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97787发布日期:2019-01-22 21:0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莓脱毒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



背景技术:

随着蓝莓种植业者对蓝莓病毒的认知深入,使蓝莓脱毒苗的需求量不断增大。蓝莓脱毒苗培育呈现规模化、工厂化趋势,对其品质和培育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有的组培培养架中设有若干用于担承组培瓶的水平隔层,并将光源固定于水平隔层底部。由于水平隔层对光源的遮挡作用较为严重,因此单层光源基本只能为处于其下方的组培瓶提供光照。而且为保证组培瓶内植物组织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照,通常在水平隔层下方并排安装5~8支光源,导致培养所需能耗较高。同时,为便于组培瓶的取放,水平隔层间间距较大,限制了单位空间内组培瓶的培养数量,进一步导致培养能耗的增加,使培育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不足。通过托架与水平框架的组合代替现有水平隔层,使组培瓶嵌设于水平框架中,有利于提高单位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组培瓶的培养量。嵌设在水平框架中的组培瓶能够同时接受到位于其上方和嵌设水平框架侧边处光源的照射,使用较少的光源数量即可满足光照要求,有利于节约能耗,控制培育成本。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拟采用以下技术:

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其特征在于,主立柱间固定设有若干水平框架,水平框架由横梁和纵梁拼接呈四边形框架结构,横梁底部固定设有光源,托架的架体跨设活动固定于两横梁上,使架体内固定的托篮嵌设于水平框架内部。

进一步,若干托架相互贴合放置于单个水平框架中。

进一步,若干托篮相互平行固定设置于单个架体内。

进一步,架体两端设有限位卡条,限位卡条贴合于横梁外侧。

进一步,托篮包括上圈和下圈,下圈中设有托底,上圈和下圈通过若干立柱连接固定,上圈与架体固定,立柱和下圈悬设于架体下方。

进一步,托篮采用丝径为1mm~1.5mm的304不锈钢丝。

进一步,托底为十字叉状。

进一步,立柱为3~4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托架与水平框架的组合代替现有水平隔层,使组培瓶嵌设于水平框架中,有利于提高单位空间的利用效率,增大组培瓶的培养量。

2、本实用新型中嵌设在水平框架中的组培瓶能够同时接受到位于其上方和嵌设水平框架侧边处光源的照射,使用较少的光源数量即可满足光照要求,有利于节约能耗,控制培育成本。

3、本实用新型采用托架固定组培瓶,能够在培养架体外部对组培瓶进行归集整理,并通过卡入放置的方式将组培瓶快速、整齐的固定于培养架中,有利于组培瓶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并提高放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托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组合式蓝莓脱毒苗培养架,主立柱间固定设有若干水平框架1。水平框架1由横梁11和纵梁12拼接呈四边形框架结构。横梁11底部固定设有光源2。托架3的架体31跨设活动固定于两横梁11上,使架体31内固定的托篮32嵌设于水平框架1内部。若干托篮32相互平行固定设置于单个架体31内,若干托架3相互贴合放置于单个水平框架1中。将完成接种的蓝莓脱毒苗组培瓶放置于托篮32中,直至单个架体31中所有托篮32均放入完毕后,将托架3放入转运车中,完成下一架体31的组培瓶放入。使接种后组培瓶的收集与其在培养架中的固定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操作效率,也便于实现流水化操作。将转运车推至组培室内,将架体31依次与水平框架1进行组合。利用架体31两端的限位卡条33与横梁11外侧壁的贴合,限位并使架体31担设于两横梁11上,使托篮32和篮中的培养瓶悬设在横梁11间的区域中。此时,篮中培养瓶能够同时接收到其固定处水平框架横梁处的光源以及固定于其上方水平框架处的光源。

如图2所示,托篮32包括上圈321和下圈322,下圈322中设有十字叉状托底323,上圈321和下圈322通过3~4根立柱324连接固定,上圈321与架体31固定,立柱324和下圈322悬设于架体31下方。托篮32采用丝径为1mm~1.5mm的304不锈钢丝。托篮32在保证稳定托持组培瓶的前提下,遮光结构极少,以便减少其对光源的遮挡、保证篮中组培瓶正常接收光照。

作为本方案的优化,根据架体31内托篮32的数量确定是否需要在水平框架1中增加光源2的数量。增设的光源2两端可固定于两横梁11处或两纵梁12处。若采用固定于两纵梁12的方式时,对架体31中托篮32的位置进行对应的修改,使架体31在水平框架1固定后,托篮设置于增设光源两侧,而在增设光源处无托篮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