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魔芋种芋的贮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208925发布日期:2019-11-26 00:55阅读:5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魔芋种芋的生态贮藏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又名蒟蒻、鬼芋、花梗莲、蛇玉米、蛇头草等,是天南星科魔芋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自然界中含大量葡甘聚糖的特种经济作物,其在食品、医药保健、工业材料等方面用途广泛,用它来生产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是一种新的时尚。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魔芋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使魔芋产业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魔芋种植基地规模的扩大,呈现出种芋贮藏难、病害发生严重、导致连作障碍等问题,尤其是种芋贮藏成为了魔芋产业原料基地建设的瓶颈问题。

种芋贮藏难的原因是:由于新收获的种芋种皮薄,含水量高,容易形成伤口带来病菌感染成为腐烂种芋,形成病原,进行交叉感染,导致带病种芋随着种植又把病菌带入土壤,形成土传病害,最终导致连作障碍。魔芋的贮藏方式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花楼贮藏,农户收获种芋后把种芋贮藏于农家房屋二层楼漏风的楼上。魔芋种芋贮藏的主要方法是芋农利用自己的楼房贮藏在通风透气的花楼(楼板用条留空隙通气)简称花楼藏。每个农户由于房建筑面积不大,仅能贮藏几百公斤,最多2吨左右的种芋,随着规范化种植面积加大,远远适应不了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二是室内架栽,需要增加房屋空间和制作贮藏架,增加成本。传统种芋贮藏通过采收,贮藏、种植多道生产环节,造成种皮伤口,导致病菌感染,同时贮藏时间长达5个月,贮藏期种薯发病率高达25-30%,同时带菌种薯进行大田又形成新的传染源,导致大田病害最终形成土传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魔芋贮藏方法,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魔芋贮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种植魔芋:墒面宽1.5-2.0米,墒高0.3-0.4米,沟深0.3米至0.4米,沟宽0.3-0.4米,每墒种植4-5行,行距0.3-0.35米,株距0.3-0.4米,亩播种5000-6000株,种植时在种植沟内先施用腐熟优质厩肥和复混肥,后放种芋,然后盖土,盖土厚度在0.1米至0.15米之间;

(2)在魔芋生长后期倒苗前,在魔芋株行距间播种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随着魔芋成熟倒苗,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出苗,魔芋全部倒苗后提沟里的土于墒面上,保证墒沟畅通不造成积水;

(3)次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采收魔芋种芋,连同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同时采收,先收绿肥或小春作物,后采收魔芋种芋。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选自光叶紫花苕,亩播种2.5-3千克,或小春作物小麦或大麦,亩播种10-12千克,亩种植2-2.5万株。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采收魔芋种芋在晴天上午采收,下午按种芋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包装运输到仓库待销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魔芋种植时,亩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40千克,把魔芋全生育期所需要肥料的20%-30%作为追肥分三次使用,第一次追肥在6月中旬魔芋出苗至展叶期;第二次追肥在魔芋膨大期7月中下旬;第三次追施使用磷酸二氢钾0.5千克作根外追肥。

本发明的贮藏方法一方面降低了魔芋种薯发病率,二是减少了贮藏设施的费用投入,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双丰收的新的贮藏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1、种薯种植时按常规栽培方法种植与管理。

2、地块环境选择背风坡耕地,土壤应选择土层较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通透性能好、保水、保肥、排涝良好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好,选择3-5年未种植魔芋的地块。

3、整地理墒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土地,利用冬季严寒冻死土中的病菌,深翻0.3米左右,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熟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春季再进行深翻,耙平耙细、理墒,根据山形地势,由地势高处往地势低处开沟理墒,墒面宽2.0米,墒高0.3-0.4米,沟深0.3米至0.4米,沟宽0.3-0.4米,便于雨季排涝。

4、精选种子

魔芋种应选择在生长过程中无发病情况或发病极轻微的地块里留的种芋,要求球茎充分成熟,有沉重感,表皮光滑,形状圆形或高圆形,顶芽饱满,芽窝浅,无病斑,无伤口的种芋为佳,大小为30-50g/个。

5、适时播种

春季种植种芋生理休眠解除后,气温回升至10℃以上。一般在清明、谷雨节种植为佳。

6、合理密植

魔芋种植密度应由种芋的大小和叶型来决定,每墒种植5-6行,行距0.3-0.35米,株距0.3-0.4米,亩播种5000-6000株。种植时在种植沟内先施用腐熟优质厩肥和复混肥,后放种芋,然后盖土,盖土厚度在0.1米至0.15米。

7、施肥

魔芋种植时,一般亩施农家肥2000-2500千克+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农家肥可在魔芋种植时先放入种植沟内,后放复混肥,再放种芋。把魔芋全生育期所需要肥料的氮磷钾复合肥50公斤作为追肥分分两次使用,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魔芋出苗至展叶期。第二次追肥在7月上中旬,魔芋换头膨大期,施复合肥15-20公斤,钾肥10-15公斤。第三次追施肥料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采用根外追肥方式进行,重点是补施钾肥促进生长健壮和改善品质。根据苗情长势,弱苗补施氮肥5-10公斤/亩。

8、中耕管理

魔芋种植后的发病与人工管理过程中造成受作有密切关系,人与它接触得越少发病越轻,接触得越多发病越重,因此主张要五分种五分管,除了除草和追肥外不准人进入魔芋地里。魔芋种植后约2个月开始出苗,杂草也随着生长。造成杂草与魔芋争夺养分,影响生长发育,应及时人工拔除杂草。选晴天进行,此时土壤较疏松,清除杂草时不易带出魔芋须根,减轻病害侵染。

9、病虫害防治

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白绢病等,发现发病植株,将中心病株撒生石灰于周边进行隔离,防止传染。

10、小春作物或绿肥作物种植

魔芋生长后期倒苗前(九月上旬或中旬),在魔芋株行距间播种绿肥作物光叶紫花苕(亩播种2.5-3千克)或小春作物小麦或大麦,亩播种10-12公斤,行距30-40厘米,株距10-15厘米,随着魔芋成熟倒苗,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出苗,魔芋全部倒苗后提沟里的土于墒面上,保证墒沟畅通不造成积水。有利于种薯在土壤中(休息)贮藏,同时通过小春作物或绿肥作物的蒸腾作用调节土壤中的水分,使魔芋种薯保持适量水分。

11、采收3月下旬或4月上旬,采收魔芋种芋,连同绿肥作物或小春作物同时采收,先收绿肥或小春作物,后采收魔芋种芋,晴天上午采收,采挖要尽量小心,减少伤皮,破损。下午按种芋规格大小进行分级包装运输到仓库待销售。

本发明的方法减少了贮藏期病害的发生

采用魔芋生物多样性保种贮藏方法,利用小春作物的蒸腾作用调节使种芋安全越冬。经试验得知,生物多样性保种贮藏、种薯发病率仅为5-10%。现有技术花楼贮藏和架藏种芋病害造成的损失达25-30%,与生物多样性保种贮藏方法相比降低发病率20%,按亩产1吨种芋计算,每亩种芋减少损失200公斤,按种芋每公斤单价5元计算,可增加收入1000元。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土壤培肥与粮作物经济作物双丰收,增加经济效益,采用魔芋生物多样性保种贮藏方法,增加一季小春作物。提高土地光合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作物经济作物双丰收,增加经济效益。亩产小春作物200-300公斤,增效益500-600元。加上贮藏期间减少病害损失1000元计算,每亩增加效益1500-1600元。

保护生态环境:魔芋生物多样性保种贮藏栽培方法,利用魔芋成熟后土壤闲置,多栽培1季绿肥或小春作物等绿色植物,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提升了空气质量,通过绿色作物覆盖土壤表层,减少了水法流失,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