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5140发布日期:2019-01-05 08:59阅读:5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鱼腥草,又名折耳根、岑草、蕺、紫蕺、野花麦等,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据测定,鱼腥草含粗蛋白质2.0%,粗脂肪0.4%,多糖类6.0%,钙0.07%、磷0.053%,挥发油0.12%~0.05%,还含有蕺菜碱。因其根、茎、叶有腥味,故名鱼腥草。鱼腥草性寒、味辛、微温、苦,具有抗菌、抗病毒、利尿等功效,还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鱼腥草可作蔬菜食用,其茎、叶、根质嫩而脆,可凉拌、炒食,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还可加工成鱼腥草茶、酒、汽水等保健饮料及食品。随着鱼腥草加工制品不断开发,鱼腥草被破坏性采挖,野生资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栽培扩大产量迫在眉睫,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利用鱼腥草喜阴湿的生长特性,借助竹林自然的遮荫条件及土壤湿度,模拟鱼腥草的生长环境,不但可以提高鱼腥草的产量,提升鱼腥草的品质,而且对竹林也起到“生草覆盖”的作用,可实现双赢。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林地准备,选择土层肥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郁闭度50%-70%、坡度20°-40°的竹林地,顺着竹林水平方向开沟,在沟底施基肥,再耕翻,得到栽植沟;选择鱼腥草种,选取粗壮肥大、节间长、根茎损失少的老茎,备用;在林地栽植鱼腥草,鱼腥草栽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将鱼腥草的种茎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成小段,每段保留2~3个节,将剪好的茎种进行消毒处理,再将经过消毒的茎种栽植在栽植沟内,在鱼腥草上覆土;栽植后进行除草,排灌,追肥,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定植3个月后进行分批采摘。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林地准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选择土层肥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郁闭度50%~70%、坡度20°~40°的竹林地;于每年11月至1月结合挖冬笋对毛竹林进行耕整;顺着竹林水平方向开沟,沟宽15~20cm,深5~10cm,两沟间的距离要求在45-55cm;在沟底施基肥,在靠近沟的一侧施肥,另一侧留空摆种,均匀撒施基肥,耕翻1次,翻深20~30cm,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得到栽植沟。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基肥为: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草木灰15~20kg/667m2的一种或组合。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选择鱼腥草种的具体内容包括:鱼腥草选用白茎鱼腥草,在冬季成熟时选用无病虫的地下茎作为繁殖材料,采用无性繁殖方法人工栽种得到的鱼腥草,再去除幼稚、纤细、弱小、有病虫害的根茎,选取粗壮肥大、节间长、根茎损失少的老茎。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鱼腥草栽植时间为立春前后。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消毒处理具体内容包括:将剪好的茎种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40min,取出静置24小时晾干后,重新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40min,晾干后备用。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消毒剂为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稀释液。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将经过消毒的茎种栽植在栽植沟内的具体过程为:将经过消毒的茎种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5~8cm均匀平放于栽植沟内。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栽植后进行追肥的管理的具体过程为:当幼苗出土高3~5c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待茎、叶生长进入旺盛期时,进行第二次追肥;采收前30天内禁施任何肥料;所述第一次追肥的肥料组成有:1份腐熟的人粪尿掺水4-5份,用量为1000~1500kg/667m2,尿素20~30kg;将这个肥料施于鱼腥草的根部;所述第二次追肥的肥料组成有:腐熟的稀人粪1000kg/667m2,尿素10-15kg,硫酸钾15-20kg,过磷酸钙10-15kg;施肥时间为下午4~6点,施肥后的第二天早晨7~8点浇水。前述的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分批采摘的具体内容包括:地上嫩茎在植株高15-20cm时采摘嫩叶作为蔬菜,鱼腥草的地上茎,一年反复采收3—4次,地上老茎,在花穗最多、气味最浓时采收。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竹林套种鱼腥草,利用鱼腥草喜阴湿的生长特性,借助竹林自然的遮荫条件及土壤湿度,模拟鱼腥草的生长环境,不但可以提高鱼腥草的产量,提升鱼腥草的品质,而且对竹林也起到“生草覆盖”的作用,可实现双赢。竹林下套种鱼腥草,对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鱼腥草种植业、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生产、带动当地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栽植鱼腥草前先将种茎进行二次浸泡,提高消毒效果;栽培鱼腥草时,将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5~8cm均匀平放于备种的栽植沟内,使鱼腥草根部向各个方向发芽生长,可增加鱼腥草的密度,促进鱼腥草发芽;追肥时二次追肥肥料用量少,见效快,又可避免肥料被土壤固定,施肥时间为下午4~6点,施肥后的第二天早晨7~8点浇水。必要时在每年最后一次采收后,施用生石灰75~100kg/667m2,深翻土壤,对土壤起消毒作用,同时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病害;竹林套种鱼腥草实施推广后,每667m2可生产约2500kg鱼腥草地上茎,根据市场行情,以每4元/kg计算,林农增收约0.6万元/667m2。发展林下经济是深度开发竹林的有效途径,发展潜力巨大,可有效提高竹林的集约经营水平,促进林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经营效益。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林地准备,选择土层肥厚、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郁闭度50%~70%、坡度20°~40°的竹林地,于每年11月至1月结合挖冬笋对毛竹林进行耕整,挖去老竹桩,去除石块,将杂草和枯枝落叶翻入土中,打碎土块。顺着竹林水平方向开沟,沟宽15~20cm、深5~10cm,两沟间的距离要求在45-55cm。在沟底施足基肥,尽量在靠近沟的一侧施肥,另一侧留空摆种,均匀撒施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kg/667m2、草木灰15~20kg/667m2作为基肥,耕翻1次,翻深20~30cm,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留足竹林施工的作业道,便于竹林中后期进行管理及采收。△鱼腥草种选择,鱼腥草有白茎和红茎2种。一般选用白茎鱼腥草,其商品价值高于红茎品种。鱼腥草种子发芽率不高,因此人工栽种鱼腥草多采用无性繁殖方法。冬季成熟时选用无病虫的地下茎作为繁殖材料,去除幼稚、纤细、弱小、有病虫害的根茎,精选粗壮肥大、节间长、根茎损失少的优质老茎。△栽植时间与方法,竹林间作鱼腥草,鱼腥草栽植时间春季、秋季均可,以立春前后为好。因为春季栽种鱼腥草,种茎发芽快,出芽整齐,生长期长,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将种茎用消毒好的剪刀剪成10~15cm长的小段,每段保留2~3个节,将剪好的茎种放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稀释液浸泡30-40min,取出静置24小时晾干后,重新放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稀释液浸泡30-40min,晾干后备用,二次浸泡可增强消毒效果。将小段的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5~8cm均匀平放于备种的栽植沟内,使鱼腥草根部向各个方向发芽生长,可增加鱼腥草的密度,促进鱼腥草发芽。鱼腥草并覆上4~5cm的细土,使鱼腥草早出苗。△栽植后的管理,1)除草。幼苗期要及时除草,以减少杂草消耗土壤养养分,影响鱼腥草生长。幼苗成活至封行前,需要中耕除草2~3次,封行后可根据林间情况酌情除草,以确保植株正常生长。2)排灌。土壤湿度与鱼腥草品质有密切的相关性,在鱼腥草整个生长期内,应保持土壤适当湿度。天气干旱及时浇灌,雨季及时排除积水。3)追肥。鱼腥草生长期应适当追肥1~2次,以氮、钾肥为主,对磷的用量较少,但不能缺乏。当幼苗出土高3~5cm时,即可第1次追肥,此时对氮肥需求大,可用1份腐熟的人粪尿掺水4~5份,用量为1000~1500kg/667m2,同时兑入尿素20~30kg施于根部,以促进幼苗快速生长。随着茎、叶生长进入旺盛期,需肥量也逐渐增加,在保持原氮肥供应的同时配合施以钾、磷肥。每667m2施入腐熟的稀人粪1500~2000kg,尿素20~30kg,硫酸钾30~45kg,过磷酸钙20~25kg。此处优选每667m2施入腐熟的人畜粪1600kg,尿素28kg,硫酸钾40kg,过磷酸钙20kg。施肥时间以下午4~6点为宜,施肥后不宜立即浇水,应在土壤与肥料充分作用后,于第二天早晨7~8再浇水,提高肥料的吸收率。采收前30天内禁施任何肥料。4)防治病虫害。鱼腥草因其特殊的鱼腥味,极少发生病虫害。偶见白绢病、根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1200倍溶液浇蔸,每隔10~15天使用一次,连用2~3次。每次采收后,可根据病虫害情况,结合除草松土追肥,适当施用生石灰75~100kg/667m2,深翻土壤,对土壤起消毒作用,同时调节土壤酸碱度,减少病害。△适时采收,鱼腥草种植见效快,定植3个月后即可分批采摘。地上嫩茎可在植株高15-20cm时采摘嫩叶作为蔬菜。采收时用镰刀平地割下全草,出售时除去杂质,用水漂洗,然后扎把即可。摘了叶子的鱼腥草,留下地下茎,仍能继续生长,一年可反复采收3—4次。地上老茎,可在花穗最多、气味最浓时选择天气晴好时采收(此时含癸醚乙醛、月桂醛等挥发油有效成分高),洗净晒干后可作为加工提炼药物的原料,也可加工成其他鱼腥草制品。为了验证本栽培方法的效果,做如下实验:实验一,栽培鱼腥草时,采用本发明的消毒方法能够增强消毒效果,增加鱼腥草的发芽率;选取同一根茎,剪成10cm长的小段,剪出12个茎种,分成3组,每组4个茎种,通过如下消毒过程消毒后,再将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6cm均匀平放于备种的栽植沟内,待培育一段时间后,查看发芽数目,得到如下结果;实施例1,消毒过程为:将剪好的茎种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取出静置24小时晾干后,重新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晾干后备用;消毒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600倍稀释液。实施例2,消毒过程为:将剪好的茎种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晾干后备用;消毒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600倍稀释液。实施例3,消毒过程为:将剪好的茎种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晾干后备用;消毒剂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发芽数发芽率实施例1370-42597.5%实施例2275-32093.2%实施例3265-31892.5%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对比,经过二次浸泡消毒后,能够提高发芽率;实施例1、2与实施例3相比可知,消毒剂优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600倍稀释液。实验二,验证将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5~8cm均匀平放于备种的栽植沟内,使鱼腥草根部向各个方向发芽生长,可增加鱼腥草的密度,促进鱼腥草发芽。选取同一根茎,剪成10cm长的小段,剪出6个茎种,分成2组,每组3个茎种,将剪好的茎种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取出静置24小时晾干后,重新放入消毒剂内浸泡30min,晾干后备用;消毒剂选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600倍稀释液,再栽培进栽植沟内,每批实验种径数100根,待培育一段时间后,查看发芽数目,得到如下结果;实施例1,将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每隔6cm均匀平放于备种的栽植沟内;实施例2,将种径依次均匀平放于栽植沟内。发芽数发芽率实施例1368-41097%实施例2220-28692%由实施例1和实施例2对比可知,将种茎两个一组摆放成“十”字型,可增加鱼腥草的密度,促进鱼腥草发芽实验三,验证第二次追肥的肥料的配方和配比能够提高鱼腥草的产量;采用上文的方法,只是在第二次施肥时,将实施例1的肥料用于第一二排栽植沟,将实施例2的肥料用于第三四排栽植沟,将实施例3的肥料用于第五六排栽植沟,将实施例4的肥料用于第七八排栽植沟;采收的产量如下表所示:实施例1:腐熟的稀人粪1500kg/667m2,尿素20kg,硫酸钾30kg,过磷酸钙20kg;实施例2:腐熟的人畜粪1600kg/667m2,尿素28kg,硫酸钾40kg,过磷酸钙20kg;实施例3:腐熟的稀人粪2000kg/667m2,尿素30kg,硫酸钾45kg,过磷酸钙25kg;实施例4:普通复合肥2500kg/667m2;通过实施例1-3和实施例4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第二次追肥能够提高鱼腥草的产量,且实施例2是最优实施例,具有最好的效果。实验三:严格按照本发明的方法栽培出来的鱼腥草,每667m2可生产约2500kg鱼腥草地上茎,根据市场行情,以每4元/kg计算,林农增收约0.6万元/667m2。较传统的栽植方法,竹林套种鱼腥草地上茎径粗,口感脆,品质好,地下茎粗长,产量大大提升。本发明提供一种竹林下套种鱼腥草的栽培方法,利用鱼腥草喜阴湿的生长特性,借助竹林自然的遮荫条件及土壤湿度,模拟鱼腥草的生长环境,不但可以提高鱼腥草的产量,提升鱼腥草的品质,而且对竹林也起到“生草覆盖”的作用,可实现双赢。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