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38074发布日期:2018-12-11 22:48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甘薯脱毒瓶苗炼苗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属旋花科),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块根经济作物,我国甘薯产量占世界总产量80%以上。但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在栽培过程中易受病毒侵染,并随着一代代繁殖病毒在其体内逐代积累,从而造成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甚至失去商品价值。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培育出高抗病毒的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病毒病的高效农药,目前去除甘薯病毒唯一途径就是采用甘薯茎尖组织培养产生脱毒薯苗。利用甘薯病毒是通过维管束系统感染造成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原理,离根尖和茎尖越近,病毒的密度越低,反之越高,而分生组织一般无病毒侵染,培养得到的甘薯脱毒苗可以恢复其高产优质特性,一般脱毒苗在生产中的应用可提高产量20%以上,感染病毒严重的情况下,脱毒苗的应用甚至可以使其产量提高80%以上。

常规的移栽方法是将甘薯脱毒瓶苗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加入结冷胶或者琼脂粉培养基固定瓶苗植物生长,起到固定作用,但是这样处理后的瓶苗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利于炼苗步骤的进行;后来打开瓶盖炼苗2-3天,然后移栽到装有营养土、蛭石和泥炭土的营养钵内30天以上,浇灌移栽营养液并采取保湿措施,成活的脱毒瓶苗再移栽到防虫网棚内的圃田上。在该方法移栽过程中,甘薯脱毒瓶苗需要经过两次倒栽,操作繁琐、成活率较低,并且费工、费时、成本高,不利于甘薯脱毒工作的工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操作简单易实施、成活率高、弱苗少、节省成本和工时、便于大规模生产管理。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elisa法对甘薯瓶苗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成苗,80-10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所述的实验室条件为:无菌,温度在23-26℃,光照强度为2000-3000lux,所述的培养架对甘薯瓶苗的根部提供培养液;所述的培养液由以下物质组成:按照重量份计,60-65份的水、30-33份的氢氧化钠、0.18-0.22份的硫酸铜、0.17-0.18份的氯化铵、0.05-0.1份的硝酸钾、0.15-0.2份的硫酸镁、0.15-0.2份的硝酸锌、0.05-0.1份磷酸二氢钠和1-3份改性草木灰;所述的改性草木灰是草木灰和改性剂以质量比5:1均匀混合而成的,所述的改性剂为橄榄油、绞股蓝醇提物、珍珠石粉和瓜子石粉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后,用乙醇没过固体物的量浸泡至少3小时后,在至少500℃温度下热裂解后得到的混合物;

(2)将甘薯脱毒瓶苗于3月中旬从培养架上移下装入塑料筐内,在室温下放置1-2天;在此期间,保持光照强度为950-1050lux,每天光照至少3小时;

(3)将甘薯脱毒瓶苗从塑料筐内取出,均匀摆放于温度为15-32℃的温室大棚内1-2天,然后打开瓶盖继续在温室大棚内适应1-2天,完成炼苗;由于甘薯脱毒瓶苗在步骤(1)的过程中是在无菌、恒温以及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炼苗的过程是让甘薯脱毒瓶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湿度让其逐步适应后期苗床大田环境;经过炼苗后的甘薯脱毒瓶苗定植后缓苗快,发棵早。

(4)将蛭石和苗圃土混合作为苗床,将步骤(3)得到的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控制移植的甘薯瓶苗的间距为20×20cm,并立刻灌溉高锰酸钾800-1000倍溶液,随后的15天,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离体繁殖的试管苗能否大量应用于生产,特别是木本植物、名贵花卉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取决于最后一关,即试管苗能否有高的移栽成活率。大棚移栽炼苗阶段是组培苗从有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对恒定的培养室进入气候条件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由于它们是在特殊培养基和无菌环境下培养产生的特殊产物,试管苗的移栽是从精细培养基和无菌环境到一个比较粗放的培养基和有菌的环境,因此移栽基质的种类即苗床及其携菌量直接关系到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

(5)将成活的甘薯苗通过温室扩繁。

进一步的说,步骤(1)所述的培养架的制作方法是:取四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条作为支腿,在四根长木条之间等距离插入至少四层架板,在最低的两层架板上安装照射灯,所述的架板为长方形平板,将甘薯瓶苗放置于每一层长方形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照射灯安装在每一层甘薯瓶苗上方的长方形平板的下表面,在每一层架板上等距离开设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将照射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长方形平板下表面的滑轨配合滑动,从来调节照射灯照射甘薯瓶苗的光照强度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说,步骤(3)中打开瓶盖后需对甘薯瓶苗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

进一步的说,所述的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

进一步的说,步骤(4)中所述的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苗床上搭建高度为1.2m的钢管拱棚,在钢管拱棚上于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

进一步的说,步骤(4)中所述的灌溉高锰酸钾800-1000倍溶液是在甘薯瓶苗的周向距离1cm之内灌溉,所述的高锰酸钾800-1000倍溶液的灌溉量为每10平方厘米苗床灌溉35-50ml。

步骤(4)中移植前三天将苗床翻耕疏松,深度为20cm,然后将蛭石均匀平铺于苗床上,厚度为6cm,由于脱毒苗生根能力较弱,疏松的基质可帮助其根系生长及伸长。同时将苗床经0.1-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移植前将苗床浇透水,移植后甘薯脱毒瓶苗叶面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瓶苗经过步骤(2)所述的炼苗后,用清水清洗根部,再移植到苗床上。

移植后,每隔三天,采用600-1200倍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合剂溶液喷洒移植到苗床上的甘薯苗的苗叶,达到防治及降低脱毒苗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以及促进脱毒苗生根及伸长的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甘薯脱毒瓶苗在无菌湿润环境中进行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氯化铵能有效地让硫酸铜分解从而增加硫酸铜的活动性,使得瓶苗对外部环境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提高抗性,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结冷胶或者琼脂粉培养基固定植物生长,从而导致瓶苗不适应外部环境,影响后续炼苗步骤;另外,本发明只需一次移植,在移植后随即灌溉高锰酸钾溶液,防止脱毒苗感染病菌,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剔除了现有技术中繁琐多余步骤,本发明的流程简单易实施,便于操作管理以及大规模工厂化管理;2、提高了甘薯苗的成活率,同时植株生长健壮;3、节省了成本和劳动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甘薯脱毒瓶苗炼苗移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elisa法对甘薯瓶苗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成苗,8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所述的实验室条件为:无菌,温度在23℃,光照强度为2000lux,所述的培养架对甘薯瓶苗的根部提供培养液;所述的培养液由以下物质组成:按照重量份计,60份的水、30份的氢氧化钠、0.18份的硫酸铜、0.17份的氯化铵、0.05份的硝酸钾、0.15份的硫酸镁、0.15份的硝酸锌、0.05份磷酸二氢钠和1份改性草木灰;所述的改性草木灰是草木灰和改性剂以质量比5:1均匀混合而成的,所述的改性剂为橄榄油、绞股蓝醇提物、珍珠石粉和瓜子石粉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后,用乙醇没过固体物的量浸泡5小时后,在至少500℃温度下热裂解后得到的混合物;培养架的制作方法是:取四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条作为支腿,在四根长木条之间等距离插入至少四层架板,在最低的两层架板上安装照射灯,所述的架板为长方形平板,将甘薯瓶苗放置于每一层长方形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照射灯安装在每一层甘薯瓶苗上方的长方形平板的下表面,在每一层架板上等距离开设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将照射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长方形平板下表面的滑轨配合滑动,从来调节照射灯照射甘薯瓶苗的光照强度的均匀性。

(2)将甘薯脱毒瓶苗于3月中旬从培养架上移下装入塑料筐内,在室温下放置1天;在此期间,保持光照强度为950lux,每天光照3小时;

(3)取出,均匀摆放于温度为15℃的温室大棚内1天,然后打开瓶盖继续在温室大棚内适应1天;完成炼苗;由于甘薯脱毒瓶苗在步骤(1)的过程中是在无菌、恒温以及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炼苗的过程是让甘薯脱毒瓶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湿度让其逐步适应后期苗床大田环境;经过炼苗后的甘薯脱毒瓶苗定植后缓苗快,发棵早。

打开瓶盖后需对甘薯瓶苗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所述的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

(4)将蛭石和苗圃土作为苗床,将步骤(3)得到的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控制移植的甘薯瓶苗的间距为20×20cm,并立刻灌溉高锰酸钾800倍溶液,随后的15天,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最高达97.5%。

离体繁殖的试管苗能否大量应用于生产,特别是木本植物、名贵花卉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取决于最后一关,即试管苗能否有高的移栽成活率。大棚移栽炼苗阶段是组培苗从有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对恒定的培养室进入气候条件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由于它们是在特殊培养基和无菌环境下培养产生的特殊产物,试管苗的移栽是从精细培养基和无菌环境到一个比较粗放的培养基和有菌的环境,因此移栽基质的种类即苗床及其携菌量直接关系到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苗床上搭建高度为1.2m的钢管拱棚,在钢管拱棚上于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灌溉高锰酸钾800倍溶液是在甘薯瓶苗的周向距离1cm之内灌溉,所述的高锰酸钾800倍溶液的灌溉量为每10平方厘米苗床灌溉35ml。移植前三天将苗床翻耕疏松,深度为20cm,然后将蛭石均匀平铺于苗床上,厚度为6cm,由于脱毒苗生根能力较弱,疏松的基质可帮助其根系生长及伸长。同时将苗床经0.1-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移植前将苗床浇透水,移植后甘薯脱毒瓶苗叶面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5)将成活的甘薯苗通过温室扩繁,至7月中旬,每颗瓶苗可繁殖60株左右,繁殖系数提高15倍。

瓶苗经过步骤(2)所述的炼苗后,用清水清洗根部,再移植到苗床上。

移植后,每隔三天,采用600倍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合剂溶液喷洒移植到苗床上的甘薯苗的苗叶,达到防治及降低脱毒苗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以及促进脱毒苗生根及伸长的作用。

脱毒后的甘薯试管苗经多次继代繁殖,待达到足够数量后,除少量留作种资保存外,其余大部分则用于生产微型薯(原原种)。首先将试管苗分批拿出培养室炼苗,保持温度20℃左右,湿度85%-90%。2d后打开瓶口封膜,5-7d后洗去试管苗根部培养基,移栽到防虫网棚内。防虫网棚用地必须选择近三年内未种甘薯的地块,网棚选用40目的尼龙纱网严密覆盖。必须杜绝蚜虫危害,才能繁育出合格的原原种种薯。棚内撤人三元复合肥,深翻,使土壤疏松,畦面平整,按20cmx20cm的株行距栽人畦内,用无菌水浇透畦面,扣入小弓棚,保持湿度85%左右、温度25℃左右。2周后,转入常规管理,但要定期喷药,预防蚜虫等危害传播病毒。为提高微型薯的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根据甘薯生理特性,在网室内进行甘薯剪头苗的扦插繁种生产试验,株行距30cmx50cm,按常规生产管理。在微型薯生产过程中,顶芽扦插技术可明显提高微型薯产量和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在收刨、运输、储藏等各环节,对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脱毒种薯,实行单收、单运、单储等,搞好隔离,见档立卡,避免混乱。

在温室中搭建小拱棚减少苗床上方的空气和整个大棚的空气的对流,苗床的水分可以保留在小拱棚里,从而提高了苗床的湿度,遮阳网盖的层数越多,小拱棚的湿度越大。合适的湿度可以减少组培苗移栽后的水分缺失问题,但是过高的湿度同时也会为病菌繁殖提供适宜环境,病菌入侵植株,引起植株腐烂或患病死亡。遮阳网除了为移栽的组培苗提供合适的湿度之外,还有降温作用。小拱棚上的遮阳网进一步吸收了射进大棚的阳光,减轻了移栽早期的组培苗受到的高温影响。

实施例2:

(1)利用elisa法对甘薯瓶苗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10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所述的实验室条件为:无菌,温度在25℃,光照强度为3000lux,所述的培养架对甘薯瓶苗的根部提供培养液;所述的培养液由以下物质组成:按照重量份计,65份的水、33份的氢氧化钠、0.22份的硫酸铜、0.18份的氯化铵、0.1份的硝酸钾、0.2份的硫酸镁、0.2份的硝酸锌、0.1份磷酸二氢钠和3份改性草木灰;改性草木灰是草木灰和改性剂以质量比5:1均匀混合而成的,改性剂为橄榄油、绞股蓝醇提物、珍珠石粉和瓜子石粉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后,用乙醇没过固体物的量浸泡至少3小时后,在至少500℃温度下热裂解后得到的混合物;培养架的制作方法是:取四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条作为支腿,在四根长木条之间等距离插入五层架板,在最低的两层架板上安装照射灯,架板为长方形平板,将甘薯瓶苗放置于每一层长方形平板的上表面,照射灯安装在每一层甘薯瓶苗上方的长方形平板的下表面。

(2)将甘薯脱毒瓶苗于3月中旬从培养架上移下装入塑料筐内,在室温下放置2天;在此期间,保持光照强度为1050lux,每天光照5小时;

(3)取出,均匀摆放于温度为32℃的温室大棚内2天,然后打开瓶盖继续在温室大棚内适应2天;完成炼苗;由于甘薯脱毒瓶苗在步骤(1)的过程中是在无菌、恒温以及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炼苗的过程是让甘薯脱毒瓶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湿度让其逐步适应后期苗床大田环境;经过炼苗后的甘薯脱毒瓶苗定植后缓苗快,发棵早。

打开瓶盖后需对甘薯瓶苗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所述的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

(4)将蛭石和苗圃土混合作为苗床,将步骤(3)得到的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控制移植的甘薯瓶苗的间距为20×20cm,并立刻灌溉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随后的15天,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最高达99.5%。

离体繁殖的试管苗能否大量应用于生产,特别是木本植物、名贵花卉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取决于最后一关,即试管苗能否有高的移栽成活率。大棚移栽炼苗阶段是组培苗从有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对恒定的培养室进入气候条件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由于它们是在特殊培养基和无菌环境下培养产生的特殊产物,试管苗的移栽是从精细培养基和无菌环境到一个比较粗放的培养基和有菌的环境,因此移栽基质的种类即苗床及其携菌量直接关系到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苗床上搭建高度为1.2m的钢管拱棚,在钢管拱棚上于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灌溉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是在甘薯瓶苗的周向距离1cm之内灌溉,所述的高锰酸钾1000倍溶液的灌溉量为每10平方厘米苗床灌溉50ml。移植前三天将苗床翻耕疏松,深度为20cm,然后将蛭石均匀平铺于苗床上,厚度为6cm,由于脱毒苗生根能力较弱,疏松的基质可帮助其根系生长及伸长。同时将苗床经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移植前将苗床浇透水,移植后甘薯脱毒瓶苗叶面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5)将成活的甘薯苗通过温室扩繁,至7月中旬,每颗瓶苗可繁殖60株左右,繁殖系数提高15倍。

瓶苗经过步骤(2)所述的炼苗后,用清水清洗根部,再移植到苗床上。

移植后,每隔三天,采用1200倍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合剂溶液喷洒移植到苗床上的甘薯苗的苗叶,达到防治及降低脱毒苗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以及促进脱毒苗生根及伸长的作用。

实施例3:

(1)利用elisa法对甘薯瓶苗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9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培养;

(1)利用elisa法对甘薯瓶苗进行检测,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成苗,9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实验室条件为:无菌,温度在26℃,光照强度为2500lux,培养架对甘薯瓶苗的根部提供培养液;所述的培养液由以下物质组成:按照重量份计,62份的水、32份的氢氧化钠、0.2份的硫酸铜、0.175份的氯化铵、0.07份的硝酸钾、0.18份的硫酸镁、0.18份的硝酸锌、0.08份磷酸二氢钠和2份改性草木灰;所述的改性草木灰是草木灰和改性剂以质量比5:1均匀混合而成的,所述的改性剂为橄榄油、绞股蓝醇提物、珍珠石粉和瓜子石粉按照质量比为3:1:1:1混合后,用乙醇没过固体物的量浸泡4小时后,在至少500℃温度下热裂解后得到的混合物;培养架的制作方法是:取四根长度相同的长木条作为支腿,在四根长木条之间等距离插入至少四层架板,在最低的两层架板上安装照射灯,所述的架板为长方形平板,将甘薯瓶苗放置于每一层长方形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的照射灯安装在每一层甘薯瓶苗上方的长方形平板的下表面,在每一层架板上等距离开设若干用于散热的散热孔,将照射灯通过滑块与设置在长方形平板下表面的滑轨配合滑动,从来调节照射灯照射甘薯瓶苗的光照强度的均匀性。

(2)将甘薯脱毒瓶苗于3月中旬从培养架上移下装入塑料筐内,在室温下放置1天;在此期间,保持光照强度为1000lux,每天光照4小时;

(3)取出,均匀摆放于温度为30℃的温室大棚内2天,然后打开瓶盖继续在温室大棚内适应1天;完成炼苗;由于甘薯脱毒瓶苗在步骤(1)的过程中是在无菌、恒温以及恒定光照条件下培养,炼苗的过程是让甘薯脱毒瓶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湿度让其逐步适应后期苗床大田环境;经过炼苗后的甘薯脱毒瓶苗定植后缓苗快,发棵早。

打开瓶盖后需对甘薯瓶苗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所述的遮阴处理和保湿处理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

(4)将蛭石和苗圃土混合作为苗床,将步骤(3)得到的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控制移植的甘薯瓶苗的间距为20×20cm,并立刻灌溉高锰酸钾900倍溶液,随后的15天,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最高达98.4%。

离体繁殖的试管苗能否大量应用于生产,特别是木本植物、名贵花卉能否取得好的效益,取决于最后一关,即试管苗能否有高的移栽成活率。大棚移栽炼苗阶段是组培苗从有温度、光照等条件相对恒定的培养室进入气候条件多变的外界环境的过渡阶段。由于它们是在特殊培养基和无菌环境下培养产生的特殊产物,试管苗的移栽是从精细培养基和无菌环境到一个比较粗放的培养基和有菌的环境,因此移栽基质的种类即苗床及其携菌量直接关系到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控制苗床光照、温度和湿度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在苗床上搭建高度为1.2m的钢管拱棚,在钢管拱棚上于每日上午10:00到下午3:00覆盖遮光率为60%的遮阳网,每天下午5:00至次日上午9:00覆盖塑料膜保温,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5:00分别对甘薯苗喷雾状浇水达到保湿效果。灌溉高锰酸钾900倍溶液是在甘薯瓶苗的周向距离1cm之内灌溉,所述的高锰酸钾900倍溶液的灌溉量为每10平方厘米苗床灌溉40ml。移植前三天将苗床翻耕疏松,深度为20cm,然后将蛭石均匀平铺于苗床上,厚度为6cm,由于脱毒苗生根能力较弱,疏松的基质可帮助其根系生长及伸长。同时将苗床经2%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移植前将苗床浇透水,移植后甘薯脱毒瓶苗叶面喷水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5)将成活的甘薯苗通过温室扩繁,至7月中旬,每颗瓶苗可繁殖60株左右,繁殖系数提高15倍。

瓶苗经过步骤(2)所述的炼苗后,用清水清洗根部,再移植到苗床上。

移植后,每隔三天,采用900倍盐酸吗啉胍药肥混合剂溶液喷洒移植到苗床上的甘薯苗的苗叶,达到防治及降低脱毒苗被病毒感染的风险,以及促进脱毒苗生根及伸长的作用。

对比例1:

(1)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5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

(2)将繁殖土作为苗床,将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最高达43%,

(3)将成活的甘薯苗通过温室扩繁,至7月中旬,每颗瓶苗可繁殖13株左右,同时栽后返苗慢,薯苗发黄,繁殖系数低。

对比例2:

(1)经过检测无病毒的甘薯瓶苗放于实验室的培养架上进行培养130天得到甘薯脱毒瓶苗;

(2)将草炭土和河沙按照质量比3:1混合作为苗床,将甘薯瓶苗移植到苗床,栽后15天统计成活率;成活率最高达30%,并且植株生长弱细,繁殖系数低。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势:1、剔除了现有技术中繁琐多余步骤,本发明的流程简单易实施,便于操作管理以及大规模工厂化管理;2、提高了甘薯苗的成活率,同时植株生长健壮;3、节省了成本和劳动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上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