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1621发布日期:2018-12-14 21:3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增效助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

背景技术

增效剂是农药中的一种重要助剂,本身并无活性,但与相应的农药混配使用时,能明显改善其润湿、分散、渗透和展布性能,减少喷雾药液漂移,防止或减轻对临近敏感作物等的损害,利于药液在液面或昆虫体表的黏附和铺展、减少光降解,达到延长药效、提高生物活性、减少用量、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随着人类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水基化制剂蓬勃发展,大量的传统剂型被替代,在应用过程中对施用方式绿色化、小环境生态化要求愈演愈烈,与传统的化学合成助剂相比,植物源助剂其有效成分为天然物质,施用后较易分解为无毒物质,具有对环境无污染、有害生物较难产生抗药性、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特点,是新型高效、无残留、无公害的“绿色农药”首选配伍搭档。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在农用活性的植物资源筛选、活性化合物分离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解决了植物源农药制剂加工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开发了一系列植物源剂制剂产品并将其产业化,极大促进了我国植物源农药的生产和应用。

茶皂素(theasaponin)又称茶皂苷,是山茶科植物(如茶、山茶、油茶)中含的一类天然糖苷化合物,由茶甙元结合当归酸和糖体组成的一种五环三萜类皂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茶皂素具有乳化、分散、湿润、发泡等性能,可以用来生产乳化剂、洗涤剂、发泡剂、防腐剂、农药和医药产品。因此,将茶皂素开发成环境友好型有机农药助剂,可有效提高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农业发展要求,对支持“三农”、保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由茶皂素与醇溶剂、稳定剂、ph稳定剂、乳化剂、渗透剂复配而成,制备方法简单,该增效剂施药环境下易于自动降解,对水生物及栖息环境无毒,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可显著降低农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液滴的附着牢度,提高药液的润展力和附着力,提高药效,刺激植物的生长过程。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15-40%、醇溶剂5-12%、ph调节剂2-3%、稳定剂0-3%、乳化剂10-20%、渗透剂5-15%,余量为水;其中,添加的防腐剂和抗冻剂不同时为零,该表面活性剂制备时将上述原料按照顺序和百分比混合配制而成;

所述醇溶剂为乙醇、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稳定剂为聚乙二醇;所述ph调节剂为柠檬酸、醋酸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乳化剂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聚合的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脂肪醇乙烷加成物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聚羧酸盐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

本发明的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采用茶皂素作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成分,加入到农药中可以明显改善药液的理化性质,提高药剂在靶标上的有效积量,润湿速度快,分散性能强;配合稳定剂、乳化剂、渗透剂,能够将活性成分均匀分散润湿在农药成分中,无毒环保的醇溶剂对水溶性成分和油溶性成分都有良好的溶解性,有助于该增效剂与水溶性农药的混合发挥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渗透剂为氮酮、渗透剂t、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20%、乳化剂8%、渗透剂6%、乙醇5%、聚乙二醇1%、柠檬酸2%,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28%、乳化剂10%、渗透剂8%、乙二醇7%、聚乙二醇2%、柠檬酸2%,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30%、乳化剂10%、渗透剂10%、乙醇10%、聚乙二醇2%、醋酸3%,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35%、乳化剂12%、渗透剂10%、乙醇12%、聚乙二醇3%、柠檬酸3%,余量为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茶皂素40%、乳化剂12%、渗透剂12%、乙醇10%、聚乙二醇1%、醋酸1%,余量为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在施药环境下易于自动降解,对水生物及栖息环境无毒,不会造成土壤污染;可显著降低农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增加液滴的附着牢度;可显著降低药液滴在植物和害虫的表面接触角,提高了药液在靶标体表的润展力和附着力,有利于减少用药损失,提高药效;可显著提高药液在植物叶面的沉积量;能够刺激植物的生长过程,对部分害虫具有一定的忌避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

茶皂素:20%;

乳化剂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8%;

渗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6%;

乙醇:5%;

聚乙二醇:1%;

柠檬酸:2%;

水:余量。

实施例2

茶皂素:28%;

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

渗透剂氮酮:8%;

乙二醇:7%;

聚乙二醇:2%;

柠檬酸:2%;

水:余量。

实施例3

茶皂素:30%;

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盐:10%;

渗透剂t:10%;

乙醇:10%;

聚乙二醇:2%;

醋酸:3%;

水:余量。

实施例4

茶皂素:35%;

乳化剂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12%;渗透剂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10%;

乙醇:12%;

聚乙二醇:3%;

柠檬酸:3%;

水:余量。

实施例5

茶皂素:40%;

乳化剂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12%;

渗透剂t:12%;

乙醇:10%;

聚乙二醇:1%;

醋酸:1%;

水:余量。

增效表面活性剂性能检测

对上述实施例1-5的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外观、ph值、贮存稳定性的检测,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增效表面活性剂性能检测

应用例

将上述实施例1-5制备的植物源农药增效表面活性剂分别定义为增效剂1、增效剂2、增效剂3、增效剂4、增效剂5,与多菌灵40%悬浮剂配制成多菌灵悬浮剂农药。

应用实施例1

一种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由下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多菌灵40%悬浮剂93%;

增效剂17%。

应用实施例2

一种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由下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多菌灵40%悬浮剂96%;

增效剂24%。

应用实施例3

一种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由下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多菌灵40%悬浮剂95%;

增效剂35%。

应用实施例4

一种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由下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多菌灵40%悬浮剂96%;

增效剂44%。

应用实施例5

一种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由下例物质按重量百分比配制而成:

多菌灵40%悬浮剂96%;

增效剂54%。

上述应用实施例得到的多菌灵悬浮剂农药的性能检测数据见表2,其中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储稳定性利用cipac分析方法测定,同时采用gb标准。

表2.多菌灵悬浮剂性能检测结果

应用对比例

在宜兴的太华、西渚的平坦地区的农户责任田中进行药效实验,品种为早稻(金优402)、中稻(新两优6号)分别针对水稻穗瘟病、水稻叶瘟病。对比制剂来源为江苏扬农化工有限公司、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农药,药的使用量均为80-22g/亩,施药后对3天、7天、10天的药效作了对比发现,采用了本发明助剂的悬浮剂在叶瘟、穗顶瘟、穗颈瘟上,按病害损失情况分为0-9级,平行调点式采样,病采用dps邓肯氏新复极差法进行分析,对叶瘟病和穗瘟病的平均防治分别提升了30%-40%,总防效上的表现均优于其它同类类水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