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4451发布日期:2019-02-26 17:2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属于养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增氧是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确保水中的鱼类不会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中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452790.8的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包括进气管以及多个支管,沿支管轴线在其外圆周壁上设有多个增氧孔组,增氧孔组包括由下至下依次设置的上排孔、中排孔和下排孔,上排孔的轴线沿支管的径向向上倾斜,中排孔的轴线方向与支管的径向重合,下排孔的轴线沿支管的径向向下倾斜,且在上排孔、中排孔以及下排孔的内圆周壁上均设有螺旋突起。在进气管的末端增设多个支管,而多个支管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增氧孔组,富氧气体由进气管进入,通过多个支管的分流后,最终由多个增氧孔组进入至水体中,利用富氧气体的多点释放,以加快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快速实现对养殖池内进行全方位的增氧效果,确保水产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管体采用单独装配方式隔开一定距离,定时清洗维护时需要进行拆卸,结构较多导致维护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以解决管体采用单独装配方式隔开一定距离,定时清洗维护时需要进行拆卸,结构较多导致维护效率降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其结构包括流通体、增氧管、平衡管、分流管、外板、输氧管道、安装件、内板、支撑板,所述流通体为开放式管体结构,左右端口切面大小相同,表面上侧左右设有贯通式圆孔,内腔设有等距排列的隔板,所述流通体左右设有嵌合对接的内板,所述内板右外壁与外板贴合相连且内腔构成双股式结构的通道,所述输氧管道开口与内板表面分布的孔口相通,所述安装件上侧焊接固定在流通体的下侧同一表面上,所述流通体内腔设有多条表面通孔均匀分布的增氧管,所述平衡管设在流通体上下内腔中,所述流通体右端与输氧管道相连通,所述分流管分设在流通体外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流通体左右通过安装件固定;所述安装件由外扣杆、弹性件、密封体、支撑杆、旋接杆、插接杆、预留槽组成,所述外扣杆中部凹口构成预留槽,其表面接触外板,所述弹性件设在预留槽与密封体的连接处,所述密封体一侧设有嵌合安装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尾端设有摩擦相连的旋接杆,所述旋接杆插入平衡管的下开口内,所述插接杆下端与弹性件相连,位于预留槽缺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板两侧之间设有并排安装的安装件。

进一步地,所述增氧管表面上方设有大小相同的分流管。

进一步地,所述输氧管道内部介质流入增氧管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板与凸起状结构的输氧管道成型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增氧管与上下长短不一的平衡管构成平行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体采用防水材质一体化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旋接杆与支撑杆构成一字型结构时则为连接状态。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通过安装件简化管体的安装结构,两端采用环形内板嵌合流通体构成管式开放结构,安装件以密封体作为安装结构,左侧通过旋接杆与支撑杆组合连接,右侧则通过弹性件作为插接杆与预留槽的连接件,按下插接杆时通过弹性件的伸缩性能使其弹跳出预留槽,一定程度上减小密封体与内板的连接,两者之间出现缝隙,把住外扣杆后拉出支撑杆,同方向转动旋接杆,使其与支撑杆的结构变换为垂直角状态,临时放置在桌面时具有防滚动作用,操作快速且能够一次性替换破损管体,有效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流通体-1、增氧管-2、平衡管-3、分流管-4、外板-5、输氧管道-6、安装件-7、外扣杆-701、弹性件-702、密封体-703、支撑杆-704、旋接杆-705、插接杆-706、预留槽-707、内板-8、支撑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产养殖池增氧结构,其结构包括流通体1、增氧管2、平衡管3、分流管4、外板5、输氧管道6、安装件7、内板8、支撑板9,所述流通体1为开放式管体结构,左右端口切面大小相同,表面上侧左右设有贯通式圆孔,内腔设有等距排列的隔板,所述流通体1左右设有嵌合对接的内板8,所述内板8右外壁与外板5贴合相连且内腔构成双股式结构的通道,所述输氧管道6开口与内板8表面分布的孔口相通,所述安装件7上侧焊接固定在流通体1的下侧同一表面上,所述流通体1内腔设有多条表面通孔均匀分布的增氧管2,所述平衡管3设在流通体1上下内腔中,所述流通体1右端与输氧管道6相连通,所述分流管4分设在流通体1外壁的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流通体1左右通过安装件7固定;所述安装件7由外扣杆701、弹性件702、密封体703、支撑杆704、旋接杆705、插接杆706、预留槽707组成,所述外扣杆701中部凹口构成预留槽707,其表面接触外板5,所述弹性件702设在预留槽707与密封体703的连接处,所述密封体703一侧设有嵌合安装的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尾端设有摩擦相连的旋接杆705,所述旋接杆705插入平衡管3的下开口内,所述插接杆706下端与弹性件702相连,位于预留槽707缺口内,所述内板8两侧之间设有并排安装的安装件7,所述增氧管2表面上方设有大小相同的分流管4,所述输氧管道6内部介质流入增氧管2中,所述外板5与凸起状结构的输氧管道6成型一体,所述增氧管2与上下长短不一的平衡管3构成平行结构。

本专利所说的弹性件702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

在进行使用时,通过安装件7简化管体的安装结构,两端采用环形内板8嵌合流通体1构成管式开放结构,安装件7以密封体703作为安装结构,左侧通过旋接杆705与支撑杆704组合连接,右侧则通过弹性件702作为插接杆706与预留槽707的连接件,按下插接杆706时通过弹性件702的伸缩性能使其弹跳出预留槽707,一定程度上减小密封体703与内板8的连接,两者之间出现缝隙,把住外扣杆701后拉出支撑杆704,同方向9转动旋接杆705,使其与支撑杆704的结构变换为垂直角状态,临时放置在桌面时具有防滚动作用,操作快速且能够一次性替换破损管体,有效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管体采用单独装配方式隔开一定距离,定时清洗维护时需要进行拆卸,结构较多导致维护效率降低,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操作快速且能够一次性替换破损管体,有效提高装置的维护效率,具体如下所述:

外扣杆701中部凹口构成预留槽707,其表面接触外板5,所述弹性件702设在预留槽707与密封体703的连接处,所述密封体703一侧设有嵌合安装的支撑杆704,所述支撑杆704尾端设有摩擦相连的旋接杆705,所述旋接杆705插入平衡管3的下开口内,所述插接杆706下端与弹性件702相连,位于预留槽707缺口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