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4381发布日期:2019-04-17 02:40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禽孵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孵化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孵化一词,一般虽指卵生动物,但也适用于卵胎生动物。孵化是指动物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破壳而出的现象。一批卵从开始孵化到全部孵化结束,称为孵化期。

地热是地球核裂变产生的热量,地热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长寿命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热在地球上有不同的呈现形式,地热资源主要的存在方式为蒸汽,但由于地热能温度过高无法直接对孵化蛋进行加热。

家禽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外界提供适宜的温湿度,通常采用电力取暖,这样的供暖方式资源利用率较低,且电力取暖会造成环境污染加剧,不符合环保的理念;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孵化的时间和温湿度,同时需要对蛋壳进行翻蛋处理,防止胚胎粘连;传统孵化技术孵化后期还需凉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包括孵化箱,所述孵化箱的下端面设置有底座支撑柱,孵化箱的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中间隔板,且所述中间隔板将孵化箱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孵化箱内腔上端设置有蛋托架,孵化箱的内腔下端设置为蓄水池,所述蛋托架的左右端面通过两个通孔铰接在转轴的外壁,蛋托架的上端面设置有线性分布的三层孵化槽,蛋托架的内腔中空,且蛋托架的右端面设置有出水管,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包括孵化箱,所述孵化箱的下端面设置有底座支撑柱,孵化箱的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中间隔板,且所述中间隔板将孵化箱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孵化箱内腔上端设置有蛋托架,孵化箱的内腔下端设置为蓄水池,所述蛋托架的左右端面通过两个通孔铰接在转轴的外壁,蛋托架的上端面设置有线性分布的三层孵化槽,蛋托架的内腔中空,且蛋托架的右端面设置有出水管,蛋托架的后端垂直设置有滑动管,所述滑动管的内部管道与蛋托架的内腔相连通,滑动管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单向阀,且滑动管的后端固定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后端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部设置有螺钉,且连接块的后端穿过孵化箱的端面并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内齿条传动带的端面上,所述单向阀的上下端面分别正对阀芯接头,所述上下两个阀芯接头分别固定安装在三相管道的两个接口上,所述三相管道的另一个端向下延伸并穿过中间隔板,且三相管道的该端接口固定安装在水泵上,所述水泵安装在蓄水池的下端面,所述蓄水池的上端面左端连接蒸汽导管,所述蒸汽导管的另一端与地热源连通。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孵化箱的左端面,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的左端面,所述前后两个支架分别对应安装两个转轴,且支架垂直焊接在中间隔板的上端面,且支架的右端设置有排气口。

优选的,所述地热源通过蒸汽导管与孵化箱内部连通,且地热源与蒸汽导管之间设置有气泵和电磁换向阀。

优选的,所述排气口与孵化箱上端内腔连通,且排气口的前端设置有排气格栅,排气口内部设置有扇叶,所述扇叶的一端安装在该排气格栅的左端面,扇叶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向上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下端面固定焊接在孵化箱的上端面,驱动电机的左端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仪,所述温湿度检测仪的上端安装在孵化箱的上端面,温湿度检测仪的下端设置有探头,所述探头穿过孵化箱上端面通孔并延伸至蛋托架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电磁换向阀均与温湿度检测仪电性连接,所述电磁换向阀的一端连接气泵,电磁换向阀的另一端通过蒸汽导管连接蓄水池。

优选的,所述内齿条传动带通过上下一对齿轮安装在孵化箱的端面,内齿条传动带与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且内齿条传动带的端面设置有与螺钉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齿轮的前端连接有转动手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地热蒸汽通过蒸汽管道运输到孵化箱内部的蓄水池中,实现了利用地热能对孵化过程中需要的温度进行供暖;通过在蒸汽管道上设置电磁换向阀使得蒸汽进入孵化箱内部的速度得到控制,进而实现对蓄水池加热效率和时间的控制;通过设置水泵与三相管道的配合实现蓄水池中热水的抽取,利用三相管道与滑动管上端单向阀的配合,实现将热水灌入蛋托架内部的目的,实现了对孵化槽内部的均匀加热,同时利用排水管实现蓄水池中热水的循环使用;通过设置齿轮与连接块的配合,实现了对蛋托架转动的目的,起到了翻蛋的作用,防止胚胎粘连,在翻蛋过程中,利用上下两个单向阀与三相管道的配合,使得蛋托架上的滑动管移动上端或下端均能实现与蓄水池的连接,进而实现不间断供暖;通过设置温湿度检测仪,能清楚直观的连接孵化箱内部的情况,进而通过电磁换向阀控制调节温度,利用电机带动的扇叶实现对箱体内部湿度的调节,同时起到凉蛋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地热能供暖,节约了电力资源,同时通过对孵化蛋均匀加热,在合理调节温湿度的情况下,创造了良好的通风条件,有利于胚胎通过蛋壳不断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提高了孵化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a—a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蛋托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热源、2气泵、3电磁换向阀、4蒸汽导管、5孵化箱、6齿轮、7转动手柄、8内齿条传动带、9排气口、10底座支撑柱、11驱动电机、12温湿度检测仪、13探头、14蓄水池、15蛋托架、16孵化槽、17出水管、18扇叶、19转轴、20螺钉、21中间隔板、22三相管道、23支架、24连接块、25滑动管、26单向阀、27阀芯接头、2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地热能进行孵化生产的装置,包括孵化箱5,孵化箱5的下端面设置有底座支撑柱10,孵化箱5的内腔中间位置设置有中间隔板21,且中间隔板21将孵化箱5内腔分为上下两部分,孵化箱5内腔上端设置有蛋托架15,孵化箱5的内腔下端设置为蓄水池14,蛋托架15的左右端面通过两个通孔28铰接在转轴19的外壁,蛋托架15的上端面设置有线性分布的三层孵化槽16,蛋托架15的内腔中空,且蛋托架15的右端面设置有出水管17,蛋托架15的后端垂直设置有滑动管25,滑动管25的内部管道与蛋托架15的内腔相连通,滑动管25的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单向阀26,且滑动管25的后端固定焊接有连接块24,连接块24的后端开设有螺纹孔,该螺纹孔内部设置有螺钉20,且连接块24的后端穿过孵化箱5的端面并通过螺钉20固定安装在内齿条传动带8的端面上,内齿条传动带8通过上下一对齿轮6安装在孵化箱5的端面,内齿条传动带8与齿轮6之间啮合连接,且内齿条传动带8的端面设置有与螺钉20相配合的螺栓孔,齿轮6的前端连接有转动手柄7。

单向阀26的上下端面分别正对阀芯接头27,上下两个阀芯接头27分别固定安装在三相管道22的两个接口上,三相管道22的另一个端向下延伸并穿过中间隔板,且三相管道22的该端接口固定安装在水泵13上,水泵13安装在蓄水池14的下端面,蓄水池14的上端面左端连接蒸汽导管4,蒸汽导管4的另一端与地热源1连通。地热源1通过蒸汽导管4与孵化箱5内部连通,且地热源1与蒸汽导管4之间设置有气泵2和电磁换向阀3。

转轴19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孵化箱5的左端面,转轴19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支架23的左端面,前后两个支架23分别对应安装两个转轴19,且支架23垂直焊接在中间隔板21的上端面,且支架23的右端设置有排气口9。排气口9与孵化箱上端内腔连通,且排气口9的前端设置有排气格栅,排气口内部设置有扇叶18,扇叶18的一端安装在该排气格栅的左端面,扇叶18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向上连接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下端面固定焊接在孵化箱5的上端面,驱动电机11的左端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仪12,温湿度检测仪12的上端安装在孵化箱5的上端面,温湿度检测仪12的下端设置有探头13,探头13穿过孵化箱5上端面通孔并延伸至蛋托架15的正上方。驱动电机11、电磁换向阀3均与温湿度检测仪12电性连接,电磁换向阀3的一端连接气泵,电磁换向阀3的另一端通过蒸汽导管4连接蓄水池14。

工作原理:首先利用气泵2将高温的地热蒸汽进过蒸汽导管4运输到蓄水池14中,利用电磁换向阀3控制进气的速度;将待孵化的蛋放入孵化槽16内部,同时将蛋托架15后端的连接块24通过螺钉20固定在内齿条传动带8上,启动转动手柄7带动齿轮6转动,实现连接块24向下移动,进而实现对蛋托架15的转动,使得单向阀26与阀芯接头27连通,使得热水经过滑动管25流经蛋托架15的内腔,并从排水管17排到蓄水池14中,实现了箱体内部热水的循环加热;当需要翻蛋时,再次启动转动手柄7,将连接块24向上移动,实现翻蛋的目的,防止了防止胚胎粘连,当滑动管25移动到最上端时,上端的单向阀26与三相管道22的另一端口接通,实现再次的加热过程。

通过温湿度检测仪12检测内部的温度,利用温湿度检测仪12与电磁换向阀3的电性连接进而控制热源的加热时间和速度,起到温度调节的作用;利用温湿度检测仪12与驱动电机11的电性连接,使得驱动电机11带动扇叶18转动,实现对箱体内部的抽湿调节,同时起到了凉蛋的作用。

温湿度检测仪12、电磁换向阀3、驱动电机11和单向阀26均为现有技术中常见。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