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29697发布日期:2019-08-27 19:3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养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禾本科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生产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资源短缺与环境恶化,人民需求增加,中国粮食生产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禾本科粮食作物育种科研进程至关重要,受到交通、气候、场地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植物材料的表型鉴定是在培养室内或者培养箱内进行的。

利用植物培养箱,人们可以通过模拟干旱、盐碱、低温等条件,考察作物的胁迫耐性,并进行一系列的植物生理学实验,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大田育苗以及前期的基因型鉴定;然而在培养箱中培育小麦水稻等作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培养箱内培养植物材料时没有有效的附着物,只是将种子洒在普通平板上,随着种子发育幼苗会出现长势不齐的状况。

公告号为CN20517999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培育禾本科植物幼苗的培养装置,其结构包括水槽和种子托板,所述水槽为顶壁开口其余面封闭的腔体,所述种子托板水平放置在水槽开口端,所述种子托板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种子放置孔,对应每一个种子放置孔在种子托板的下部设有放置种子的槽管,所述槽管包括圆柱形槽管和弧形槽管,所述弧形槽管上端与圆柱形槽管底端连接,弧形槽管的下端设有通孔。该培养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进行幼苗培养时,将种子放置在种子托板上每一个通孔内,由于槽管的下部为弧形槽管,且弧形槽管的底部设有通孔,种子可竖立放置,把槽管作为附着物,使发育的幼苗长势整齐,便于观察。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仍存在以下缺陷:

弧形槽管底部的通孔较小,在取用幼苗时极易损伤幼苗根部,使实验无法进行,浪费大量的原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包括水槽和育苗托板,所述水槽为中空上端开口的箱体,所述育苗托板水平放置在所述水槽的开口端,所述育苗托板上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孔,每一安装孔内均插设有用于放置种子的育苗管;每一育苗管均包括圆柱管、锥形管和半球形端帽,每一锥形管的大口径一端均与对应圆柱管的下端连接,每一锥形管的小口径一端均与对应半球形端帽的平面一侧连接,每一半球形端帽的中部均设有通孔;每一育苗管均沿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剖开形成对半开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每一第一壳体的其中一个端面均与对应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端面形成转动连接,每一第一壳体均可与对应的第二壳体密合成完整的育苗管,每一第一壳体的上端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挡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槽的开口端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育苗托板升降的升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框架、纵支杆、横支杆、连接套、调节螺栓、支撑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纵支杆安装在所述框架的内侧中部,所述纵支杆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框架与所述第一滑槽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第二滑槽,每一第一滑槽均滑动连接有一横支杆,每一横支杆远离第一滑槽的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框架的上端四角均设有一连接套,每一连接套均设有带内螺纹的调节孔,所述水槽的上端四角均设有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其中两根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另外两根支撑杆的上方,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两端均设有与对应角落的连接套同轴的插孔,每一插孔内均插设有一调节螺栓并与对应的连接套螺纹连接,所述育苗托板水平放置在所述框架、横支杆和纵支杆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第一壳体上的圆柱管部分的其中一个端面均采用柔软线与对应第二壳体上的圆柱管部分的其中一个端面形成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第二壳体的上端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挡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本实用新型的育苗管可对半开合,可方便快捷地取出完整的幼苗,解决了现有育苗装置在取用幼苗时易损坏幼苗根部的问题,保证了实验的正常进行,节省了原材料;

其二、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驱动育苗托板升降的升降机构,在幼苗的培养初期可将育苗托板降至靠近水槽底部的位置,节省育苗用水和营养液,在幼苗根系长出后可根据幼苗根系的长度调节育苗托板的高度,避免了幼苗根系碰到水槽底部后横向生长,进而避免了相邻幼苗的根系相互缠绕;

其三,本实用新型的横支杆位置可调,适用于多种大小规格的育苗托板,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育苗管闭合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育苗管张开后的结构图。

图中:1、水槽;2、育苗托板;21、安装孔;22、育苗管;221、圆柱管;222、锥形管;223、半球形端帽;224、通孔;23、第一壳体;24、第二壳体;25、柔软线;26、第一挡片;27、第二挡片;3、框架;31、第二滑槽;32、纵支杆;321、第一滑槽;33、横支杆;34、连接套;341、调节孔;35、调节螺栓;36、支撑杆;37、第一支撑板;38、第二支撑板;39、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种禾本科植物幼苗培养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水槽1和育苗托板2,水槽1为中空上端开口的箱体,育苗托板2水平放置在水槽1的开口端,育苗托板2上均匀设有多个安装孔21,每一安装孔21内均插设有用于放置种子的育苗管22;每一育苗管22均包括圆柱管221、锥形管222和半球形端帽223,每一锥形管222的大口径一端均与对应圆柱管221的下端连接,每一锥形管222的小口径一端均与对应半球形端帽223的平面一侧连接,每一半球形端帽223的中部均设有通孔224;每一育苗管22均沿平行于中心线的方向剖开形成对半开合的第一壳体23和第二壳体24,每一第一壳体23的其中一个端面均与对应第二壳体24的其中一个端面形成转动连接,每一第一壳体23均可与对应的第二壳体24密合成完整的育苗管22;每一第一壳体23的上端外侧均连接有第一挡片26,避免育苗管22落入水槽1,起到限位作用。

优选地,水槽1的开口端设有用于驱动育苗托板2升降的升降机构;具体来说,升降机构包括框架3、纵支杆32、横支杆33、连接套34、调节螺栓35、支撑杆36、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纵支杆32安装在所述框架3的内侧中部,纵支杆32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滑槽321,框架3与第一滑槽321相对的两个内壁上均设有第二滑槽31,每一第一滑槽321均滑动连接有一横支杆33,每一横支杆33远离第一滑槽321的一端均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第二滑槽31;框架3的上端四角均设有一连接套34,每一连接套34均设有带内螺纹的调节孔341,水槽1的上端四角均设有一支撑杆36,第一支撑板37水平设置在其中两根支撑杆36的上方,第二支撑板38水平设置在另外两根支撑杆36的上方,第一支撑板37和第二支撑板38的两端均设有与对应角落的连接套34同轴的插孔39,每一插孔39内均插设有一调节螺栓35并与对应的连接套34螺纹连接,育苗托板2水平放置在框架3、横支杆33和纵支杆32的上方。这样设置,横支杆33位置可调,适用于多种大小规格的育苗托板2,适用范围更广;便于调节育苗托板2的升降高度,在幼苗的培养初期可将育苗托板2降至靠近水槽1底部的位置,节省育苗用水和营养液,在幼苗根系长出后可根据幼苗根系的长度调节育苗托板2的高度,避免了幼苗根系碰到水槽1底部后横向生长,进而避免了相邻幼苗的根系相互缠绕。

优选地,每一第一壳体23上的圆柱管221部分的其中一个端面均采用柔软线25与对应第二壳体24上的圆柱管221部分的其中一个端面形成转动连接。这样设置,方便成型,便于生产制造。

优选地,每一第二壳体24的上端外侧均连接有第二挡片27。这样设置,避免育苗管22倾斜角度过大,影响幼苗根系的生长方向。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替换、等效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