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螺养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5169发布日期:2019-01-05 08:5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稻田螺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的区域,但现有的田螺等大多是通过池塘养殖,其空间单一,无法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效果好,可有效促进蟹类、田螺生长进程的稻田螺养殖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稻田螺养殖系统,

1)、平田挖垅,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受光条件好的水田,每块面积为3~5亩,水田四周开挖宽1米、深0.8米的外环沟,外环沟内的水田内每隔2.5米开挖一条宽0.5米、深0.6米的畦沟,畦沟呈“王”字形或“田”字形,沟与沟相通;

2)、水田两侧设有注、排水系统,水田外侧的最底部安装0.2米高的金属板,金属板顶部安装密栅栏或铁窗网,在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化水后全田泼洒;

3)、在外环沟底部铺一层尼龙网,再在尼龙网表面覆上0.3~0.4米的泥层,铺泥后的外环沟底部至水田表面的高度为0.4~0.5米,外环沟外侧预留有宽度为0.3~0.5米的旱坡,旱坡表面铺设沙石或鹅卵石形成活动沙坡,活动沙坡表面倾斜,其较高处位于外侧,活动沙坡最高处高于水田的水平面;

4)、在外环沟内移植水草和藻类,水草和藻类为蟹、田螺提供植物性饵料,同时提供隐蔽及栖息场所,还成为田螺的附着物;

5)、夏天时在外环沟上方搭装黑色的遮阳网,防鸟和遮阳;

6)、按常规季节插种双季稻,蟹类、田螺在育苗后放入外环沟,定量播洒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形成生态养殖。

本发明在采用上述方案后,尼龙网用于防止蟹类挖洞钻泥,外环沟的深水区为蟹类提供隐蔽及栖息场所,活动沙坡用于蟹类田螺爬行和晒太阳,本方案采用活动水沟和活动沙坡配合,模拟水路两栖的自然状态,使蟹类、田螺的生长环境更趋于自然,其使用效果好,可有效促进蟹类、田螺生长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稻田螺养殖系统,

1)、平田挖垅,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受光条件好的水田,每块面积为3~5亩,水田四周开挖宽1米、深0.8米的外环沟,外环沟内的水田内每隔2.5米开挖一条宽0.5米、深0.6米的畦沟,畦沟呈“王”字形或“田”字形,沟与沟相通;

2)、水田两侧设有注、排水系统,水田外侧的最底部安装0.2米高的金属板,金属板顶部安装密栅栏或铁窗网,在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化水后全田泼洒;

3)、在外环沟底部铺一层尼龙网,再在尼龙网表面覆上0.3~0.4米的泥层,铺泥后的外环沟底部至水田表面的高度为0.4~0.5米,外环沟外侧预留有宽度为0.3~0.5米的旱坡,旱坡表面铺设沙石或鹅卵石形成活动沙坡,活动沙坡表面倾斜,其较高处位于外侧,活动沙坡最高处高于水田的水平面;

4)、在外环沟内移植水草和藻类,水草和藻类为蟹、田螺提供植物性饵料,同时提供隐蔽及栖息场所,还成为田螺的附着物;

5)、夏天时在外环沟上方搭装黑色的遮阳网,防鸟和遮阳;

6)、按常规季节插种双季稻,蟹类、田螺在育苗后放入外环沟,定量播洒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形成生态养殖。

本实施例的尼龙网用于防止蟹类挖洞钻泥,外环沟的深水区为蟹类提供隐蔽及栖息场所,活动沙坡用于蟹类田螺爬行和晒太阳,本实施例采用活动水沟和活动沙坡配合,模拟水路两栖的自然状态,使蟹类、田螺的生长环境更趋于自然,其使用效果好,可有效促进蟹类、田螺生长进程。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发明之原理所作的变化,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螺养殖系统,平田挖垅,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受光条件好的水田,水田两侧设有注、排水系统,在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30~35公斤化水后全田泼洒;在外环沟底部铺一层尼龙网,再在尼龙网表面覆上泥层,外环沟外侧预留有旱坡;在外环沟内移植水草和藻类;夏天时在外环沟上方搭装黑色的遮阳网,防鸟和遮阳;按常规季节插种双季稻,蟹类、田螺在育苗后放入外环沟,定量播洒蔬果、菜叶、米糠、麦麸、豆粉,形成生态养殖。采用本方案后,其使用效果好,可有效促进蟹类、田螺生长进程。

技术研发人员:徐意清;李文轩;芮可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益阳山水田园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27
技术公布日:2019.01.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