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乌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49658发布日期:2020-03-24 19:56阅读:5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方法,特别是一种何首乌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何首乌为蓼科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别名首乌、赤首乌。块根即何首乌,藤茎为夜交藤。根含大黄酚、黄素、淀粉等。生于山林灌木丛中以及山脚阳坡或石隙中,且多缠绕他物生长。乌首性温,味苦、甘、涩,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生首乌具解毒消痈、润肠通便之功能;制首乌补月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野生黄芪生长分散,经过多年采挖,野生资源越来越少,采集较困难,而且产量低、质量优劣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探索一套完整科学的何首乌栽培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何首乌栽培方法,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何首乌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其特征在于:按下列方法进行:

1、选地整地,选山丘平缓地、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种植地,并在前一年冬季深翻,第二年春多次犁耙,拣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育苗地作宽1米,高10~20厘米的畦,每亩施腐熟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千克,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种植地每亩施腐熟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千克做基肥,施后耙地一次,起畦种植,畦宽50厘米、高25厘米;

2、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插枝繁殖或块根繁殖;种子繁殖,11月割藤蔓时,先将种子采回晒干,储藏于通风干燥处,次年3月上旬播种,以行距15~20厘米顺畦开3厘米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再覆1厘米土镇压,约15天后出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移栽或定苗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

3、栽植,以3-5月和9-10月为宜,选阴天或雨后晴天起苗移栽,栽植时留茎部20厘米左右的茎段,其余剪除,同时将不定根和小块根一起除掉,栽植行距20—25厘米,穴距12—15厘米,按“品”字形栽两排,每穴一株,栽植后覆土3厘米厚,压实、浇水;

4、田间管理(1)浇水和排水,苗期需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成活,成活后可少浇水,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2)除草追肥。生长期间,每年人工除草并追肥2~3次,5-6月开花前每亩施饼肥50千克;10-11月每亩施磷酸钙和氯化钾各25千克;(3)搭架修剪,待苗成活后茎蔓生长到30厘米时,用树枝、竹竿等物搭架、缚蔓,每株只留一藤,到1米以上才保留分枝大田生产每年修剪5—6次;

5、病虫害及其防治。何首乌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根腐病及蚜虫、地老虎,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

6、采收加工,用种子繁殖的2—3年收获,插枝繁殖和块根繁殖的,第二年就可采收,块根挖出后洗净,削去须根和头尾,然后按大小分档,分别烘烤。

本发明的何首乌栽培方法产量较高,亩产可得干品500公斤以上,质量稳定统一,可大幅度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何首乌栽培方法,包括选地整地、繁殖、栽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按下列方法进行:

1、选地整地,选山丘平缓地、灌溉方便、土层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作种植地,并在前一年冬季深翻,第二年春多次犁耙,拣去草根、树枝和石块,整平耙细,育苗地作宽1米,高10~20厘米的畦,每亩施腐熟厩肥、草木灰等混合肥200千克,均匀撒在畦上,然后浅翻入土;种植地每亩施腐熟月肥、草木灰混合肥3000千克做基肥,施后耙地一次,使肥料与表土混合均匀后,起畦种植,畦宽50厘米、高25厘米;

2、繁殖方法,有种子繁殖、插枝繁殖或块根繁殖;①种子繁殖,11月割藤蔓时,先将种子采回晒干,储藏于通风干燥处,次年3月上旬播种,以行距15~20厘米顺畦开3厘米的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再覆1厘米土镇压,约15天后出苗,当苗高10—12厘米时移栽或定苗每亩播种量1.5~2.0千克;②插枝繁殖,3-4月或8-10月多雨季节,选较粗壮的茎蔓,截成15—20厘米一段,每根插条上至少有两个节,上面一节留下叶片,其余叶片摘除。在整好的畦内,按株行距20厘米×15厘米挖5~10厘米深的小坑,将茎蔓插入,用脚踩实后浇水,插枝繁殖型根快,成活率高,种植年限短,结块多;③块根繁殖。收获时选带有茎的小块根或把小块根分切成几块,每块带有2—3个芽眼,用草木灰涂抹伤口或放在阴凉通风处晾1~2天,等伤口干结形成愈合层后种植;

3、栽植,以3-5月和9-10月为宜,选阴天或雨后晴天起苗移栽,栽植时留茎部20厘米左右的茎段,其余剪除,同时将不定根和小块根一起除掉,这是丰产的关键。栽植行距20—25厘米,穴距12—15厘米,按“品”字形栽两排,每穴一株。栽植后覆土3厘米厚,压实、浇水;

4、田间管理,①浇水和排水。苗期需经常保持田间湿润,以利成活,成活后可少浇水,雨季要注意清沟排水,以免积涝;②除草追肥。生长期间,每年人工除草并追肥2~3次,5-6月开花前每亩施饼肥50千克;10-11月每亩施磷酸钙和氯化钾各25千克;③搭架修剪。待苗成活后茎蔓生长到30厘米时,用树枝、竹竿等物搭架、缚蔓。间作高粱、玉米等高秆作物的,可不搭架。如茎蔓铺地过于徒长,可在7月割去一部分叶子,以通风透光,利于块根生长。一般每株只留一藤,到1米以上才保留分枝。如果生长过旺,可适当打顶。大田生产每年修剪5—6次;

5、病虫害及其防治。何首乌病虫害主要有锈病、褐斑病、根腐病及蚜虫、地老虎,①锈病。3-8月发生,先在叶背出现针头状大小凸起的黄点,即夏孢子堆,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夏孢子堆可在藤上借叶周缘发生,但以叶背为主,为害严重时可造成叶片破裂呈孔洞,甚至脱落。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800倍液与敌锈钠300—400倍液交替喷一次;发病期间用75%甲基托布津200倍液连续喷两次,每次间隔7天;②褐斑病。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黄白色病斑,后期变褐,中心部分有时穿孔,病斑多时,可使整片叶子变褐枯死。防治方法:清洁田园,注意田间通风透光;发病前喷施1:1:100倍波尔多液,发病后剪除病叶,再喷50%代森锰锌500倍液防治;

6、采收加工,用种子繁殖的2—3年收获,插枝繁殖和块根繁殖的,第二年就可采收。秋末与初春均可进行采收。茎蔓割下,除去残叶,捆成把晒干,即为中药材夜交藤。块根挖出后洗净,削去须根和头尾,然后按大小分档,分别烘烤。烘烤时头两天温度控制在60—70℃,第三天可逐步升到80℃,并及时抽风除湿,烘烤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已烘干的要及时出炉,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