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网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6397发布日期:2019-02-01 19:25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深水网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特别是一种深水网箱。



背景技术:

目前近海大型养殖技术,存在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难以抵御恶劣海况所产生的灾难性破坏。现有的海水养殖网箱多为漂浮式网箱,受风浪流影响稳定性较差,不适合网箱的养殖操作及养殖人员的居住。

对于水深较浅海域的网箱,使网箱重力大于浮力,使网箱沉于海底。当网箱受到较大风浪的正面袭击时,在海浪、海流的夹击下,网箱无法通过摩擦力定位在固定海域,会随着波浪漂移,容易造成网箱箱体结构及网衣的损坏,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固定于海底的深水网箱。

一种深水网箱,包括:

箱体,包括多根立柱;

网衣,与所述箱体连接;

底座,设于所述立柱的底部,所述立柱的底端穿过所述底座插入海底,且所述底座坐落于海底上。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还包括连接立柱的底部的下环、连接于立柱的顶部的上环及斜撑,所述斜撑设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中环,所述中环设于所述上环与所述下环之间,所述中环连接多个所述立柱。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底端的内侧壁设有插入件,所述插入件与海床固定。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所述立柱之间设有连接肘板。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及\或所述立柱设有压载舱。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围围堰及内围围堰,所述外围围堰设于所述底座的外侧,所述内围围堰填充所述外围围堰及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的凹陷区域。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围堰、所述内围围堰之间及所述外围围堰与所述内围围堰形成的凹陷形成海珍品养殖区。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围围堰由重量为100公斤以上的石块堆积而成。

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围围堰由重量为10公斤~100公斤的石块堆积而成。

在上述深水网箱中,箱体通过突出于底座的底面的立柱底端,将立柱的底端插入到海底上,并使底座的底面抵接在海底表面。插入海底的立柱部分通过与海底的摩擦作用能有效的抵抗大部分网箱的水平载荷的作用,并且,底座的底面与海底的表面相互接触,能够抵抗网箱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立柱与底座相互配合,使箱体能够稳定的坐落在海底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深水网箱的侧视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深水网箱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深水网箱的仰视图;

图4为根据图1所示的深水网箱带有外围围堰及内围围堰的俯视图;

图5为根据图1所示的深水网箱带有外围围堰及内围围堰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箱体;111、立柱;112、下环;113、上环;114、斜撑;115、中环;13、底座;131、插入件;132、连接肘板;14、外围围堰;15、内围围堰。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水网箱。深水网箱包括箱体11、网衣及底座13。

箱体11为一框架支撑结构。箱体11包括多根立柱111。箱体11可以为圆柱形箱体、方形箱体、多边形箱体等。并且,箱体11为金属框架,具有较高的强度,保证网箱能够承受一定的风浪的冲击。箱体11可以为钢结构等。

网衣与箱体11连接。网衣可以包覆在箱体11的内侧或外侧。网衣使箱体11围出一养殖区域以进行养殖。

底座13设于立柱111的底部。立柱111的底端穿过底座13插入海底,使底座13坐落于海底上。

箱体11通过突出于底座13的底面的立柱111底端,将立柱111的底端插入到海底上,并使底座13的底面抵接在海底表面。插入海底的立柱111部分通过与海底的摩擦作用能有效的抵抗大部分网箱的水平载荷的作用,并且,底座13的底面与海底的表面相互接触,能够抵抗网箱水平方向的移动。因此,立柱111与底座13相互配合,使箱体11能够稳定的坐落在海底上。

立柱111为钢结构。立柱111可以为四根、六根及八根等。多根立柱111呈环形分布。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具体在本方式中,箱体11为四棱柱结构。立柱111优先选用中空圆截面钢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中空的方截面钢管。立柱111主要作用是承载和提供浮力,以及用于沿网箱高度方向固定网衣来减少网衣水平位移,进而保持网箱的有效养殖容积。立柱111所用钢管的截面尺寸和板厚通过强度分析和稳性分析确定,通过屈曲分析确定内部是否需要设置环向筋来提供屈曲强度。立柱111上还设有登程点,供人员从船上登到网箱上。立柱111上还设有压载舱。立柱111的压载舱可以压载水,以调节立柱111受到的浮力及重力,调节箱体11的下降或上升。

箱体11还包括连接立柱111的底端的下环112、连接于立柱111的顶端的上环113及斜撑114。斜撑114设于上环113与下环112之间。下环112固定在立柱111下端靠近底座13的位置,并对相邻的两立柱111进行连接。下环112与底座13保持4米~6米的间距。

下环112内设置有压载舱,并进行有效的舱室划分。下环112的压载舱可以压载水,以调节下环112受到的浮力及重力,调节箱体11的下降或上升。

斜撑114设于上环113与下环112之间。斜撑114倾斜设于上环113与下环112之间,并且,斜撑114与立柱111构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可以理解,斜撑114还可以设于上环113的内侧。斜撑114的两端均连接于上环113的内侧,则斜撑114可以增强上环113的横向刚性,避免上环113发生变形。

上环113、下环112和斜撑114可以选用圆截面钢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方截面钢管,并且,选用钢管的截面尺寸和板厚通过强度分析和屈曲分析确定。

操作平台支撑于上环113上。操作平台配备有设备间、中控室、储藏室、饵料罐及自动投喂等设备。中控室内设有电力系统、通讯系统、局域网系统、娱乐系统、水下环112境与水文监测系统、网衣自动提升系统、自动投喂系统、救生消防系统、航行信号灯系统、通风系统、压载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水下视频监控系统。因此,该深水网箱能够实现自动提网、自动投饵、水下智能监控、水下自动洗网等功能。采用了太阳能新能源,实现了网箱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化。并且,各智能系统或设备的控制终端均布置在中控室内,配备1或2个船员就可以操控所有系统设备,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数量和劳动强度。

本实施方式的深水网箱的中控室还配备有回声探测系统、水质监测仪、流速剖面仪、水下灯设备、水下摄像头、水下机器人等多种智能设备,可以持续的监控鱼的行为、鱼的垂直分布、鱼的逃逸、食物的浪费和环境等,还可以检测水温、盐度、溶解氧和海流速度等。

生活平台支撑于上环113上。生活平台上布置有生活楼,生活楼可以为单层或多层的样式多样的结构。具体地,生活楼为两层的别墅结构形式。生活楼设有休息室、厨房、卫生间等。因此,生活楼能够实现休息、做饭和洗漱的功能。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深水网箱还包括中环115,中环115设于上环113与下环112之间,中环115连接多个立柱111。并且,斜撑114可以设于上环113与中环115之间,中环115与下环112之间。斜撑114可以增强上环113与中环115,中环115与下环112之间的刚性。

中环115固定在立柱111的顶端靠近上环113的位置,并对相邻的两立柱111进行连接。中环115与上环113保持4米~8米的间距。

网衣包括环形的侧网及设于侧网底部的底网。侧网的顶部与箱体11的顶部固定,侧网的底部与底网的外周连接。网衣的这种连接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网衣变形进而保证有效的养殖容积。

侧网通过连接工装固定在上环113与下环112之间。底网布置在下环112面内,四周与侧网的底端相缝合。通过在上环113内侧配置绞车实现渔网的自动起网功能。底网与海底之间有5米~6米的间距,能保证网箱底部的水体在流速较大时可进行较好的水体交换,避免养殖区域水质富化。

可以理解,底网与侧网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为相互独立的结构。

网衣还包括多个配重。配重呈环状分布于网衣的底部。配重可以设置在侧网的底部,也可以环绕设置于底网上。由于网衣底部未固定在结构上,在网衣底部绑扎固定一圈配重。配重的重量以保证在下放网衣时,网衣可凭自重及配重回归到养殖状态即可。可以理解,配重可为沙袋、钢结构杆件、混凝土杆件等。

立柱111底端内侧壁设置插入件131。立柱111贯穿底座13并探出底座13的底面一定距离。为保证插入海底部分的立柱111强度,在探出的立柱111底端内侧壁设置了插入件131。插入件131可以为肘板。肘板的尖端朝向海底,当立柱111插入到海底,则肘板也插入到海底内。插入海底的立柱111及插入件131与海底产生较大的拔桩摩擦力,可有效的参与抵抗网箱的侧向载荷作用。

并且,底座13的底面也设有插入件131,插入件131与海床固定。插入件131能够插入到海床上,将底座13稳定的固定在海床上。

可以理解,插入件131可以为板材或杆,只要能够固定在底座13的底部,并且能够插入到海底即可。

底座13的顶部与立柱111之间设有连接肘板132。连接肘板132设于立柱111与底座13连接处,以保证立柱111与底座13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底座13设有压载舱。底座13的压载舱可以压载水,以调节底座13受到的浮力及重力,调节箱体11的下降或上升。

请参阅图4及图5,深水网箱还包括外围围堰14及内围围堰15,外围围堰14设于底座13的外侧,内围围堰15填充外围围堰14及底座13之间形成的凹陷区域。外围围堰14由重量为100公斤以上的石块堆积而成。内围围堰15由重量为10公斤~100公斤的石块堆积而成。

在网箱的底座13坐落在海底之后,底座13的外侧一定距离绕底座13的外侧抛投半圈重量在100kg以上的大石块形成外围围堰14。其中,外围围堰14的高度与底座13的高度相当。

在抛投大石块形成的外围围堰14与底座13之间的间隙里抛投重量10~100kg的小石块,使小石块填满底座13与外围围堰14之间的间隙,形成内围围堰15。

由于外围围堰14在外围的限定,使内围围堰15能够稳定的设于底座13与外围围堰14之间的间隙内。并且,内围围堰15的小石子压持在底座13的表面上,并且,从底座13的外侧将底座13固定。通过小石块和与海底间的摩擦力及插入海底的立柱111与海底间的抗拔力,来抵抗网箱及网衣在波浪流作业下的侧向力,保证网箱结构能坐落于海底而不产生侧向移动。

并且,外围围堰14、内围围堰15之间及外围围堰14与内围围堰15形成的凹陷形成海珍品养殖区。由于外围围堰14、内围围堰15由石块构成。由于一些海珍品是需要依附于石块上生活的。底座13、抛投的石头周围及外围围堰14与内围围堰15形成了的凹陷区域可用于海珍品的养殖。

本实施方式的网箱,通过立柱111、下环112及底座13的压载舱的配合,通过往压载舱中注入压载水使得网箱坐落于平整的海底上,将压载舱内的压载水均打至海平面处使网箱的整体重力远大于最大潮位时的浮力,通过压载水重量使立柱的底端插入海底上。

后期如想更换网箱的作业位置,可通过压载泵将压载舱内的压载水排出。当压载水排放到重力小于浮力时,网箱的底座顶上抛投的小石块就无法阻止网箱的整体上浮,网箱就能实现漂浮。网箱漂浮后再拖航移动至新的作业海域按前述方法实现再次坐落定位。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