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实蝇诱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4263发布日期:2018-11-02 20:43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杀害虫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橘实蝇诱杀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柑橘区常见实蝇类害虫有柑橘大实蝇、蜜柑实蝇和柑橘小实蝇。幼虫在瓜、果内危害,常规用药防治较为困难。在进行田间害虫防治工作时,一般使用杀虫剂毒饵,容易产生对人畜带来误伤危害,且操作麻烦、易造成污染、不能保护天敌、不能高效安全进行防治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控制柑桔实蝇类害虫的危害,建立可行的防治策略,采用引诱剂诱杀和喷杀成虫是防治该虫非常好的选择。现在市面上有多种昆虫诱捕器,但是这些诱捕器通常不防雨,在雨天容易积水和被雨水冲刷减少害虫诱捕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橘实蝇诱杀装置。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橘实蝇诱杀装置,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筒体,所述筒体由上半筒体、下半筒体组成,所述上半筒体的顶部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上穿设有遮雨板,筒体位于所述遮雨板的正下方,在上半筒体的中上部和下半筒体的中上部均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带,所述环状带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环状带上还粘贴有粘带将通气孔密封住;所述下半筒体的底板上设置有底盖,下半筒体内部设置有用于盛放引诱剂的方形凹槽,凹槽的侧壁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内壁和外壁的底部分开并未连接在一起,在下半筒体内部在侧壁上设置有四个与凹槽的四面外壁对应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卡槽,凹槽的四面外壁插入对应的卡槽中从而将凹槽固定住。

作为优选地,所述筒体为圆筒体或者方形筒体,外形简洁美观、安装拆卸时易于操作。

作为优选地,所述遮雨板为平板或者伞形,设计简单、易于制作,伞形的遮雨板排水效果更好,防止雨水在遮雨板上积累。

作为优选地,所述上半筒体、下半筒体扣合在一起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使用方便、连接牢固、制作容易。

作为优选地,所述筒体为黄色或黄绿色,对于实蝇害虫的引诱性更大,引诱实蝇向球体靠近。

作为优选地,所述底盖铰接在下半筒体的底板上,并通过卡扣扣合。在使用时只需将卡扣打开,使得底盖打开,但是底盖仍然和球体连接在一起,这样底盖不易丢失。

作为优选地,所述筒体外涂有粘虫胶,使得本装置还可以通过粘虫胶粘住杀死害虫,在原有的通过凹槽中的毒饵进行诱杀的基础上使得装置能够诱杀更多害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通过信息素和食物诱集两种方法进行控害。整个装置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诱集,通过改变信息素和食物诱剂的种类,达到同时诱集不同种类害虫的目的,安全环保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下半筒体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的一种橘实蝇诱杀装置,主体为内部中空的筒体1,筒体1由上半筒体1a、下半筒体1b组成,筒体1为圆筒体或者方形筒体,筒体1为黄色或黄绿色。筒体1外涂有粘虫胶。

上半筒体1a、下半筒体1b扣合在一起或者通过螺纹连接。上半筒体1a的顶部设置有挂钩2,挂钩2上穿设有遮雨板3,遮雨板3为平板或者伞形。筒体1位于遮雨板3的正下方,在上半筒体1a的中上部和下半筒体1b的中上部均沿周向设置有环状带1c,环状带1c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1e,环状带1c上还粘贴有粘带1d将通气孔1e密封住;下半筒体1b的底板上设置有底盖1f,底盖1f铰接在下半筒体的底板上,并通过卡扣扣合。

下半筒体1b内部设置有用于盛放引诱剂的方形凹槽4,凹槽4的侧壁为中空的双层结构,内壁4a和外壁4b的底部分开并未连接在一起,在下半筒体1b内部在侧壁上设置有四个与凹槽4的四面外壁4b对应的支架1g,支架1g上设置有卡槽1h,凹槽4的四面外壁4b插入对应的卡槽1h中从而将凹槽4固定住。

当仅仅利用筒体1外的粘虫胶粘住飞来的害虫时,环状带1c上的粘带1d不用撕下,底盖1f也不用打开。

当害虫多时,可采取粘虫胶和引诱剂共同作用的方式来诱集害虫。在凹槽4中盛放信息素或食物(防治毒饵、糖酒醋液)诱剂,撕开环状带1c上的粘带1d,让通气孔1e露出,打开底盖1f,使得引诱剂的气味能够通过通气孔1e和底盖1f散发出去引诱实蝇前来。筒体1内的害虫尸体可以通过底盖1f漏出去,不会积累在筒体1内部使得内部肮脏,也能够使得少量溅入的雨水从底盖1f中漏出,防止积水。

整个装置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等多个方面进行诱集,通过改变信息素和食物诱剂的种类,达到同时诱集不同种类害虫的目的,安全环保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