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能中央空调连接式浅层地热能同井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77484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地热能中央空调连接式浅层地热能同井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能中央空调领域中关于浅层地(热)能利用同井转换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地(热)能利用同井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地(热)能中央空调,是以温度长年恒定的地下水为传递地热能介质,通过热栗机组,提高或降低水温来达到制冷、制热目的,为建筑物提供冷、热源的中央空调。由于其能效比高,比传统的其它形式中央空调节能40?60%,节能降耗效果显著而逐步受到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的青睐,同时达到了大多数的用户的认可。目前,已实施安装水源热栗中央空调的回水方式均采用“多井回灌”方式。即从一口水源井抽水,通过热栗主机的换热器将水中的冷量或热量取走后将水排出,向二口或二口以上的水源井回灌。此方式优点是能效比高,但存在排出的水无法及时全部回灌至地下的问题。首先,由于回水是在井口敞开式无压力自然流淌,不仅回流速度慢,而且容易造成回水污染。而无法及时回到地下的水,会从井口溢出或由管道直接排放至地面。长期的排放,不仅导致水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甚至枯竭,进而影响到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其次,需要打的井数较多,需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在占地面积较小的建筑群(物)中无法使用。“多井回灌”方式的上述缺点,使得水源热栗中央空调的节能优势被抵消,是在水源热栗中央空调推广,实施节能降耗、改善环境的过程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国家水利部门严格禁止的行为。
[0003]由于其弊端已经大面积显现,主要表现在取用的地下水不能做到100%全部回灌至地下,转而向地面排放,造成水源井淤塞、水位下降。此方式在“取用”地下水温度的同时,还“使用” 了地下水,造成了宝贵的水资源极大的浪费,同时使水源热栗中央空调因无水可用而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因此。“多井回灌”方式的缺点成为水源热栗中央空调推广和发展的瓶颈。
[0004]现有同井回灌技术中,采用内外管分别安装的方式,例如专利公布号为CN103982956 A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由内井管和外井管的同井回灌技术,首先需要向井内下入外井管,到位后再下内井管。外井管内部设置有与内井管外壁之间相互配合的接触面和隔离结构,只有每个接触段的长度完全相同才能保持彼此密封连接,但由于井深通常上百米,外井管和内井管分别独立的许多段通过焊接组成,而且不同井深情况不同需要现场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内、外井管分别下井后因位移、切割误差或焊接误差等因素影响,误差积累程度之大导致内井管与外井管之间的接触性密封性能不好,实际很难做到全部隔离层都实现密封连接。另外,由于密封对接过程发生在井下,处于盲区,无法下人操作、维护和检测,隔离层会阻挡焊口位置,如果将内井管拉出在隔离层以上进行焊接,焊接后再下内井管就不能保证精度,使内外井管的支撑力度和密封严密性不可预知,这是同井回灌设备在施工中存在的重要难题,该方案在日后的潜水栗费时、费工,长时间影响空调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不仅要完全克服“多井回灌”的缺陷,使回水能100%全部回灌至地下,还能使出水温度始终保持在合适的温度;同时利用内外管一体式的组装结构可以使产品规格统一化和标准化,避免内外井轴向错位问题,可使对接作业处于井外进行,确保密封连接的可操作性,提高密封对接质量和施工效率。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热能中央空调连接式浅层地热能同井转换装置,包括水源井及井盖,内井管和外井管、出水管、回水管和潜水栗,所述外井管和内井管分别有多个井管段焊接组成,相邻外井管段之间连接有外管密封接头,或者在外管密封接头与相邻外井管段之间再连接补偿连接头,所述外管密封连接头的内壁相应位置设置有橡胶环锥台,并在内井管外壁上的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橡胶锥片,且橡胶锥片的上侧面增设有金属衬板,所述橡胶锥片与橡胶环锥台的锥面能够匹配套装和支撑;位于下层的橡胶锥片外径不大于上层橡胶环锥台内径;外井管套装在水源井内侧,内井管套装于外井管中心,外井管位于橡胶环锥台之间的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出水管携带潜水栗吊装于内井管中的水位线以下,多个回水管分别引流至相邻锥形隔离支撑层之间区域内。
[0007]锥形隔离支撑层是在外井管内壁相应位置设置内支撑环,所述橡胶环锥台固定在内支撑环外侧。
[0008]在出水管与内井管之间为空气隔热层,或者在出水管与内井管之间的夹层内灌注隔热材料形成隔热层,以避免回灌水与出水产生冷热交换。
[0009]在水源井的井壁与外井管之间设置有环形渗水层,该环形渗水层为整体式环形渗水材料,或者环形渗水层设置了内、外支撑网并在内、外支撑网夹层中填充渗水材料,或者环形渗水层是填充于支撑透水管与土壤层之间的砾石料。
[0010]一种地热能同井转换装置的灵活式连接方法,水源井成井后,将多组带孔外井管段与实心内井管段配对并逐对先后吊装下井,其中各内井管段的下方固定有橡胶锥片,相邻外井管段之间需焊接外管密封接头,在外管密封接头的内壁上设置有橡胶环锥台,每个橡胶环锥台与对应橡胶锥片的锥面能够匹配贴合在一起;位于下层的橡胶锥片外径不大于上层橡胶环锥台内径;(I)先将外管密封接头与对应橡胶锥片的锥面匹配贴合对接,(2)然后将内井管提升一定高度H后(超出已安装的外井管管口,以便焊接操作)与相邻内井管进行焊接,(3)内井管段焊接后再将外管密封接头随内井管同步下降一定高度H,(4)再将外管密封接头与相邻外井管段焊接在一起;重复以上步骤(I)-步骤(4)直至最后一段内外井管焊接完成;出水管携带潜水栗吊装于内井管中的水位线以下,多个回水管分别引流至相邻橡胶环锥台之间区域内,对井口上盖密封。如果外管密封接头与相邻外井管段之间存在间隙无法直接焊接,则可以在间隙中焊接补偿连接头保持相连焊接即可。上述方案中,可以先将外管密封接头与对应橡胶锥片的锥面匹配贴合,再简单固定,确保外管密封接头与橡胶锥片始终完全贴合不留间隙,待外管密封接头与下部外井管段焊接后取出简单固定。
[0011]在外井管内壁相应位置设置内支撑环,橡胶环锥台固定在内支撑环外侧,橡胶锥片上侧面增设金属衬板,金属衬板焊固在内井管外壁上。
[0012]保持外井管与水源井内壁有环形间隙,在环形间隙中填充渗水材料形成环形渗水层。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是将外井管与内井管逐段先后吊装下井。先将各外管密封接头与对应橡胶锥片的锥面匹配贴合对接简单固定,然后将内井管提升一定高度H后与相邻内井管进行焊接,再将外管密封接头随内井管同步下降一定高度H,使外管密封接头与相邻外井管段焊接在一起,去除简单固定。如果外管密封接头与相邻外井管段之间存在间隙无法直接焊接,则可以在间隙中焊接补偿连接头保持相连焊接即可。这样可以确保外管密封接头与橡胶锥片完全贴合不留间隙。内井管中部各接点在焊接时只需将内井管向上拉出一定高度H便于操作即可,由于外管密封接头与橡胶锥片始终完全贴合,不用考虑焊接误差因素,施工方便简单,效率高,效果好。
[0015]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更合理,可以允许内井管和外井管长度不完全相等,降低施工难度,对切割误差和焊接误差有较宽的允许范围,提高工作效率。即使在较大误差范围内,内管可以实现自动伸或缩补偿,克服井下盲区内多个隔离支撑层对接不严密问题和承力不平均问题。避免因轴向不统一造成的误差或移位,可以确保每段对接都处于最佳连接状态。避免因下置井管不当,导致土壤井壁坍塌,造成水源井报废。
[0016]通过设置橡胶环锥台,以及下层的橡胶锥片外径不大于上层橡胶环锥台内径,可以很方便地将内井管放入外井管中,以及很方便地将内井管从外井管中取出,为装井和维护带来方便,提高施工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和难度。本实用新型具有三层施工结构,其外井管一次性下井后永久使用;内井管与外井管的合理结构确保内井管可以在数年甚至数十年期间进行出井维护;吊装于内井管中的潜水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提升或下降或进行维护。
[0017]4.通过在车间内产业化制造和加工,使产品规格统一化和标准化,避免内外井轴向错位问题,确保密封连接的可操作性,提高密封对接质量。产业化的标准件利于现场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