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389发布日期:2019-06-29 00:43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研究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



背景技术:

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节肢动物,其个体行为、种群动态等均与人类休戚相关,因而在室内饲养是对昆虫进行研究的必要措施。大部分昆虫幼虫期个体小,颜色浅,因而在用一个完整的培养皿观察其行为及生长发育等特性时,因高频率揭开培养皿盖而容易导致幼虫逃逸。同时,由于大部分培养皿盖于培养皿底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而容易使得幼虫逃逸。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实现的目的为,解决了小型昆虫幼虫室内饲养时因逃逸而造成的实验误差加大,实验结果不准确,工作量大等问题,大大降低了幼虫逃逸的概率并提高实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包括盒体,盒体的端口连接有中空的盖体,盖体远离盒体的一端的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压紧体,所述压紧体的内壁与盖体上方的端口之间固定有竖直方向排列的密封垫一、密封垫二,所述密封垫一与密封垫二之间挡接有玻璃,玻璃的基面开设有矩形孔,矩形孔的两条长边上分别垂直连接有立板,在立板上开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玻璃,在盒体、盖体侧壁上均匀开有通气孔,在盒体内部铺垫有滤纸,滤纸延伸至盒体内壁。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时,抽出矩形玻璃,将幼虫与饲养幼虫的植物叶片一起放入盒体的滤纸上,这样便于观察内部的饲养情况,避免了频繁打开培养皿盖而容易造成的幼虫逃逸问题,增设的通气孔可以小于幼虫的身体,这样也使得既能给幼虫通风,也有效防止幼虫的出逃。

进一步的,在所述矩形玻璃上的基面垂直向上固定有拉杆。增设的拉杆帮助抽拉矩形玻璃时更为便利。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盖体外壁、同一竖直线上分别固定有固定块一、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之间连接有合页。

进一步的,在盒体、盖体远离合页的外壁同一竖直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L型塑胶块,所述L型塑胶块的内壁固定有与卡块卡接的楔形块。增设的合页、L型塑胶块、楔形块便于使盖体与盒体可拆卸连接,这样易于更换盒体内部的滤纸等用于饲养幼虫的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三。增设的密封垫密封性良好,避免了因盒体与盖体之间存在较大缝隙而造成幼虫逃逸现象。

综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从而避免了用整个培养皿饲养时因需不断打开培养皿盖加食物而增加的时间成本,及打开时增加的幼虫逃跑概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盖体、3压紧体、4密封垫一、5密封垫二、6玻璃、7矩形孔、8立板、9滑槽、10矩形玻璃、11通气孔、12滤纸、13拉杆、14固定块一、15固定块二、16合页、17卡块、18 L型塑胶块、19楔形块、20密封垫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便于操作的昆虫幼虫室内饲养装置,包括盒体1,盒体的端口连接有中空的盖体2,盖体远离盒体的一端的螺纹连接有中空的压紧体3,所述压紧体的内壁与盖体上方的端口之间固定有竖直方向排列的密封垫一4、密封垫二5,所述密封垫一与密封垫二之间挡接有玻璃6,玻璃的基面开设有矩形孔7,矩形孔的两条长边上分别垂直连接有立板8,在立板上开有滑槽9,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矩形玻璃10,在盒体、盖体侧壁上均匀开有通气孔11,在盒体内部铺垫有滤纸12,滤纸延伸至盒体内壁。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玻璃上的基面垂直向上固定有拉杆13。

进一步的,所述盒体、盖体外壁、同一竖直线上分别固定有固定块一14、固定块二15,所述固定块一与固定块二之间连接有合页16。

进一步的,在盒体、盖体远离合页的外壁同一竖直线上分别固定连接有卡块17、L型塑胶块18,所述L型塑胶块的内壁固定有与卡块卡接的楔形块19。

进一步的,所述盖体与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三2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将矩形玻璃从矩形孔移开,将初孵幼虫通过矩形孔处置于培养皿中,然后将本昆虫相应的植物叶片一同植置其中,然后置于适宜的环境中,重复、多次饲养观察,记录发育历期及寿命,并实时更换新鲜叶片,通过密封垫一与密封垫二之间挡接有玻璃,盖体与盒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三,密封性良好,通过盒体的外壁、与盖体的外壁均开设有通气孔,保证空气流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