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5036发布日期:2019-09-17 19:36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属于农机领域的机具,更确切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液混合润滑的深松铲。



背景技术:

深松作业是农业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耕层结构、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的水分平衡,蓄水抗旱,渗水防涝。同时,能够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抗水蚀,抗风蚀能力,有利于提高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产量。然而,随着深松机的发展,诸多问题也不断地暴露出来。具体有如下几种表现。一是深松阻力非常大:由于深松机在进行深松作业时耕作深度较大,对土壤扰动范围较大,因此作业阻力较大;此外,部分深松地块多年未耕作或为刚刚开垦的荒地,因此其深松阻力将会更大。二是成本较高:由于深松作业必须由大马力拖拉机带动,因此成本较高,小农户由于资金的紧缺,无法购买及使用深松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深松机的发展及推广。三是能耗较大:深松机在进行深松作业时,其耗能要比正常耕作时大得多,因此拖拉机的耗油量也较大。

综合以上原因,限制深松作业的推广及深松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工作阻力很大,这在生产使用推广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因此深松作业的减阻问题势在必行。此外,深松机主要工作部件为深松铲,这一工作部件也是深松作业阻力的主要来源。因此,降低深松铲阻力,是深松机制造加工推广中的重要关注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深松机工作阻力大、深松作业成本高与深松能耗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包括气动装置、水润滑装置、空腔装置、松土装置与注水装置;

所述的气动装置包括2根结构相同的气流导管与12个结构相同的气嘴;

所述的水润滑装置包括5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

所述的空腔装置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边板与空腔腔体;

所述的注水装置包括软胶水管、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与6个结构相同的两向接头;

2根结构相同的气流导管安装在空腔腔体前壁中2个结构相同的气流导管孔中,12个结构相同的气嘴安装在空腔腔体前壁中12个结构相同的导气通孔中, 2根结构相同的气流导管与12个结构相同的气嘴相连接;5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安装在空腔腔体前壁中5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安装孔中,注水装置安装在空腔腔体内,软胶水管通过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与6个结构相同的两向接头和5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密封连接;深松铲松土装置中松土铲柄的顶端与空腔腔体底端相接触,2个结构相同的边板安装在空腔腔体与松土装置中的松土铲柄的左右两侧,并采用螺栓固定连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空腔腔体为U字形结构件,由前壁、后壁与腔底组成;竖直放置的前壁的底端与腔底的左端垂直连接,向后倾斜放置的后壁的底端与腔底的右端连接成一体,前壁、后壁与腔底的左右端面处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前壁与后壁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的前壁为矩形平板结构件,在前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安装气嘴的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导气通孔,导气通孔的直径与气嘴的外径相等,在前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用于安装气流导管的气流导管孔,2个气流导管孔的回转轴线和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导气通孔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并且2个气流导管孔和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导气通孔相连通,在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导气通孔之间均匀地设置5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喷水装置安装孔,导气通孔是关于喷水装置安装孔的中心呈对称地分布,每两个安装气嘴的导气通孔纵向距离为50mm,横向距离为18mm,喷水装置安装孔与两侧边板的距离相同,气流导管孔与喷水装置安装孔隔绝。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前壁的左右宽度和后壁与腔底的左右宽度相等,所采用的材质和后壁、腔底所采用的材质相同;所述的后壁为矩形平板结构件,后壁与腔底的夹角为10度至30度,所采用材质和前壁、腔底所采用的材质相同;所述的前壁与后壁的左右侧面均匀地设置有螺纹盲孔,并和空腔装置中两个边板上的通孔一一对应;所述的腔底为矩形平板结构件,腔底的左右宽度与前后长度和松土装置中的松土铲柄顶端的左右宽度与前后长度相等,所采用材质和前壁、后壁所采用的材质相同;导气通孔的直径为4mm~6mm,气流导管孔直径为 6mm,喷水装置安装孔直径为8~10mm。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边板为薄厚均匀的平铁板式结构件,其厚度为2~4mm;边板的上端形状与空腔腔体左右侧的外形结构相同,边板的下端形状与松土铲柄左右侧的外形结构相同,边板的上端与下端连成一体,边板的上端与下端的前后边缘处均匀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通孔,结构相同的通孔和空腔腔体及松土铲柄上的螺纹孔相对正,边板尖端的中心处设置有两个通孔,并和松土铲柄上的通孔相对正。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喷水柱头、喷水柱头挡板、弹簧、进水腔体、排水口挡板与密封盖;所述的弹簧套装在进水腔体底部的排水口挡板柱头上,设置有外螺纹的喷水柱头挡板套装在进水腔体中的排水口挡板柱头上,两者之间采用间隙配合连接,喷水柱头挡板的右端面与弹簧的左端面相接触,弹簧的右端面与进水腔体的腔底内侧面相接触,排水口挡板的右端与进水腔体的排水口挡板柱头左端螺纹连接,喷水柱头的右端与喷水柱头挡板螺纹连接,密封盖套在喷水柱头上,并采用密封胶与进水腔体的左端面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喷水装置采用螺钉固定在空腔装置中的空腔腔体的前壁上,并将喷水柱头插入到空腔腔体前壁上的喷水装置安装孔中。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松土装置还包括松右铲翼、左铲翼与铲尖;所述的铲尖安装在松土铲柄的前端的前端面上,铲尖与松土铲柄前端采用2个螺栓固定连接,左铲翼与右铲翼采用2个双头螺柱对称地固定连接在松土铲柄前端的左右两侧,左铲翼与右铲翼位于铲尖的后侧。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松土铲柄的左右厚度为30mm,松土铲柄的前侧面分为两段,上段面为圆弧面,下段面为与圆弧面相切的平面,其中,圆弧面的半径为 300mm,圆弧面的顶端与空腔装置的空腔腔体前壁的前壁面相切,圆弧面的下端与平面上端相切,圆弧面所对应的圆心角为114°,平面的长度为145mm;松土铲柄的后侧面为后圆弧面,后圆弧面的半径为425mm,所对应的圆心角为66°,后侧面上端与空腔装置中的空腔腔体后壁的后端面相切,松土铲柄的左右两侧为以前侧面、后侧面、底端斜平面与顶端平面为边界的平面,松土铲柄前端的底端的中间处设置有开口槽,槽底上设置有2个用于安装铲尖的螺钉通孔;松土铲柄前端两个侧面的中心处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用于安装左铲翼与右铲翼的通孔,并与边板尖端中心处的2个通孔对正,松土铲柄两个侧面的前后边缘处均匀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螺纹盲孔,结构相同的螺纹盲孔和边板下端的通孔一一对正。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的3个接口为上接口a、下接口 b与中接口c,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由上至下依次是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与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与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与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采用软胶水管连接,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采用软胶水管与水箱连接;6个结构相同的二向接头的2个接口为上接口d、下接口e,6个结构相同的二向接头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是第一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二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三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四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五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六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采用软胶水管连接,第六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采用软胶水管连接;第一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一个喷水装置、第二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二个喷水装置、第三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三个喷水装置、第四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四个喷水装置、第五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 与第五个喷水装置采用软胶水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的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大大减小了深松铲的工作阻力,进而减小拖拉机牵引力,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在深松过程中,深松铲铲尖及铲柄面上会形成固液气三向流动界面,这一界面的形成能够大幅度地降低深松机的工作阻力。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的喷水柱头喷水量可根据阻力的大小自动调整,阻力大时喷水量较大,阻力小时喷水量较小,从而达到自适应的减阻效果,并且避免了水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结构组成的轴测投影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结构组成主视图上的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即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中润滑系统结构组成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结构组成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中喷水部件喷水状态时结构组成的主视上的全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中注水装置结构组成的主视图;

图中:A.气动装置,B.水润滑装置,C.空腔装置,D.松土装置,E.注水装置,1.松土铲柄,2.右铲翼,3.铲尖,4.气嘴,5.气流导管,6.左铲翼,7.喷水柱头,8.喷水柱头挡板,9.弹簧,10.进水腔体,11.排水口挡板,12.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包括气动装置 A、水润滑装置B、空腔装置C、松土装置D与注水装置E。

所述的气动装置A与水润滑装置B相互配合使深松铲与土壤表面形成固液气三相润滑界面,并形成固液气三项界面润滑薄膜,从而有效减小深松铲工作阻力,同等条件下,这一深松铲工作阻力能够减小大于20%工作阻力;水润滑装置B通过螺钉固定在空腔装置C中,注水装置E通过自锁式扎带安装在空腔装置C中,有效地保护了工作部件;深松铲松土装置D与空腔装置C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最终用两侧边板将空腔装置C及松土装置D通过螺钉连接在一块。

参阅图1与图2,所述的空腔装置C包括2个结构相同的边板与空腔腔体;

所述的边板为薄厚均匀的平铁板结构件,其厚度为2~4mm;边板的上端形状与空腔腔体左右侧的外形结构相同,边板的下端形状与松土铲柄1左右侧的外形相同,边板的上端与下端连成一体,边板的下端设置有两个通孔,2个结构相同的边板从左右两侧和空腔腔体与松土铲柄1配装并采用螺栓连接在一起,边板的上端两侧均布着5个直径相同的通孔,下端两侧的边缘也均布着5个直径相同的通孔,能与上端空腔腔体及下端松土铲柄1相对应的螺纹孔连接固定在一起,保证了深松铲整体结构的稳固。两个结构相同的边板的使用能够保护空腔腔体内部的零部件,同时边板为深松铲组装骨架,保护内部零部件免受土壤干扰。

所述的空腔腔体为U字形结构件,由前壁、后壁与腔底组成;竖直放置的前壁的底端与腔底的左端垂直连接,向后倾斜放置的后壁的底端与腔底的右端连接成一体,前壁、后壁与腔底的左、右端面处于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内,前壁与后壁的顶端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的前壁为矩形平板结构件,在前壁上沿竖直方向均匀地设置有用于安装气嘴4的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导气通孔,导气通孔的直径与气嘴4的外径相等,导气通孔直径范围为4mm~6mm,在前壁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2个结构相同的用于安装气流导管5的气流导管孔,气流导管孔直径为6mm, 2个气流导管孔的回转轴线和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导气通孔的回转轴线垂直相交,并且2个气流导管孔和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设置的导气通孔相连通,在2列共计12个结构相同的导气通孔之间均匀地设置 5个结构相同的水平方向的喷水装置安装孔,喷水装置安装孔直径为8~10mm;导气通孔是关于喷水装置安装孔的中心呈对称地分布,每两个安装气嘴4的导气通孔纵向距离为50mm,横向距离为18mm,喷水装置安装孔与两侧边板的距离相同,气流导管孔与喷水装置安装孔隔绝;

前壁的左右宽度和后壁与腔底的左右宽度相等,所采用的材质和后壁、腔底所采用的材质相同;

所述的后壁为矩形平板结构件,后壁与腔底的夹角为10度至30度,所采用材质和前壁、腔底所采用的材质相同;

所述的前壁与后壁的两侧面上均匀地设置有5个螺纹盲孔,并与空腔装置C 两个边板上均匀地设置的通孔一一对应,可和两个边板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保证深松铲总体结构的稳定;

所述的腔底为矩形平板结构件,腔底的左右宽度与前后长度和松土装置D 中松土铲柄1顶端的左右宽度与前后长度相等,所采用材质和前壁、后壁所采用的材质相同;

两个结构相同的边板覆盖在空腔腔体及深松铲松土装置D中松土铲柄1的左右两侧,

喷水装置通过螺钉安装在空腔装置C中的空腔腔体的前壁上的喷水装置安装孔内,气嘴4与空腔腔体中前壁上的导气通孔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气流导管5与空腔腔体中前壁上的气流导管孔之间采用动配合。

参阅图3,所述的气动装置A包括两根结构相同的气流导管5及12个结构相同的气嘴4;

所述的气流导管5材料为Q235,每根气流导管5上有6个圆形通气孔,每个通气孔的直径为3mm~4mm,气流导管5安装在气流导管孔中,气流导管5上的6个圆形通孔的圆心与空腔装置C前壁的气流导管孔的圆心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并且6个圆形通孔和空腔腔体中前壁上的6个气流导管孔连通,保证气流的畅通,当需要调整气流的大小时,可旋转气流导管5,以改变气流导管5上圆形通气孔的正对方向,从而控制气流的大小;

所述的气嘴4材料为Q235,气嘴外径为4~6mm,与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的导气通孔形成过盈配合安装在一起,气嘴4前端的出气孔直径为2mm~ 3mm,气嘴处于常开状态;

两根气流导管5分别安装在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上的气流导管孔中,气嘴4通过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上的导气通孔与气流导管5接合,使气流导管5与气嘴4形成气动装置A,气流导管5与外接的空气泵相连接,正常工作状态下,空气泵处于常开状态,并与两根气流导管5始终相连,当不再需要气体排出时,可切断空气泵与两根气流导管5的连接,由此十二个气嘴4可同时喷出气体,与液体及土壤形成固液气三项润滑薄膜,从而达到减阻的效果。气流导管5可在气流导管孔中转动,当两根气流导管5转动时,气流导管5上的6个圆形通孔将随之旋转,由此减小气体排出速率,实现气体排出速率由0 至最大值的变化。

所述的气嘴4数量为12个,均布在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上的导气通孔中,相邻两个气嘴4的横向间距为18mm,相邻两个气嘴4的纵向间距为50mm。

参阅图2与图5,所述的水润滑装置B包括五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所述的喷水装置包括喷水柱头7、喷水柱头挡板8、弹簧9、进水腔体10、排水口挡板11及密封盖12。

所述的喷水柱头7为材料采用Q235的圆筒式壳体结构件,其内腔由三段同心的圆柱形空腔所组成,最大的空腔直径为8mm,中间部分为6mm,柱头水孔直径为2mm,三段直径呈阶梯状递减,从而确保喷水柱头顶端最小直径部分获得最大的水压,最大空腔部分的右端设置有螺纹,能与柱头挡板8配合在一起;

所述的喷水柱头挡板8为外径设置有螺纹的环形盘类结构件,中心处设置有中心孔,中心孔的内径为4mm,其上螺纹与喷水柱头7可以稳固地配合在一起,中心孔的内径大于进水腔体10底部柱头的直径,从而使水路畅通;

所述的弹簧9外径略大于喷水柱头挡板8中心孔的内径,从而卡在喷水柱头挡板8上,弹簧9另一端顶在进水腔体10底部的内表面上,当喷水装置在非工作状态时,弹簧9的弹力能将喷水柱头挡板8与排水口挡板11压在一起,避免水的流失,工作状态下,入土的阻力大于弹簧9的弹力,弹簧9被压缩,喷水柱头挡板8与排水口挡板11分离开,从而使水从喷水柱头7中喷出,形成水润滑膜;

所述的进水腔体10为材料采用Q235的圆筒式壳体结构件,其外径尺寸与密封盖12右端外径尺寸相同,安装时通过密封胶与密封盖12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其内径尺寸略大于喷水柱头7的外径,以确保水流的通畅,圆筒侧壁上设置有圆形通孔,这一通孔可与注水装置E上的注水软管通过过盈配合接合在一起。圆筒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一个排水口挡板柱头,这一排水口挡板柱头直径小于喷水柱头挡板8中心孔的内径,保障水流畅通,其直径也小于弹簧9的内径,以保证弹簧9的顺畅活动,排水口挡板柱头顶端有螺纹,排水口挡板柱头可与排水口挡板11的中心孔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排水口挡板11为圆盘式结构件,排水口挡板11的直径为6mm,其一侧的中心处设置有螺纹盲孔,可与进水腔体10底部上的柱头配装在一起,其直径大于喷水柱头挡板8中心孔的内径,从而起到限位的作用,同时,其直径的大小小于喷水柱头7最大空腔直径,以保证畅通的水流;

所述的密封盖12为圆形的法兰盘式结构件,由法兰盘主体与法兰边组成,法兰盘主体与法兰边叠置成一体,法兰盘主体与法兰边的回转轴线共线,密封盖12的中心处设置有法兰孔;法兰盘主体外径为18mm,法兰孔的内径为10mm,法兰边的直径为24mm,法兰孔内径与喷水柱头7的外径相等,两者之间为滑动连接,并相互密封配合在一起,法兰盘主体上均匀地设置有四个结构相同的螺栓通孔,用于采用螺栓与进水腔体10的开口端固定连接,法兰边上均匀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螺栓通孔,用于采用螺钉将密封盖12与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固定在一起,从而使喷水装置与空腔腔体C的前壁紧密地接合起来;

喷水装置通过密封盖12与空腔腔体的前壁固定连接,并将喷水柱头7插入到空腔腔体的前壁上的喷水装置安装孔中。非工作状态时,排水口挡板11与喷水柱头挡板8通过弹簧9紧密接合在一块,此时进水腔体10中尽管有水,但不进入到喷水柱头7中。

所述的弹簧9套装在进水腔体10底部的柱头上,带有螺纹的喷水柱头挡板 8套装在进水腔体10中的柱头上,其中,弹簧9的内径略大于进水腔体10柱头的直径,保障弹簧的顺畅活动,喷水柱头挡板8的右端面与弹簧9的左端面相接触,弹簧9的右端面与进水腔体10的腔底内侧面相接触,排水口挡板11与进水腔体10上的柱头采用螺纹固定在一起,对喷水柱头挡板8起到限位的作用;喷水柱头7右端与喷水柱头挡板8螺纹连接在一起,密封盖12套在喷水柱头7 上,并通过密封胶与进水腔体10紧密地粘结在一起,安装成了完整的喷水装置。将喷水装置通过螺钉固定在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上,并将喷水柱头7插入到空腔腔体前壁的喷水装置安装孔中。此时,喷水装置的密封盖12与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中的前壁紧密地接合在一起,且与注水装置E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畅通的水道。

所述的水润滑装置B中的五个结构相同的喷水装置均布在空腔装置C中的空腔腔体的前壁上的喷水装置安装孔中,相邻2个喷水装置的间距为50mm。

当深松铲工作时,由于喷水柱头7受土壤挤压,因而推动排水口挡板8向后移动,使喷水柱头挡板8与排水口挡板11离开,此时水流能够顺利进入到喷水柱头7中进行喷水,从而与气动装置A结合形成固液气三相润滑薄膜,从而达到减阻效果。这一喷水装置能够根据深松阻力来调节喷水量,当阻力较大时,喷水柱头7喷水量较大;当阻力较小时,喷水量较小,从而达到自适应的减阻效果,其原理在于当深松阻力较大时,其弹簧的压缩量也较大,此时排水口挡板11及喷水柱头挡板8间隙较大,从而有较多的水量排出,这一设计既能有效的减小深松铲工作阻力,也能节约用水,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参阅图2与图4,所述的松土装置D包括松土铲柄1、右铲翼2、左铲翼6、铲尖3;松土铲柄1作为基体,左铲翼6,右铲翼2及铲尖3均固定在铲柄的前端上。

所述的松土铲柄1厚度为30mm,铲柄的前侧曲面分为两段,上段曲面为圆弧面,下段为与圆弧面相切的平面,其中,内侧圆弧面的半径为300mm,上端与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前壁相切,下端与曲面下段线段相切,圆弧部分圆心角为114°,线段部分长度为145mm,铲柄后侧曲面为圆弧面,圆弧面的半径为 425mm,圆心角为66°,后侧曲面上端与空腔装置C的空腔腔体后壁相切。松土铲柄1的左右两侧为以前侧曲面、后侧曲面、底端斜平面与顶端平面为边界的平面,底斜平面与前侧曲面之间采用小圆曲面圆滑连接;松土铲柄1前端的底端的中间处设置有开口槽,槽底上设置有2个用于安装铲尖3的螺钉通孔。松土铲柄1左右侧面的前后边缘处均匀地设置有结构相同的5个螺纹盲孔,这些螺纹孔与空腔装置C的两边板两侧通孔一一对应,可通过螺栓与空腔装置C的边板固定在一起,保证深松铲整体结构的稳定。

所述的右铲翼2为钣金件,厚度为5~8mm,经一次弯折成型,弯折成由长方形及直角梯形连接起来的两个平板件,其中,长方形平板件上有两个通孔,可与空腔装置C上的边板及松土铲柄1上的通孔通过螺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长方形平板件长度大于两通孔间的距离,长度及高度的组合恰好安放在松土铲柄1侧面形成的包络线内,长方形平板件及直角梯形平板件之间的角度为 120°~145°,直角梯形平板件远离松土铲柄1的两个角为直角,靠近铲尖3的角为锐角,角度范围为45°~60°;

所述的左铲翼6与右铲翼2同为钣金件,左铲翼6与右铲翼2为关于松土铲柄1镜像对称结构件,左铲翼加工时,其弯折方式与右铲翼2相同,其他参数均相同;

所述的铲尖3上端面长度为240mm、宽度为50mm,下端长度为180mm、宽度为50mm、厚度为12mm,铲尖3两侧对称加工,铲尖3上设置有两个直径为12mm 的沉头螺钉孔,两沉头螺栓孔的位置是沿着铲尖3的纵向对称面均匀地设置,两孔间距为55mm;

所述的松土装置D中深松铲的铲尖3与松土铲柄1前端的前端面采用2个沉头螺栓固定连接,右铲翼2、左铲翼6用2个双头螺柱连接在松土铲柄1的前端的左右两侧,并位于铲尖3的后侧。

参阅图2及图6,所述的注水装置E包括软胶水管和水管接头;其中,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有四个,结构相同的两向接头为六个(进水管最下端接头为两向接头),注水装置E用螺钉固定在一侧边板上,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所述的 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的3个接口为上接口a、下接口b与中接口c,4个结构相同的三向接头由上至下依次是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 采用软胶水管连接,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上接口a采用软胶水管与水箱连接;

6个结构相同的二向接头的2个接口为上接口d、下接口e,6个结构相同的二向接头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是第一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一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二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二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三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三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四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中接口c、第五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六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采用软胶水管连接,第六个二向接头的上接口d与第四个三向接头的下接口b采用软胶水管连接;

第一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一个喷水装置、第二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 与第二个喷水装置、第三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三个喷水装置、第四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四个喷水装置、第五个二向接头的下接口e与第五个喷水装置采用软胶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液混合润滑减阻深松铲的工作原理:

参阅图5,工作时,两根气流导管5与气泵相连,工作状态下,气泵处于常开状态,注水装置E上端连接水箱,整个深松铲安装在深松机上。深松作业前,打开气泵及水箱和气动装置A与注水装置E连接,使气体及液体保持顺畅流动。深松作业时,深松铲切入土壤,此时气嘴4及喷水柱头7与土壤接触,当喷水柱头7受到土壤作用力大于弹簧9给喷水柱头挡板8的作用力时,喷水柱头挡板8被向右推开,此时进水腔体10中的水流出,并与高压喷气混合形成一层润滑膜,从而达到减阻的效果。

当深松铲不工作时,喷水装置中喷水柱头挡板8与排水口挡板11被弹簧9 紧密地按压在一起,从而防止额外的水渗漏,能够有效的节约水的使用。当喷水柱头7受力较大时,喷水柱头挡板8与排水口挡板11间隙较大,因此水流出量也较多,与高压气体形成更厚的润滑膜,从而更大地减小工作阻力,这一设计能够达到自适应的减阻效果,同时,对弹簧劲度系数的调节也能够满足不同地块特征的减阻要求。此外,气动装置A中气嘴4的排气速率也可控制,通过转动气流导管5,使气流导管5排气口与气嘴4间的排气间隙减小,从而减小气体流速,进而满足不同类型耕地的深松减阻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