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8419发布日期:2019-01-16 06:20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漂浮育苗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



背景技术:

漂浮育苗又叫漂浮种植,是一项将装有轻质育苗基质的泡沫穴盘漂浮于水面上,种子播于基质中,秧苗在育苗基质中扎根生长,并能从基质和水床中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育苗方法;大麦组培苗进行漂浮育苗时需要经常对组培苗的根部进行观察,研究判断其是否病变,与病变时间,且在大麦组培苗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施加不同的肥料或营养元素,一般采用直接添加在水床中,通过组培苗根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所需的肥料与营养元素,但由于漂浮育苗装置漂浮在水床上,难以有效的使肥料或营养元素与水充分混合,导致不同部位组培苗吸收肥料或营养元素的情况不一致,使组培苗的生长周期不同步,且有大部分肥料或营养元素残留在水床中,造成肥料或营养元素的浪费,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故我们发明了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开口,盒体内均匀固定安装数个育苗室,数个育苗室为一体结构,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漂浮板,漂浮板的顶侧对应育苗室分别开始第一通孔,育苗室内分别活动安装底板,底板能够分别沿对应的育苗室上下移动,底板的底侧对应第一通孔分别开设第二通孔,第一通孔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中心线共线,左右相邻育苗室内的底板通过倒u型杆固定连接,沿盒体顶侧的左右边沿分别设有条形板,条形板的顶侧对应每横排的育苗室分别开设条形槽,条形槽的内侧与顶侧分别与外部相通,最左侧底板的左侧与最右侧底板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倒l型杆的下端,倒l型杆的上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槽内,盒体顶侧的左右边沿分别均匀开设一排三个盲孔,前侧与后侧盲孔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下端,伸缩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条形板的底侧分别开设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分别与对应的中间的盲孔中心线共线,中间的盲孔内分别固定安装内螺纹管,内螺纹管内分别螺纹安装丝杆,丝杆外周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轴承连接,丝杆的上端分别均匀固定安装数个手柄。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所述的条形槽前侧的外端分别开设凹槽,凹槽的底侧分别低于对应的条形槽的底侧。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所述的条形板的顶侧开设沉槽,沉槽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中心线共线,手柄位于沉槽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所述的第一通孔内分别固定安装棉条,棉条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的外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所述的盒体的外周覆盖一层白色的泡沫保温层。

如上所述的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所述的手柄为双节折叠杆结构。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便于搬动,组培苗处于种子时期能够堆叠放置,便于运输与存放,能够使组培苗连同培养基一起取出育苗室,使组培苗与培养基一起移植,能够增加组培苗的成活率,能够使组培苗与培养基一起升出育苗室,便于组培苗根部的观察与通风,能够直接将肥料与营养元素放置在培养基的下方,便于组培苗根部的吸收,增加肥料与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节省肥料与营养元素的成本,通过控制每个育苗室内放置的肥料与营养元素的量一致,能够保证组培苗的生长周期同步,且施肥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分别将条形板调节至最低,此时底板的底侧分别与漂浮板的顶侧接触配合,然后在育苗室内分别填充适量的培养基,再将大麦种子栽种在培养基内,能够通过以两侧的条形板为把手搬动本装置,便于本装置的搬动,再以条形板为支架使多个育苗装置进行上下叠放,便于本装置的暂时大量放置与运输,且在放置与运输过程中能够使本装置上下两侧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对组培苗造成影响;然后栽种组培苗种子的育苗装置放置到水床的水面上,漂浮板使本装置漂浮在水面上,组培苗的种子能够吸收培养基的营养元素与肥料,水床中的水通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渗入培养基为组培苗的种子提供水分,组培苗发芽生根后需要定期观察组培苗的根部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组培苗是否发生病变,以便于及时施肥施药,同时转动两侧的手柄,使丝杆转动,内螺纹管分别与对应的丝杆螺纹配合连接,丝杆分别带动对应的条形板、倒l型杆、倒u型杆、底板向上移动,由于培养基自身的粘性及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形成培养基块,培养基块缓慢升出对应的育苗室,当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的内壁分离并形成缝隙后,能够增加空气进入育苗室的量,增加组培苗根部的通风效果,避免组培苗根部长时间处于高湿度环境中使根部发霉腐烂,至条形板升至最高处,底板分别从对应的育苗室内升出,培养基位于育苗室的上方,此时组培苗根部的通风效果最佳,同时便于观察根扎于培养基外周的组培苗根部,部分出现根部的异常的组培苗需要取下育苗装置时,直接向上提该异常组培苗所在横排两侧的倒l型杆,使倒l型杆分别从对应的条形槽内拉出,使该异常组培苗所在横排的组培苗被取下来,并对该异常的组培苗进一步研究,并将其余的组培苗降回育苗室,继续培养组培苗;当组培苗生长不同阶段需要施肥与营养元素时,转动手柄使培养基上升至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内壁距离适当,通过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内壁之间的缝隙投入适量的肥料与营养元素,使肥料与营养元素能够分布在培养基的外周与底部,再使培养基降入育苗室内,便于组培苗根部对肥料与营养元素的吸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ⅱ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ⅲ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大麦组培苗夏季漂浮育苗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盒体1,盒体1的上侧与下侧分别开口,盒体1内均匀固定安装数个育苗室2,育苗室2为上下开口的小盒体,且上开口的边长大于下开口的边长,数个育苗室2为一体结构,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漂浮板3,漂浮板3的浮力能够满足本装置使用时所需浮力的需求,漂浮板3的顶侧对应育苗室2分别开始第一通孔4,育苗室2内分别活动安装底板5,底板5能够分别沿对应的育苗室2上下移动,底板5的底侧对应第一通孔4分别开设第二通孔6,第一通孔4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通孔6中心线共线,左右相邻育苗室2内的底板5通过倒u型杆7固定连接,沿盒体1顶侧的左右边沿分别设有条形板8,条形板8位于最低位置时,条形板8的底侧与盒体1顶面的垂直距离为正常成人手指直径的两倍;条形板8位于最高位置时,底板5分别从对应的育苗室2内升出,条形板8的顶侧对应每横排的育苗室2分别开设条形槽9,条形槽9的内侧与顶侧分别与外部相通,最左侧底板5的左侧与最右侧底板5的右侧分别固定连接倒l型杆10的下端,倒l型杆10的上端分别位于对应的条形槽9内,盒体1顶侧的左右边沿分别均匀开设一排三个盲孔11,前侧与后侧盲孔11的底面分别固定连接伸缩杆12的下端,伸缩杆12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条形板8的底侧固定连接,条形板8的底侧分别开设第三通孔13,第三通孔13分别与对应的中间的盲孔11中心线共线,中间的盲孔11内分别固定安装内螺纹管14,内螺纹管14内分别螺纹安装丝杆15,丝杆15外周的上端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13轴承连接,丝杆15的上端分别均匀固定安装数个手柄16。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操作便捷,便于搬动,组培苗处于种子时期能够堆叠放置,便于运输与存放,能够使组培苗连同培养基一起取出育苗室,使组培苗与培养基一起移植,能够增加组培苗的成活率,能够使组培苗与培养基一起升出育苗室,便于组培苗根部的观察与通风,能够直接将肥料与营养元素放置在培养基的下方,便于组培苗根部的吸收,增加肥料与营养元素的吸收率,节省肥料与营养元素的成本,通过控制每个育苗室内放置的肥料与营养元素的量一致,能够保证组培苗的生长周期同步,且施肥操作简单便捷,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适合推广。使用本发明时,首先分别将条形板8调节至最低,此时底板5的底侧分别与漂浮板3的顶侧接触配合,然后在育苗室2内分别填充适量的培养基,再将大麦种子栽种在培养基内,能够通过以两侧的条形板8为把手搬动本装置,便于本装置的搬动,再以条形板8为支架使多个育苗装置进行上下叠放,便于本装置的暂时大量放置与运输,且在放置与运输过程中能够使本装置上下两侧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对组培苗造成影响;然后栽种组培苗种子的育苗装置放置到水床的水面上,漂浮板3使本装置漂浮在水面上,组培苗的种子能够吸收培养基的营养元素与肥料,水床中的水通过第一通孔4与第二通孔6渗入培养基为组培苗的种子提供水分,组培苗发芽生根后需要定期观察组培苗的根部的生长情况来判断组培苗是否发生病变,以便于及时施肥施药,同时转动两侧的手柄16,使丝杆15转动,内螺纹管14分别与对应的丝杆15螺纹配合连接,丝杆15分别带动对应的条形板8、倒l型杆10、倒u型杆7、底板5向上移动,由于培养基自身的粘性及在高湿度的环境中形成培养基块,培养基块缓慢升出对应的育苗室2,当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2的内壁分离并形成缝隙后,能够增加空气进入育苗室2的量,增加组培苗根部的通风效果,避免组培苗根部长时间处于高湿度环境中使根部发霉腐烂,至条形板8升至最高处,底板5分别从对应的育苗室2内升出,培养基位于育苗室2的上方,此时组培苗根部的通风效果最佳,同时便于观察根扎于培养基外周的组培苗根部,部分出现根部的异常的组培苗需要取下育苗装置时,直接向上提该异常组培苗所在横排两侧的倒l型杆10,使倒l型杆10分别从对应的条形槽9内拉出,使该异常组培苗所在横排的组培苗被取下来,并对该异常的组培苗进一步研究,并将其余的组培苗降回育苗室2,继续培养组培苗;当组培苗生长不同阶段需要施肥与营养元素时,转动手柄16使培养基上升至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2内壁距离适当,通过培养基的外周与育苗室2内壁之间的缝隙投入适量的肥料与营养元素,使肥料与营养元素能够分布在培养基的外周与底部,再使培养基降入育苗室2内,便于组培苗根部对肥料与营养元素的吸收。

具体而言,由于组培苗的根部生长迅速,导致培养基与育苗室2内壁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基从育苗室2内取出时困难,本实施例所述的条形槽9前侧的外端分别开设凹槽17,凹槽17的底侧分别低于对应的条形槽9的底侧。使用与本装置配套的撬棍的一端插入凹槽17内,使撬棍的一端位于倒l型杆10上端的下部,按压撬棍的另一端,利用杠杆原理,向上撬动倒l型杆10的上端,使倒l型杆10带动对应的底板5、倒u型杆7向上移动,进而培养基向上移动与育苗室2的内壁分离,便于培养基从育苗室内拿出。

具体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条形板8的顶侧开设沉槽18,沉槽18分别与对应的第三通孔13中心线共线,手柄16位于沉槽18内。手柄16位于沉槽18内,便于本装置闲置时堆叠放置。

进一步的,组培苗种子时期育苗装置整体质量小,漂浮板3的浮力大,使本装置的吃水深度浅,导致水床中的水无法进入育苗室2,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孔4内分别固定安装棉条19,棉条19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通孔14的外部。棉条19能够将水床中的水引入育苗室2的底部,以供组培苗吸收利用,同时能够避免培养基通过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6水土流失。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盒体1的外周覆盖一层白色的泡沫保温层20。白色的泡沫保温层20能够反射太阳光,能够避免夏季太阳晒透盒体1使组培苗的根部灼伤,同时增加本装置的浮力,避免组培苗成长过快使浮板的吃水深度增加,进而使水床中的水进入育苗室2内。

更进一步的,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手柄16为双节折叠杆结构。打开双节折叠杆结构的手柄16能够增加手柄16的力臂,使转动手柄16更加省力,增加使用者使用体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