵化盘上均匀放置7万个杂交受精卵;孵化池内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0,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有效暴晒8h;将孵化盘移至孵化池中低于水面30cm处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温度25-27℃,时间26-30h,得到鳅苗;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期间要做好水体交换,保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7)育苗:在育苗池中,育苗池中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0,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暴晒8h后将鳅苗放入,3天后开始投食,按照常规方法控制水深和鳅苗密度,当鳅苗到3cm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实施例2

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种鳅选择:选择体重45-55g/尾,无伤、活力强、体表粘液多的种鳅,种鳅的品种为台湾泥鳅;

(2)雌雄分开养殖:选择3月的本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再引进3月的外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养殖条件相同,种鳅养殖到当年8月低,选择年龄达到18个月以上的种鳅;

(3)麻醉处理:使用乙醚对种鳅进行麻醉,具体为按照质量比1:2,将种鳅与质量浓度为0.10-0.12%的乙醚水溶液种鳅混合,浸泡2-3min,乙醚水溶液温度为8-10℃;

(4)人工催产:麻醉2-3min后,捞出种鳅,使用注射器采用一次性体腔注射,注射时间为下午17:00-19:00,注射的催产药物为质量比为8:2的激素与林格氏液的混合物,每尾种鳅注射的激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8μg、地欧酮(dom)4mg的混合物;所述体腔注射具体为:种鳅腹部朝上,注射部位为腹鳍或胸鳍基部,先抬起鳍条,从鳍基部无鳞处由后向前插入针头,使注射器针头与鱼体呈30°角,入针深度为2.0mm,再缓慢推入药物;所述注射器针头长4.5mm,为防止进针太深,可以用细胶管套住注射针基部,只露出2-3mm的针头;

(5)人工受精:在步骤(4)注射催产药物后将种鳅放入水缸,控制水温23-25℃、10-12h种鳅发情,进行人工受精,具体为:捞出雄鳅,取其精液按照每1尾雄鳅的精液加15-16ml质量浓度为0.5-0.7%的生理盐水配置成精子稀释液;精子稀释液配置好后30min内有效;然后捞出雌鳅,取其卵子,按照10尾雌鳅的卵子与1尾雄鳅的精子稀释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杂交受精卵;所述杂交受精卵是本地种鳅和外地种鳅杂交生成的受精卵;

(6)人工孵化:将步骤(5)得到的杂交受精卵静置5min,然后用清水洗去血水和污物,每个孵化盘上均匀放置5万个杂交受精卵;孵化池内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3,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有效暴晒8h;将孵化盘移至孵化池中低于水面50cm处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温度18-19℃,时间30-35h,得到鳅苗;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期间要做好水体交换,保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7)育苗:在育苗池中,育苗池中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3,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暴晒8h后将鳅苗放入,3天后开始投食,按照常规方法控制水深和鳅苗密度,当鳅苗到3cm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实施例3

一种泥鳅的繁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种鳅选择:选择体重45-55g/尾,无伤、活力强、体表粘液多的种鳅,种鳅的品种为台湾泥鳅;

(2)雌雄分开养殖:选择3月的本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再引进3月的外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养殖条件相同,种鳅养殖到当年8月低,选择年龄达到18个月以上的种鳅;

(3)麻醉处理:使用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对种鳅进行麻醉,具体为将种鳅放入容器中,每5kg种鳅,喷施10g/100ml的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水溶液1-1.5ml;

(4)人工催产:麻醉2-3min后,捞出种鳅,使用注射器采用一次性体腔注射,注射时间为下午17:00-19:00,注射的催产药物为质量比为8:2的激素与林格氏液的混合物,每尾种鳅注射的激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9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8μg、地欧酮(dom)4mg的混合物;所述体腔注射具体为:种鳅腹部朝上,注射部位为腹鳍或胸鳍基部,先抬起鳍条,从鳍基部无鳞处由后向前插入针头,使注射器针头与鱼体呈30°角,入针深度为2.0mm,再缓慢推入药物;所述注射器针头长4.5mm,为防止进针太深,可以用细胶管套住注射针基部,只露出2-3mm的针头;

(5)人工受精:在步骤(4)注射催产药物后将种鳅放入水缸,控制水温26-27℃、8-10h种鳅发情,进行人工受精,具体为:捞出雄鳅,取其精液按照每1尾雄鳅的精液加15-16ml质量浓度为0.5-0.7%的生理盐水配置成精子稀释液;精子稀释液配置好后30min内有效;然后捞出雌鳅,取其卵子,按照9尾雌鳅的卵子与1尾雄鳅的精子稀释液进行混合,搅拌,得到杂交受精卵;所述杂交受精卵是本地种鳅和外地种鳅杂交生成的受精卵;

(6)人工孵化:将步骤(5)得到的杂交受精卵静置5min,然后用清水洗去血水和污物,每个孵化盘上均匀放置7万个杂交受精卵;孵化池内的水来源于深井水,ph为7.0,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有效暴晒8h;将孵化盘移至孵化池中低于水面50cm处进行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温度20-25℃,时间31-34h,得到鳅苗;受精卵在人工孵化期间要做好水体交换,保证水质清新,防止水质恶化,及时开启增氧设备,确保溶氧充足;

(7)育苗:在育苗池中,育苗池中的水来源于河水,ph为7.3,水深80cm,通过曝气、阳光暴晒8h后将鳅苗放入,3天后开始投食,按照常规方法控制水深和鳅苗密度,当鳅苗到3cm时,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对比例1

泥鳅繁育方法,除实施步骤(2)不同外,其它步骤与实施例3相同;步骤(2)具体为:选择3月的本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再引进3月的外地种鳅,年龄大于等于13个月,雌雄分开养殖;养殖条件相同,种鳅养殖到次年4月15日,选择年龄达到1年半以上的种鳅。

繁育结果如下表1。

表1泥鳅繁育结果

由表1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2、3与对比例相比较,虽然秋繁种鳅产卵量有所下降,但出苗率和成活率高于对比例春繁,其最终结果,实施例每尾雌鳅产卵孵化的鳅苗数量比对比例高3000尾以上;另外该发明并能够根据繁殖温度有效控制雌雄比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