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实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2481发布日期:2019-02-01 19:14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小区实验播种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机具,即一种小区实验播种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特别是玉米等作物的播种作业,机械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可是,由于现有农业机械的规格都比较大,只适用于大面积农田。对于小块农田,还没有适用的机具。在农业科研当中,多需要进行小区实验,每个小区的面积都很小,现有机具无法施展,只能采用人工作业。手工作业需要较多的人力,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都比较高,并且与大田的作业方式不一致,影响实验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适于小面积播种特别是农业科研的小区实验播种机。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小区实验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有一个平置的矩形托架,托架的两侧装有行走轮,托架前部安装有小型汽油机,托架中部设有传动箱,托架后部装有操纵杆,在托架的后面安装有播种单体,传动箱分出的动力带动行走轮和播种单体。

所述传动箱上方设有向后延伸的拨叉杆。

所述播种单体的上部有种肥箱,种肥箱下面安装有排种器,排种器下面装有开沟器、复土器和镇压辊。

所述操纵杆有一支或两支,操纵杆的前端设有压盘,压盘通过压紧螺扳手安装在固定座两侧,压盘内侧和固定座两侧均设有相互嵌入的凸牙。

所述固定座与托架之间通过转轴和螺栓或插销相连。

所述排种器装有排种轮,排种轮呈圆柱状,与排种轮轴滑键连接,排种轮分为多段,不同段上分别有窝眼或沟槽,不同段上窝眼的距离不同。

所述托架的后侧设有后梁,后梁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臂。

所述支撑臂下端通过轴套装有支撑轮。

所述所述托架的后侧设有后梁,后梁两端设有划印器。

所述托架前侧设有向前下方延伸的张紧臂,张紧臂下端装有张紧轮,张紧轮与后面的行走轮支撑防陷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机体小巧灵活,操纵杆高度和方位可调,可以由人手工步行操纵,适于在狭小地块特别是实验小区使用,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排钟、施肥、覆土、镇压等项作业,大幅降低播种作业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且能够模拟大田的作业方式,实验效果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操纵杆的安装结构放大俯视图;

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压盘的放大主视图;

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压盘的放大俯视图;

图6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操纵杆的安装结构放大主视图;

图7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8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操纵杆的安装结构放大主视图;

图9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排种轮的主视图;

图10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排种轮的左视图;

图11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2是第六种实施例的局部主视图;

图13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后支撑臂主视图;

图14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后支撑臂左视图;

图15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后支撑臂和支撑轮的主视图;

图16是第六种实施例的部件后支撑臂和支撑轮的左视图;

图17是第七种实施例的部件划印器的主视图;

图18是第八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9是第八种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可见:托架1,行走轮2,汽油机3,传动箱4,传动链5,拨叉杆6,固定座7,操纵杆8,播种单体9,种肥箱10,排种器11,镇压轮12,复土器13,排钟传动轴14,压盘15,压紧扳手16,凸牙17,固定座底板18,转轴19,螺栓20,插销21,排种轮轴22,链轮23,排种轮24,窝眼25,沟槽26,后梁27,后支撑臂28,轴套29,支撑轮30,划印器31,划印器座32,摆杆33,划印盘34,张紧臂35,张紧轮36,防陷带37,通轴38。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由图1图2可见,这种小区实验播种机,有一个平置的由方钢或角钢焊接而成的矩形托架1,托架长度小于1000mm,宽度小于800mm。托架的两侧装有行走轮2,托架前部安装有小型汽油机3,托架中部设有传动箱4,托架后部装有两支向后上方延伸的操纵杆8,在托架的后面安装有播种单体9。传动箱的动力分为两条路线,一条带动行走轮,另一条通过传动链5带动一支排钟传动轴19,再由排钟传动轴19通过链条带动播种单体9的排种器是排钟轮。图中可见,播种单体9的上部有种肥箱10,种肥箱10下面安装有排种器11,排种器11的主要部件是排种轮,下面装有开沟器、复土器13和镇压辊12。因排种轮和开沟器等均属于常规部件,此处未画出。在传动箱上方设有向后延伸的拨叉杆6,其作用是操纵传动箱内的拨叉进行换挡调速动作。

操纵杆8的作用是由人控制机具行走的方向,显然,操纵杆8的形式有多种,图中列举出其中的一种:操纵杆8有两支。结合图3、图4、图5可见,操纵杆8的前端设有压盘15,压盘通过压紧扳手16安装在固定座7两侧,压盘8内侧和固定座7两侧均设有可以相互嵌入的凸牙17。这种结构的作用是,松开压紧扳手16,即可调整操纵杆8的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员的操作。

所述播种单体最好有两套,一次可以播种两行,作业效率更高。

工作时,把种子和化肥分别装入种肥箱内,开进实验小区,由人手扶操纵杆控制方向,即可进行播种作业。实验证明:这种机体小巧灵活,适于在狭小地块特别是实验小区使用,能够一次性完成开沟、排钟、施肥、覆土、镇压等项作业,大幅降低播种作业的劳动强度和作业成本,且能够符合大田的作业要求,实验效果更加准确。

第二种实施例: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6所示,固定座7与托架1之间通过转轴19和螺栓20相连。这里的固定座7下端可以增加一个圆盘状的固定座底板18,沿圆周开有多个通孔,在托架上至少开有一个螺孔。

工作时,可以如图7所示,通过拆装螺栓20,可以改变操纵杆8的方向。图中的操纵杆8从后侧转动到右侧,转动90°角。当然还可以转动其他角度。这种方式的作用是:当机具后面不适于行走时,操作者可以在小区的一侧行走,增强了适应性。

第三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改进,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座7与托架1之间通过转轴19和插销21相连。这里的固定座7下端可以增加一个圆盘状的固定座底板18,沿圆周开有多个通孔,在托架上至少开有一个通孔。通孔内可以插入插销21。

工作时,可以通过装卸插销21来改变操纵杆8的方向。和第二种实施例相比,插销的装卸更加灵活,机具可以在行进间随时改变操纵杆的方向。

第四种实施例:对排种器11的排种轮22进行改进,如图9、图10所示,排种轮24呈圆柱状,与排种轮轴22滑键连接,通过链轮23带动转动工作。排种轮24分为多段,不同段上分别有窝眼25或沟槽26。窝眼适于播种玉米、大豆等大粒作物,沟槽可以播种高粱、小麦等小粒作物。其中不同段上窝眼的距离不同,可以播出不同距离的种子。使用时,只要把排种轮推到选定的位置,即可进行播种作业。

第五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操纵杆进行改进。如图11所示,这里的操纵杆8只有一支,通过固定座7与托架1刚性连接。与两支操纵杆相比,结构更加简单。实验证明:由于机具很小,一支操纵杆也可以进行操作。

第六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托架的后侧设有后梁27,后梁27中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臂28。为了显示支撑臂28,的结构,图中省略了播种单体等部件。支撑臂28最低的作用是支撑托架1,主要是在安装播种单体之前,对托架1进行支撑。此外,结合图13、图14可见,支撑臂28的下端还可以设有轴套29,通过轴套可以安装地轮等部件。如图15、图16所示,支撑臂28下端通过轴套29装有支撑轮30。这种支撑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图中例举的是两个。这种支撑轮不仅可以支撑托架,而且具有防陷的功能。由于播种时地上层十分松软,机具容易下陷,有了这个支撑轮,机具的支点多了,而且位于机具的中部,防陷作用比较突出。

第七种实施例:如图17所示,在后梁27两端设有划印器31。图中例举的划印器31有一段由槽钢做成划印器座32,倾斜固定在后梁的端部,划印器座32下部通过转轴铰连一支摆杆33,摆杆33下端通过转轴铰连一个划印盘34。摆杆33放下,划印盘34即可接地,在机具行走时即可划出一条印迹,以便机具返回时或相邻机具作业时作为控制方向的基准线。不用时,摆杆33即可向上折叠,靠自重依附在划印器座32里面。

第八种实施例: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机具下陷的问题。如图18、图19所示,托架1的前侧设有向前下方延伸的张紧臂35,张紧臂35下端装有张紧轮36,张紧轮36与后面的行走轮2共同支撑一条防陷带。张紧臂35的形式很多,图中例举的是螺套和螺杆的组合,拧动螺套,张紧臂的长度增加,即可绷紧防陷带。这里的防陷带37可以采用金属网或尼龙带,内侧最好与行走轮的花纹相配合。张紧轮可以是一支通长的轮子,支撑两侧的防陷带。为了转弯方便,推荐两个张紧轮通过轴承装在一支通轴38上,结构比较简单,而且两个轮子的转速可以不同。

实验证明,有了这种防陷带,机具的防陷性能显著提高,工作更加平稳,更加适于小区实验田的播种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