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01425发布日期:2019-03-02 01:4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甘蔗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植株高大实心。甘蔗是最为重要的糖料作物和能源作物。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第一大经济作物,是这些地区(蔗区多数属老、少、边、穷地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世界主要产糖国之一,甘蔗则是中国制糖的主要原料,甘蔗食糖在我国食糖的总量占到大约94%左右。糖是人类所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食品及饮料等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因此,发展甘蔗生产,对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乃至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传统的人工种植甘蔗的方式是,备耕整地后,开一植沟,将甘蔗蔗茎砍成 3-5个蔗芽的茎段,竖排于植沟中,或砍成双芽段,横放于植沟中,再在上面覆土。传统的机械种植甘蔗的方式是,一条完整的甘蔗蔗茎,用人工插于种植机的切种装置,切种装置将蔗茎切成2-4芽的茎段,竖排于甘蔗植沟中。人工种植劳动强度大,功效低,种植成本高;传统种植机,容易切坏蔗芽,漏种造成缺株用种量大(一般亩用种超过1吨),经济效益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

一种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包括:行走机构、机架、送料机构和植苗机构;

所述机架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所述送料机构和所述植苗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送料机构与所述植苗机构连接;

所述植苗机构包括开合控制组件、连杆组件、植苗筒、第一开合片和第二开合片,所述植苗筒与所述送料机构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与所述植苗筒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片和所述第二开合片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植苗筒远离所述送料机构的一端,所述开合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合片以及所述第二开合片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片和所述第二开合片用于在所述开合控制组件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和第五连杆,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植苗筒连接,所述第四连杆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四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开合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牵引件、偏心块和拉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合片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合片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合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合片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偏心块和所述拉动件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拉动件活动抵接于所述偏心块的外侧表面,且所述拉动件与所述牵引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机构包括固定环、转动环和至少一个料筒,所述固定环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各所述料筒与所述转动环连接,且各所述料筒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环上,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对齐于所述植苗筒,各所述料筒分别用于在转动中与所述植苗筒对齐。

进一步地,各所述料筒靠近所述植苗筒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盖片,所述盖片用于在抵接所述固定环时封闭所述料筒。

进一步地,还包括覆膜机构,所述覆膜机构包括卷膜轮和压膜轮,所述卷膜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压膜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压膜轮与所述卷膜轮间隔设置,所述压膜轮与所述行走机构的底部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压膜轮通过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机架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犁刀,所述犁刀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覆土刀,所述覆土刀与所述机架连接,且所述覆土刀与所述犁刀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铺管轮,所述铺管轮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机架随着行走机构在田野上运动时,幼苗由送料机构输送至植苗筒内,植苗筒在连杆组件的带动下插入土壤中,在土壤中形成土坑,开合控制组件带动第一开合片和第二开合片张开,使得植苗筒内的幼苗掉落在土坑中,从而实现了幼苗的自动种植,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有效提高了作物的种植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的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送料机构和植苗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也可适用于其他植物幼苗的种植,以下实施例中,以甘蔗种植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一实施例的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包括:行走机构110、机架100、送料机构200和植苗机构300。

值得一提的是,送料机构200可以输送蔗茎,还可以输送蔗苗,下文中统称幼苗。所述机架100与所述行走机构110连接,所述送料机构200和所述植苗机构300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送料机构200与所述植苗机构300连接;所述植苗机构300包括开合控制组件310、连杆组件320、植苗筒330、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所述植苗筒330与所述送料机构200活动连接,所述连杆组件320与所述植苗筒33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片341和所述第二开合片342分别活动设置于所述植苗筒330远离所述送料机构200的一端,所述开合控制组件310分别与所述第一开合片341以及所述第二开合片342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开合片341和所述第二开合片342用于在所述开合控制组件 310的驱动下张开或闭合。

具体地,该行走机构110可采用现有技术实现,该行走机构110用于带动机架100运动,该行走机构110可以具有动力,也可以是被驱动而运动的。例如,该行走机构110包括若干滚轮111,例如,该行走机构为履带。本实施例中,该行走机构110包括若干滚轮111,滚轮111用于支撑机架100,并且滚轮111 在驱动设备的驱动下运动,从而带动机架100运动,例如,该驱动设备为拖拉机800,例如,种植装置10包括拖拉机800,拖拉机800与机架100连接,这样,拖拉机800运动时,通过机架100牵引滚轮转动,从而使得机架100能够随着拖拉机800运动。

具体地,机架100随着行走机构110在田野上运动时,幼苗由送料机构200 输送至植苗筒330内,植苗筒330在连杆组件320的带动下插入土壤中,在土壤中形成土坑,开合控制组件310带动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张开,使得植苗筒330内的幼苗掉落在土坑中,从而实现了幼苗的自动种植,能够有效节省人力,有效提高了作物的种植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中,植苗筒330的中部设置为空心结构,且两端贯通,植苗筒330 用于输送甘蔗,例如,植苗筒330与送料机构200连通。例如,第一开合片341 的一端与所述植苗筒330转动连接,第二开合片342的一端与所述植苗筒330 转动连接,第一开合片341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合片342的另一端活动抵接,这样,当第一开合片341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合片342的另一端抵接时,两者闭合,使得植苗筒330内的甘蔗无法掉出,而当第一开合片341的另一端和第二开合片342的另一端朝相反方向转动时,两者张开,使得植苗筒330内的甘蔗掉出。

为了使得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能够在土壤表面挖出土坑,例如,第一开合片341的宽度由靠近植苗筒330的一端向远离植苗筒330的一端逐渐减小,第二开合片342的宽度由靠近植苗筒330的一端向远离植苗筒330 的一端逐渐减小,例如,第一开合片341远离植苗筒330的一端设置为尖角状,第二开合片342远离植苗筒330的一端设置为尖角状,例如,第一开合片341 呈半圆锥形,第二开合片342呈半圆锥形,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 闭合形成中部为空心结构的圆锥形。这样,当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 相互抵接,两者闭合时,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远离植苗筒330的一端呈尖角状,能够插入土壤中,便于在土壤表面挖出土坑,进而使得甘蔗能够掉入土坑中。

为了使得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能插入土壤,对土壤进行挖坑,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连杆组件320包括第一连杆321、第二连杆 322、第三连杆323、第四连杆324和第五连杆325,所述第一连杆321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一连杆3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32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32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23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323的另一端与所述植苗筒330连接,所述第四连杆324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四连杆324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连杆32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32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323的中部转动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杆321转动,带动第二连杆322绕第一连杆321转动,第二连杆322转动带动第三连杆323转动,而由于第四连杆324转动时,带动第五连杆325转动,第五连杆325的转动则限制了第三连杆323的转动幅度,进而使得第三连杆323远离第二连杆322的一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使得植苗筒 33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进而使得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向下运动时插入土壤,而植苗筒330向上运动时,则与送料机构200连接,从送料机构200 上接入甘蔗。

为了驱动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的张开和闭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3和图4,所述开合控制组件310包括第一弹性件313、第一转动件311、第二转动件312、牵引件314、偏心块315和拉动件316,所述第一弹性件313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合片34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合片342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合片3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 311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合片3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的另一端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1和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偏心块315和所述拉动件316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拉动件316活动抵接于所述偏心块315的外侧表面,且所述拉动件316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例如,所述拉动件316通过拉杆317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

例如,该第一弹性件313为拉簧,例如,该牵引件314为牵引缆。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弹性件313与第一开合片341以及第二开合片342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例如,所述第一弹性件313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311与所述第一开合片341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件312与所述第二开合片342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3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合片34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1的第二端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所述第一转动件311 的中部与植苗筒33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合片34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的第二端与所述牵引件314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312的中部与植苗筒330转动连接。具体地,例如,该偏心块315 为偏心圆块,拉动件316抵接于偏心块315的圆周的外侧表面上,偏心块315 转动时,拉动件316将随着偏心块315的转动而做往返运动。在植苗筒330向上运动过程中,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在第一弹性件313的作用下相互抵接,也就是两者在拉簧的作用下闭合。而在植苗筒330带动第一开合片 341和第二开合片342插入土壤后,拉动件316带动牵引件314运动,牵引件 314拉动第一转动件311的第一端和第二转动件312的第一端靠近,使得第一转动件311和第二转动件312在植苗筒330上分别转动,第一转动件311的第二端和第二转动件312的第二端分离,进而带动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 张开,使得植苗筒330内的甘蔗掉入土坑中。

为了实现将甘蔗从送料机构200中送入植苗筒330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送料机构200包括固定环210、转动环220和多个料筒230,所述固定环210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各所述料筒230与所述转动环220 连接,且各所述料筒230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环210上,所述固定环210上开设有开口211,所述开口211对齐于所述植苗筒330,各所述料筒230分别用于在转动中与所述植苗筒330对齐。例如,该转动环220转动设置于所述固定环 210上,例如,所述转动环22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例如,固定环210 设置于所述植苗筒330的上方,也就是说,料筒230转动设置于植苗筒330的上方。

具体地,该固定环210用于承载料筒230,料筒230中部设置为空心结构,且两端贯通,料筒230转动至与植苗筒330对齐时,料筒230与植苗筒330连通,这样,料筒230中的甘蔗将掉落至植苗筒330内,进而随着植苗筒330而掉落至土坑中。这样,在该料筒230随着转动环220的转动中,用户可以在转动的料筒230中放入甘蔗,从而提高甘蔗的投放效率。

为了提高甘蔗的投放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次参见图4,各所述料筒 230靠近所述植苗筒330的一端转动设置有盖片240,所述盖片240用于在抵接所述固定环210时封闭所述料筒230。例如,所述盖片240用于在所述固定环 210的开口时打开。

具体地,料筒230的底部设置有盖片240,当料筒230在固定环210上转动时,盖片240抵接于固定环210,固定环210对盖片24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盖片240能够遮盖料筒230的一端,进而将料筒230封闭,这样,料筒230内的甘蔗不会掉出,当料筒230转动至固定环210的开口时,盖片240的底部失去支撑,盖片240在甘蔗的重力作用下,朝远离料筒230的方向转动,进而使得料筒230的底部被打开,甘蔗从料筒230中掉落至植苗筒330内,从而实现甘蔗的自动落料。而由于料筒230在固定环210上转动时盖片240并不会打开,因此,用户可以在每一个料筒230内分别投放甘蔗,每一个料筒230内的甘蔗都不会轻易掉出,料筒230运动至对齐固定环210的开口时甘蔗才会掉落,这样,使得甘蔗能够批量投放,从而提高了甘蔗的投放效率。

为了驱动上述各组件或机构的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一个驱动机构(图未示),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连杆321、第四连杆324、偏心块315以及转动环220的转动。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第一连杆321、第四连杆324、偏心块315以及转动环220可以分别连接至不同的驱动机构,由不同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也可以连接至同一个驱动机构,由同一个驱动机构进行驱动转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一个,例如,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若干链条,第一连杆321、第四连杆324、偏心块315以及转动环220分别与一转动轴连接,每一转动轴上设置有齿轮,驱动电机通过多个链条分别与多个齿轮驱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方式是现有技术可以实现的,本实施例中不累赘描述。这样,一个驱动电机即可实现对第一连杆321、第四连杆324、偏心块315以及转动环220的驱动,从而提高了驱动效率,并且减少了驱动机构的数量,有效降低了成本。

为了提高甘蔗的种植效率,例如,送料机构200和植苗机构300的数量分别为两个,所述机架10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送料机构200和植苗机构300,也就是说,机架100的一侧设置有一送料机构200和一植苗机构300,另一侧也设置一送料机构200和一植苗机构300,这样,通过两个送料机构200和植苗机构 300的共同工作,能够有效提高甘蔗的种植效率。

为了在投放了甘蔗的土壤上铺设薄膜,通过薄膜保护甘蔗和土壤,如图1 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还包括覆膜机构400,所述覆膜机构400包括卷膜轮410和压膜轮420,所述卷膜轮41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压膜轮42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且所述压膜轮420 与所述卷膜轮410间隔设置,所述压膜轮420与所述行走机构110的底部平齐,例如,所述压膜轮420的底部与所述滚轮111的底部平齐。

具体地,该卷膜轮410上用于卷绕薄膜,也就是说,该卷膜轮410用于提供薄膜,薄膜卷绕在卷膜轮410上,并且抵接于该压膜轮420,该压膜轮420与行走机构110的滚轮平齐,压膜轮420在没有薄膜的时候抵接于地面或者土壤表面,并且压膜轮420在机架100运动过程中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这样,当机架100运动时,压膜轮420抵接于薄膜,并且压膜轮420在压膜轮420对薄膜施力,使得薄膜被压在土壤上,从而实现了薄膜的铺设。

为了使得压膜效果更佳,避免压力过大而导致薄膜断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压膜轮420通过第二弹性件430与所述机架100连接,例如,所述第二弹性件430为弹簧,例如,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压膜架,所述压膜轮420转动设置于所述压模架上,且所述第二弹性件430的两端分别与机架100以及压膜架连接,这样,该第二弹性件430能够为压膜轮420提供缓冲,避免压膜轮420将薄膜撕裂。

为了使得土壤能够更为松动,便于甘蔗的放入,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 和图2所示,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还包括犁刀510,所述犁刀51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例如,犁刀510设置于机架100的底部,例如,犁刀510 设置于机架100运动方向的前端,例如,犁刀510设置于覆膜机构400的前方,例如,植苗机构300设置于覆膜机构400的后方,这样,当机架100运动时,犁刀510将前方的土壤犁松,使得土壤松动,随后覆膜机构400将薄膜压在土壤上,并随着机架100的运动,使得后续运动至犁送的土壤的植苗机构300能够轻易插入土壤中,对土壤进行挖坑,使得甘蔗的投放效果更佳。

为了使得被犁送的土壤能够变得平整,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还包括覆土刀520,所述覆土刀520与所述机架 100连接,且所述覆土刀520与所述犁刀510间隔设置。例如,覆土刀520设置于机架100的底部,例如,覆土刀520设置于机架100运动方向的前方,且覆土刀520设置于犁刀510的后方,例如,覆土刀520设置于犁刀510和覆膜机构400之间,这样,当犁刀510将土壤犁送后,土壤被翻起,随后覆土刀520 运动至该片土壤,覆土刀520将翻起的土壤推平,使得被犁送的土壤能够变得平整。

为了在植沟中铺设滴管或滴带,用于对甘蔗进行灌溉,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种植装置10还包括铺管轮610,所述铺管轮610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例如,铺管轮610设置于覆土刀520和覆膜机构400之间,该铺管轮610用于卷绕管道,这样,铺管轮610随着机架100运动的过程中,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转动,进而将管道压在土壤表面,并将管道铺设在土壤表面,从而实现了在田地中铺设管道,便于对甘蔗的灌溉。

为了对投放的甘蔗幼苗进行灌溉,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甘蔗单芽竖种种植装置10还包括灌溉机构700,所述灌溉机构700包括水箱710 和灌溉管720,水箱710设置于机架100上,所述水箱710和灌溉管720连通,所述灌溉管720上设置有阀门(图未示)。例如,水箱710设置于机架100运动方向的前方,例如,水箱710设置于机架100的前端,值得一提的时,水箱710 可以设置于机架100的前端,也可以设置于机架100的后端,本实施例中对此不进行限制。这样,在机架100在田野上运动时,通过开启阀门,使得水箱710 的水能够排放至土壤,使得甘蔗幼苗得到灌溉,实现了自动灌溉,使得甘蔗的种植效率更高。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图1和图2,犁刀510、覆土刀520、铺管轮610、覆膜机构400、植苗机构300和灌溉机构700由机架100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以犁刀510所在的机架100一端为前端,拖拉机800连接于机架100的前端。

工作时,拖拉机800拖动机架100在田野上运动,位于机架100前端犁刀 510将土壤犁松,使得土壤松动,随后覆土刀520将翻开的土壤覆平,铺管轮 610将管道铺设在土壤表面,随后覆膜机构400将薄膜覆盖于土壤表面,驱动机构驱动植苗机构300的开合控制组件310和连杆组件320同步运动,使得开合控制组件310和连杆组件320相互配合,第一连杆321和第四连杆324驱动植苗筒330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开合控制组件310的偏心块315通过拉动件316 和牵引件314带动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张开,用户通过转动环220 对多个料筒230进行循环投放甘蔗,甘蔗在料筒230中随着转动环220转动至固定环210的开口时,盖片240打开,使得甘蔗掉落至植苗筒330,植苗筒330 向下运动,使得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插入土壤中形成土坑,在植苗筒330向上运动前,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张开,使得甘蔗掉入土坑中,随后第一开合片341和第二开合片342在拉簧作用下闭合,随后下一个料筒230转动至固定环210开口,下一个甘蔗掉入植苗筒330内,从而实现甘蔗的依次种植。

在甘蔗竖植于土壤后,位于机架100后端的淋水装置进行淋水,使甘蔗出苗率显著提高,确保甘蔗种植后的稳产高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