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18995发布日期:2019-08-13 20:28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殖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半开放式鸡舍一种介于开放性鸡舍和封闭式鸡舍之间的一种鸡舍,由于其具有前期投资少、造价低、节省能源等优点而成为中、小型鸡养殖场中最常见的鸡舍类型。但该类型鸡舍环控程度低,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温度是影响鸡群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的最重要因素。夏季高温天气,当外界环境温度32℃以上时,鸡通常会出现体表温度过高、生理机能趋于紊乱,鸡的采食量、生产性能、饲料利用率等降低,严重时可能导致鸡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给养鸡生产带来损失。因此,做好夏季鸡舍降温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养殖场常用的夏季降温措施主要有负压湿帘降温、风扇降温、喷雾加湿降温等。其中,负压湿帘降温是降温效果最好、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降温方式。最常见的安装方式是湿帘安装在鸡舍一端,排风扇安装在鸡舍另一端,该方式降温效果最好,但该降温方式主要针对于密闭式负压通风鸡舍,半开放式鸡舍无法使用该降温模式。风扇降温和喷雾加湿降温虽有一定效果,但降温效果有限,难以应对夏季高温天气。因此,有效解决半开放式鸡舍夏季降温困难这一生产难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垂直设置有风机2,与所述风机2的出风面平行且对应设置有湿帘3,湿帘3的周边相配合的设有安装框架4,湿帘3通过安装框架4固定在底端的水槽5底部上;所述水槽5和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架4的上端设有水箱6,水箱6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水槽5的一侧设有水泵7,水泵7的进水口管道连通着水槽5,水泵7的出水口管道连通着水箱6进口。

进一步,所述水槽5为两端封闭的开口向上槽钢状,且槽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槽钢的底部。

进一步,所述湿帘3和风机2均为方形,且湿帘3的横截面积等于或大于风机2的出风面的面积。

进一步,所述底座1的底端均布至少4个万向轮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湿帘直接安装于与风机平行且对应的底坐的另一边,风机开启后,风机和湿帘间形成负压,空气通过湿帘经风机排入鸡舍,无需鸡舍内形成负压,即可达到湿帘降温的效果。

2、鸡舍外的空气通过湿帘进入鸡舍内,降低了进气温度,降温效果更加明显,同时增大了进气湿度,对鸡舍起到加湿的作用。

3、鸡舍内空气流动速度增加,降低了鸡的体感温度,并且减少了病菌滋生,有利于鸡群健康。

4、湿帘的低端位于水槽的底部上,可回收利用从湿帘流下的水,节约用水。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可移动,适用于各种规模养殖场,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底座;2-风机;3-湿帘;4-安装框架;5-水槽;6-水箱;7-水泵;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半开放式鸡舍通风降温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垂直设置有方形的风机2,风机2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与所述风机2的出风面平行且对应设置有方形的湿帘3,湿帘3的横截面积大于风机2的出风面的面积,且湿帘3和风机2的距离应小于3 m。

湿帘3的周边相配合的设有安装框架4,湿帘3通过安装框架4固定在底端的水槽5的底部上;所述水槽5和底座1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架4的上端设有水箱6,水箱6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水孔;所述水槽5的一侧设有水泵7,水泵7螺钉固定在底座1上,水泵7的进水口管道连通着水槽5,水泵7的出水口管道连通着水箱6进口;所述水槽5为两端封闭的开口向上槽钢状,且槽口的开口宽度大于槽钢的底部,使得湿帘3流下的水都落入水槽5内。所述底座1的底端设有4个万向轮8,所述万向轮8通过螺钉分别安装于底坐1低端的四个角,以方便移动降温装置。底坐1为矩形或梯形,其形状根据风机2长度和湿帘3长度而定,即底坐1宽度应大于风机2与湿帘3之间的距离,其厚度以可承载其上面的装置重量为准。

工作时,风机2的接通电源,风机2和湿帘3之间形成负压,空气通过湿帘3经风机排入鸡舍,无需鸡舍内形成负压,即可达到湿帘降温的效果,而且增大了进气湿度,对鸡舍起到加湿的作用;同时水流从湿帘3上流下流入水槽5内,水槽5内的水流通过水泵7重新泵入水箱6,水箱6的水流通过底部均布的出水孔流到湿帘3上,水流循环使用,可以节约用水。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