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1910发布日期:2019-05-21 20:29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特别涉及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



背景技术:

我国盐碱土资源丰富,有9913万公顷,绝大部分分布于长江以北地区,且气候越干旱,蒸降比越大地区,盐渍化越严重,当土壤含盐量在20g/kg以上时,地表基本呈裸露状态,无植物生长。自然条件下,盐渍土质量改善完全取决于先锋植物盐地碱蓬的着生与生长,一般要经过多年沉积、风化,盐地碱蓬才能得以入侵着生、生长,不能满足现有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当前盐碱地的治理主要为以“改土”、“灌”和地下“隔”、“排”工程等相结合的控盐、抑盐集成技术,施工成本高、周期长、工程量大,且施工处理对淡水依赖性大,要求上水配套完备,不适用于临时性闲置建设用地的生态快速修复,因此亟需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修复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修复方法以及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尤其是含盐量≥20g/kg重盐碱地,主要通过覆膜和合理布设高低固定架参数,收集蒸发水,定向补给种植区,促进种植行根区盐分的外移,形成湿润、淡化微环境,促进植物的快速着生与生长。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该生态田包括若干个网格;相邻网格的间距为30-50cm;网格的长为3-5m、宽为1.5-3.0m;每个网格内,按15-30cm距离,平行宽边进行放线测量,网格内平行宽边放线数量为奇数;每个网格内,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宽边开始,奇数段钉置高固定架,偶数段钉置低固定架;相邻高固定架、低固定架顶端斜面与垂直面的夹角满足30°≤夹角≤60°;地膜从网格一侧宽边开始穿入,先从高固定架外部穿入,然后从相邻的低固定架内部穿入,然后依次穿入,最后从网格另一侧宽边的高固定架穿出,形成封闭空间。

优选地,所述高固定架的尺寸为:40cm≤高固定架的立臂长≤75cm,高固定架的平行臂全长=网格宽度,低固定架的尺寸为:30cm≤低固定架的立臂长≤60cm,低固定架的平行臂内净长=网格宽度;且高固定架的立臂长>低固定架的立臂长;高固定架和低固定架的入土深度要保证低固定架地上部膜内高度为15-35cm。

优选地,偶数段处种植植物。更优选地,偶数段处条播碱蓬种子或栽植柽柳苗木。

优选地,高固定架的材质为木质、竹质、金属材质;低固定架的材质为木质、竹质、金属材质。

优选地,所述地膜为0.03-0.05mm厚的透明聚氯乙烯(PVC)棚膜。

所述的重盐碱地为含盐量≥20g/kg重盐碱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快速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地表平整;

(2)、对地表15-40cm表土层进行翻松,整平;

(3)、按长3-5m、宽1.5-3.0m进行放线网格测量,相邻网格间留置间距30-50cm;

(4)、每个网格内,按15-30cm距离,平行宽边进行放线测量,保证网格内平行宽边放线数量为奇数;

(5)、从一侧宽边开始,偶数段处条播碱蓬种子或栽植柽柳苗木,给水一次;

(6)、制作高、低固定架,高固定架尺寸为:40cm≤高固定架的立臂长≤75cm,高固定架的平行臂全长=网格宽度,低固定架尺寸为:30cm≤低固定架的立臂长≤60cm,低固定架的平行臂内净长=网格宽度;且高固定架的立臂长>低固定架的立臂长;

(7)、每个网格内,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宽边开始,奇数段钉置高固定架,偶数段钉置低固定架;(8)、调整高固定架、低固定架入土深度,埋置牢固,保证30°≤相邻高固定架、低固定架顶端斜面与垂直面的夹角≤60°;

(9)、将覆盖的地膜从网格一侧宽边开始穿入,具体穿入方法为:

从高固定架外部穿入,然后从相邻的低固定架内部穿入,然后再从相邻的高固定架外部穿入,依次进行,最后从网格另一侧宽边的高固定架穿出;

(10)、每网格地膜穿置完成后,人工展平、调整地膜适宜后,将网格四周地膜放置地面平展后,推土压埋。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方法还包括步骤(11),当植物冠顶高度达到低固定架时,在低固定架顶沿低固定架平行臂割破地膜,割口宽2-3cm,割破地膜前,当膜内空气温度达到35°及以上时,将网格两侧宽边地膜压埋土去掉,将宽边口敞开2-3cm高度,通风降温。

上述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翻松为人为或机械翻松。

上述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平行宽边放线数含网格两侧的宽边。

上述方法中,步骤(5)中所述碱蓬为盐地碱蓬,播种量为0.8-1.5g/m。

上述方法中,步骤(5)中所述柽柳株距为30-50cm。

上述方法中,步骤(5)中所述给水为淡水,每种植行补给量为2-5L/m。

上述方法中,步骤(6)中所述高固定架的材质可为木质、竹质、金属制品或其他;低固定架的材质可为木质、竹质、金属制品或其他。

上述方法中,步骤(6)中所述低固定架平行臂内净长为低固定架两垂直臂内侧间平行臂的长度;步骤(6)中所述高固定架平行臂全长为高固定架上平行臂的总长度。

上述方法中,步骤(8)中所述入土深度要保证低固定架地上部膜内高度为15-35cm;

上述方法中,步骤(9)中所述地膜为0.03-0.05mm厚的透明聚氯乙烯(PVC)棚膜。

上述方法中,所述的重盐碱地为含盐量≥20g/kg重盐碱地。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技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对于长江以北的盐碱地广泛适用,尤其是北纬33°以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效果更佳,修复周期短(20-40d),成本低(≤20元/m2),当即地被覆盖度可达到85%以上,效果极为显著。

2)本实用新型技术通过地膜和高低固定架参数的合理调控,实现在种植植物后期没有外来水分补给的情况,利用土壤水分的蒸发,自循环,定向补给种植区(行),淡化种植层,优化微环境,促进了强耐盐/盐生植物柽柳、盐地碱蓬的快速着生与生长,不需要人为灌溉养护,实现了植物后期维护淡水资源的“0”消耗,极大地节约了淡水资源,实现了重盐渍土的资源化利用,节能、环保,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生态田的网格的示意图;

图中,1为高固定架,2为低固定架,3为地膜,4为植物,5为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田,该生态田包括若干个网格5;相邻网格5的间距为50cm;网格5的长为3.2m、宽为2.0m;每个网格5内,按20cm距离,平行宽边进行放线测量,网格5内平行宽边放线数量为奇数段;每个网格5内,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宽边开始,奇数段钉置高固定架1,偶数段钉置低固定架2;相邻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顶端斜面与垂直面的夹角满足30°≤夹角≤60°;地膜3从网格5一侧宽边开始穿入,先从高固定架1外部穿入,然后从相邻的低固定架2内部穿入,然后依次穿入,最后从网格5另一侧宽边的高固定架1穿出,形成封闭空间。

所述高固定架1的尺寸为:高固定架1的立臂长65cm,高固定架1的平行臂全长2.0m,低固定架2的尺寸为:低固定架2的立臂长45cm,低固定架2的平行臂内净长2.0m;高固定架1和低固定架2的入土深度要保证低固定架2地上部膜内高度为15-35cm。偶数段处种植植物4。即偶数段处条播碱蓬种子或栽植柽柳苗木。高固定架1的材质为木质;低固定架2的材质为木质。所述地膜3为0.03mm厚的透明聚氯乙烯(PVC)棚膜。

实施例2:

实例试验于2017年4月下旬开始,在新疆喀什南疆生态科学研究院试验研究基地上展开,试验区面积10000m2(200m×50m),0-40cm表土层含盐量为21.8-32.9g/kg,均值为27.3g/kg,pH值8.21,裸露地,无植物生存。

一种重盐碱地低成本、快速、节水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具体实施步骤是:地表平整;对地表30cm表土层进行翻松,整平;按长3.2m、宽2.0m进行网格5放线测量,相邻网格5间留置50cm间距;每个网格5内,按20cm距离,平行宽边进行放线测量,共计17段;从一侧宽边开始,偶数段处条播种盐地碱蓬,播种量为1.0g/m,给水一次,补给量为每种植行2.5L/m;制作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尺寸为:立臂长65cm,高固定架1平行臂全长2.0m,低固定架2尺寸为:立臂长45cm,低固定架2平行臂内净长2.0m;每个网格5内,沿长度方向,从一侧宽边开始,奇数段钉置高固定架1,偶数段钉置低固定架2,具体钉置顺序为: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高固定架1;调整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入土深度,埋置牢固,保证30°≤相邻高固定架1、低固定架2顶端斜面与垂直面的夹角≤60°;且高固定架和低固定架的入土深度要保证低固定架地上部膜内高度为15-35cm。将覆盖地膜3从网格5一侧宽边开始穿入,具体穿入方法为:从高固定架1外部穿入,从相邻的低固定架2内部穿入,从相邻的高固定架1外部穿入,从相邻的低固定架2内部穿入…………从高固定架1外部穿入,从相邻的低固定架2内部穿入,从高固定架1外部穿入;网格地膜3穿置完成后,人工展平、调整地膜3适宜后,将网格5四周地膜3放置地面平展后,推土压埋;

7月中旬,碱蓬冠幅已顶至低固定架2及地膜3,人工在低固定架2顶沿低固定架2平行臂割破地膜3,割口宽3cm。

试验观测结果显示,种植18天后盐地碱蓬开始出苗,种植60天后,碱蓬平均株高23.8cm,地表覆盖度达到了63.8%,种植120天后,碱蓬平均株高达到68.7cm,地表覆盖度达到了90.8%,植物长势持续良好,对照区地表裸露,无植物生长,效果显著。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