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47458发布日期:2019-01-02 21:29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温室栽培技术的推广,温室在为农民提供高收入的同时,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尤其是防治病虫害,这对提高产品质量的措施十分重要。由于温室环境适合害虫大量且快速地繁殖,种植户通常不合理地施加过多的农药,使害虫对农药迅速地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害愈发严重,对农业生产十分不利,这成为目前温室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传统施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依然是农业中保护植物的主要方式,它投资少,见效快,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尤为显著。我国温室大棚大多采用传统手动背负喷雾喷淋系统、微喷系统以及前阶段已经研制出的喉管式气化系统。

其中,传统的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主要是把农药雾化成较小液滴,靠人工上下摇动摇杆,带动塞杆内皮碗活塞上下运动,皮碗下面的空腔容积迅速增大而形成局部真空;药箱里的药液进入泵筒,利用泵筒内吸入药液气压增大,进一步将泵筒内药液通过导管压入喷头,形成雾化药液水珠,在重力作用下,将雾化药液施加到农作物上。该方法农药的有效利用率过低,喷出的药液只有20%-30%能够被农田利用,真正起到病虫害防治作用的药液不到1%;施药量大,造成农药资源的浪费,土壤被污染,农田中存在大量的农药残留,且危害环境;施药过程付出大量劳动力,造成劳动力资源浪费,效率很低,而且这种操作极易引起中毒事件。

常温烟雾机是在常温下,利用压缩空气使药液分散成烟雾状微粒的烟雾机,主要由电动机或内燃机、空压机、药液箱、轴流送风机、压力雾化喷头、自动定时电器控制系统等组成;其利用压缩空气在雾化喷头内形成一定强度的旋转气流,药液从喷头以接近声速的速度喷出,在喷头内的药液出口处产生负压,吸人药液,迅速雾化成细小均匀的烟雾粒子,然后施加到农作物上。其弊端是常温烟雾机设备复杂、成本高,小型温室内使用不便;微喷喷雾系统是高压系统,压力在40-80公斤压力,压力过高,能量浪费,危险系数相对较高;常温烟雾机只提高了雾化农药的水平,使喷雾效果更加均匀,但是雾化农药仍然是液体,在大气中所受重力较大,不能保证充分弥散到植物上有病虫害的各个角落。

原喉管式气化装置包括喉管气化装置、风机、均布管道等,通过利用摩托车化油器的气化原理将农药气化,通过喉管两端内径的不同流速变大,达到气化目的,再通过风机鼓入均布管道装置,把含有高浓度的气化农药,以一定气流速度喷射到温室的空气中。但是该方法药液气化率低,使用化油器气化药液或者在离心式鼓风机上安装喉管的气化率都仅仅在30%左右,更多的药液在喉管及风机处流出。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气化率高的农药气化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温室密封的环境,农药气化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包括:气化装置、药液控制系统和输气装置,所述药液控制系统控制所述气化装置,且所述气化装置位于所述输气装置内;

其中,所述气化装置包括输液管道、进气口、气流管道、气化出口管道和气化喷口,所述进气口为漏斗形,且所述进气口的末端与所述气流管道的前端连通,所述进气口的前端内径是所述气流管道内径的10~15倍,所述气流管道的末端和所述输液管道的末端均与所述气化出口管道的前端连通,且所述输液管道的前端与所述药液控制系统连接,所述气化出口管道的末端设置有所述气化喷口。

进一步,所述进气口的前端内径为15.0mm~20.0mm,所述气流管道的内径为1.5mm~2.0mm。

进一步,所述输气装置包括离心式鼓风机、竖管、干管、多个支管和气体喷孔,所述离心式鼓风机连通所述竖管,所述竖管连通所述干管,所述干管上连通多个所述支管,每个所述支管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气体喷孔。

进一步,所述输液管道、所述进气口、所述气流管道、所述气化出口管道和所述气化喷口均位于所述竖管内,其中,所述进气口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所述离心式鼓风机为所述进气口提供气流。

进一步,所述气体喷孔的开孔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60°。

进一步,所述支管的高度为3.5m~4.5m。

进一步,所述干管和所述支管均采用PVC管材。

进一步,多个所述气体喷孔等间距排列。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药液控制系统控制农药箱体里的农药流量,农药经输液管道流入气化出口管道中,农药气化装置的进气口内径较气流管道内径大10~15倍,形成一个小型喉管,大量气流进入进气口后,气流管道内径突然变小,使得气流管道内的气流速度急剧增大,压强迅速从高压急剧降低甚至真空,同时经过气化出口管道的气流与农药相遇,能量被突然释放,农药在真空条件下即发生气化现象,从液体变为气体,然后在气化喷口处以气体形式喷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化装置提高了农药的气化率,减少了农药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连接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部件表示:

1、气化装置,11、输液管道,12、进气口,13、气流管道,14、气化出口管道,15、气化喷口,2、药液控制系统,3、输气装置,31、离心式鼓风机,32、竖管,33、干管,34、支管,35、气体喷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温室内农药气化装置,参考附图1-3,包括:气化装置1、药液控制系统2和输气装置3,其中,药液控制系统2控制气化装置1,气化装置1位于输气装置3内;

气化装置1包括输液管道11、进气口12、气流管道13、气化出口管道14和气化喷口15,进气口为漏斗形,进气口12与气流管道13的前端连通,且进气口12的内径是气流管道13内径的10~15倍,其中进气口12的内径为15.0mm~20.0mm,气流管道13的内径为1.5mm~2.0mm,气流管道13的末端与输液管道11的末端均与气化出口管道14的前端连通,气化出口管道14的末端设置有气化喷口15,且输液管道11的前端与药液控制系统2连接。

输气装置3包括离心式鼓风机31、竖管32、干管33、多个支管34和气体喷孔35,离心式鼓风机31连通竖管32,竖管32连通干管33,干管33上连通多个支管34,每个支管34上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气体喷孔35。

其中,输液管道11通过一连接口插入竖管32内,进气口12、气流管道13、气化出口管道14和气化喷口15均位于竖管32内,进气口12的开口方向竖直向下,离心式鼓风机31为进气口12提供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方位词“前”端、“末”端和“下”是以农药和气流的流通方向作为参考方向。

本实用新型药液控制系统2控制农药箱体里的农药流量,农药经输液管道11流入气化出口管道14中,农药气化装置的进气口12内径较气流管道13内径大10~15倍,形成一个小型喉管,大量气流进入进气口12后,气流管道13内径突然变小,使得气流管道13内的气流速度急剧增大,压强迅速从高压急剧降低甚至真空,同时经过气化出口管道14的气流与农药相遇,能量被突然释放,农药在真空条件下即发生气化现象,从液体变为气体,然后在气化喷口15处以气体形式喷喷出到竖管32中,离心式鼓风机31鼓出风量,为输气装置3提供动力,进而将气态农药输送到干管33内,干管33内的气态农药进一步分配到各个支管34,最后通过支管34上的气体喷孔35将气态农药喷出,弥散到温室内部,通过分子的不断运动,使气态农药到达温室各处,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农药气化装置将液体农药气化,雾点细且均匀,与原喉管式气化装置相比气化完全,基本无药液流下,极大的提高了施药效率,且在大气中悬浮时间可达4个小时,气化的农药分子能够运动到温室内的各个角落,能够更全面防治病虫害,其防治效果极好。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化装置和输气装置均可与CO2输送补给增产设备结合使用,实用性强;结构上与喉管式相比更简单,对风机风速基本没有影响。

本实用新型和传统手动背负喷雾器相比,用添加少量水的农药溶液喷射,不会显著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一次性彻底防治病虫害,避免多次施药,走向久治不愈的恶性循环,且通过减少施药次数和数量,提高施药浓度,增加药液利用率等方法,对环境的污染指数降低近55%,对土壤的污染指数降低65%以上,且工作人员直接控制药液控制系统,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对常温烟雾机运行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喷孔35在支管34上的开孔方向与支管34成正交,开孔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5°,保证在同样气流速度与自身重力作用下,气体农药在空中悬浮时间更长,充分弥散到含有病虫害的每个角落。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管34的高度设置为3.5m~4.5m,不占用温室内地面空间,有利于室内作业的正常运行。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干管33和支管34均采用PVC管材,防止发生腐蚀,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