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9086发布日期:2019-02-15 21:51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白鹤芋(spathiphyllumkochiiengl.&k.krause)又叫白掌,是天南星科苞叶芋属多年生草本观叶、观花植物。自然条件下主要采用分株繁殖,难以满足商业化生产需求,组培快繁是现阶段白鹤芋种苗繁殖的主要方式。

tdz(n-苯基-n’-1,2,3-噻二唑-5-脲)是人工合成的苯基脲衍生物,最初用做棉花的脱叶剂,可以促进棉花落叶和提高棉花的产量和质量。近年研究发现它同时具备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生理效应,已被广泛用于组织形态发生中,可增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不定芽萌发率,还能在培养过程中延缓外植体衰老、变黄,有促进不定芽的再生、愈伤组织的发生功能。但如果浓度较高,虽能大大提高增殖系数,但同时也会产生叶片失绿白化的畸形芽。

在白鹤芋不定芽增殖过程中发现,tdz对白鹤芋的不定芽诱导活性远高于6-ba,但与6-ba不同的是,tdz更易于使不定芽产生白化效应。tdz引起的白鹤芋白化效应依照程度不同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定芽幼叶叶柄明显白化,而芽顶端生长点绿色,这是较轻程度的白化效应,可以通过后期改良培养基配方获得修复;另一种是新萌发出来的不定芽整个变白、基部膨大,节间缩短。两种情况的共同特征是:与正常苗相比,白化效应的不定芽叶子展开度较小(严重者叶尖结点、叶子勺形甚至没有叶子)、节间缩短变粗、芽基部膨大且变成白色。此外还发现,发生白化效应的不定芽多是新萌发出来的,而在接种之前就已经分化出来的不定芽却颜色更绿,经过添加tdz的培养基培养之后往往形成更加粗壮、整齐的芽。

目前国内外对tdz在白鹤芋组培中关于白化效应的报道较少,陈荣等在白鹤芋不定芽增殖中用0.3mg/l的tdz取得最大增殖系数——26.55,质量浓度为0.6mg/l的tdz引起不定芽玻璃化和畸形,但未发表对畸形芽的研究。任鹏斌等在使用tdz对魔芋不定芽诱导中发现,浓度为1mg/l的tdz引起的不定芽白化效应最为严重,达28.37%,添加一定浓度的naa有助于降低白化率。

研究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促进白鹤芋组培快繁技术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白掌种苗繁殖一般以组培快繁、分株繁殖为主。分株繁殖增殖率低,不适于商业化生产。

(2)组培快繁增殖率高,且保留了品种优良性状。常用的细胞分裂素6-ba增殖率低,tdz增殖率高但白化效应严重,导致变异率提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

研究提高白鹤芋增殖率又降低不定芽白化比例的培养基,促进白鹤芋组培快繁,保证白鹤芋种苗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所述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为:

ms+tdz0.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6.0。

进一步,培养条件:温度(25±2)℃,光照12h/d。

进一步,增殖率计算:增殖有效芽倍增率=大于0.5cm不定芽芽数/不定芽块数;

生根有效芽倍增率=大于2.0cm不定芽芽数/不定芽块数。

进一步,白化率计算:幼叶叶柄白化率=幼叶叶柄白化芽数/同一时期不定芽总数;

芽点白化率=芽点白化芽数/同一时期不定芽总数;

总白化率=幼叶叶柄白化率+芽点白化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

(1)配制ms母液、tdz母液、6-ba母液。

(2)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3)接种,培养。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见表1:

表1tdz对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可见tdz对白鹤芋不定芽的增殖表现出高抑制低促进的效应,白化率随着tdz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培养20d,ms+tdz0.05mg/l+naa0.2mg/l处理的总白化率(4%)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与6-ba处理无显著差异,增殖有效芽倍增率为9.78,生根有效芽倍增率为2.5,均极显著高于6-ba处理,此处理下白鹤芋不定芽叶绿素含量(0.56±0.06mg/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脯氨酸含量(68.81±5.56ug/gfw)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3.27±0.34nmol/gfw)与6-ba处理差异不显著。同时白化发生前5天,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tdz对白鹤芋不定芽增殖和白化有极显著的影响,为白鹤芋组织培养过程中白化效应的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制备方法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白掌种苗繁殖一般以组培快繁、分株繁殖为主。分株繁殖增殖率低,不适于商业化生产,组培快繁增殖率高,且保留了品种优良性状。常用的细胞分裂素6-ba增殖率低,tdz增殖率高但白化效应严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包括:培养基:

ms+tdz0.05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6.0。

对照培养基配方:ms+6-ba2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6g/l,ph5.8-6.0。

培养条件:温度(25±2)℃,光照12h/d。

增殖率计算:增殖有效芽倍增率=0.5cm以上不定芽芽数/不定芽块数;

生根有效芽倍增率=2.0cm以上不定芽芽数/不定芽块数。

白化率计算:幼叶叶柄白化率=幼叶叶柄白化芽数/同一时期不定芽总数;

芽点白化率=芽点白化芽数/同一时期不定芽总数;

总白化率=幼叶叶柄白化率+芽点白化率。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高白鹤芋不定芽增殖率又降低白化比例的培养基制备方法,包括:

s101:配制ms母液、tdz母液、6-ba母液。

s102:配制培养基,并灭菌。

s103:接种,培养。

下面结合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中,tdz对白鹤芋不定芽的增殖表现出高抑制低促进的效应,白化率随着tdz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培养20d,ms+tdz0.05mg/l+naa0.2mg/l处理的总白化率(4%)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且与6-ba处理无显著差异,增殖有效芽倍增率为9.78,生根有效芽倍增率为2.5,均极显著高于6-ba处理,此处理下白鹤芋不定芽叶绿素含量(0.56±0.06mg/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脯氨酸含量(68.81±5.56ug/gfw)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丙二醛含量(3.27±0.34nmol/gfw)与6-ba处理差异不显著。同时白化发生前5天,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可见tdz对白鹤芋不定芽增殖和白化有极显著的影响,为白鹤芋组织培养过程中白化效应的控制和规模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本发明的白鹤芋不定芽叶柄白化图中,叶柄颜色出现明显白化。

白鹤芋不定芽白化(整株白化)图中,叶柄、叶片、生长点全部白化。

白鹤芋正常芽图中,叶柄、叶片、生长点均为正常绿色。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