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1266发布日期:2019-11-15 20:55阅读:8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鱼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



背景技术:

活鱼的起鱼技术是鱼类养殖及运转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无论是水产养殖生产中鱼类的换池、分级、放养和起捕,还是渔业捕捞生产中的起捕、转运,均对鱼体无损率有较高要求。

当前鱼的起捕输送手段,在国内主要仍采用人工起鱼为主,具体为拉网、放水等方式,人为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起鱼效率低等弊端,且起鱼过程中的摩擦挤压导致渔获品质下降及鱼体损伤严重,影响起鱼后鱼体的继续存活。目前常用的起鱼装置为吸鱼泵,国内外主要有干式真空吸鱼泵、湿式转子鱼泵、射流式鱼泵、重力差式提鱼机和离心式鱼泵等。其中干式真空吸鱼泵、湿式转子鱼泵和离心式鱼泵均不能满足活鱼在提升过程中不能有断水、缺氧、损伤和死亡的要求,而射流式鱼泵和重力差式提鱼机设备庞大、效率低。

尤其是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中,由于鱼类养殖密度高,产量大,活鱼的起鱼工作量繁冗,如何降低起鱼损伤率,提高起鱼效率,降低设备占地要求,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降低鱼体损伤率,提高起鱼后的鱼成活率,提高出鱼连续稳定性,同时根据不同鱼类、不同鱼体大小实现起鱼速度、强度可控,是一种成本低廉、效率较高、操作灵活的提鱼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包括主体支架2,所述主体支架2对圆筒4进行支撑,圆筒4内部设有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上固定安装螺旋叶片5;动力装置3与中心转轴连接,并对中心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主体支架2的下部与行走机构6转动连接,使圆筒4的倾角转动可调;圆筒4的前端设置外径大于圆筒的入口套筒1,入口套筒1与圆筒4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电动减速机、链条、齿轮,齿轮分别安装在减速机轴与中心转轴上,通过链条由电动减速机向中心转轴传递动力;动力装置固定在圆筒4或主体支架2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转轴与螺旋叶片5可拆分;动力装置3与中心转轴也可拆分;所述螺旋叶片5根据螺距,以及螺旋叶片外侧距离圆筒4内壁的距离分为多个不同的可选型号。

更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套筒1可拆卸,并且根据不同的外径具有多个不同的型号。

更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车轮、底盘、支杆和丝杆升降装置,所述丝杆升降装置固定在底盘上,车轮安装在底盘上;通过丝杠升降装置使其改变倾角,以满足不同角度的起鱼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活鱼起鱼装置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降低了鱼体损伤率,提高起鱼后的鱼成活率,提高出鱼连续稳定性;

2)根据不同鱼类、不同鱼体大小,选择不同螺距、外径的螺旋叶片,调整不同的转速,实现起鱼速度、强度可控;

3)成本低廉、效率较高、操作灵活;

4)适用性强,可在不同养殖环境及养殖规模中使用,可单个使用,亦可多台联合使用。

5)具备起鱼效率高、提升速度快,及鱼体损伤率较小等优点,且移动、使用便捷,适合活鱼起鱼作业,提高了渔业自动化程度,出鱼连续稳定性好。

6)可根据不同鱼类、不同鱼体大小实现起鱼速度、强度可控,是一种成本低廉、效率较高、操作灵活的提鱼装置,最终用以代替人工起鱼的方式,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渔获提升的机械化与自动化。

7)独立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少,是一种机械化程度高但又操作简单的装置。

8)使用灵活,本装置后续可衔接安装活鱼分级装置,快速构建起鱼-分级-转池的现代化养殖模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的设置在鱼池边的示意图。

图中,1.入口套筒,2.立体支架,3.动力装置,4.圆筒,5.螺旋叶片,6.行走机构,7.鱼池,8.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图2,一种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包括主体支架2,所述主体支架2对圆筒4进行支撑,圆筒4内部设有中心转轴,中心转轴上固定安装螺旋叶片5;动力装置3与中心转轴连接,并对中心转轴的转动提供动力;主体支架2的下部与行走机构6转动连接,使圆筒4的倾角转动可调;圆筒4的前端设置外径大于圆筒的入口套筒1,入口套筒1与圆筒4同轴设置。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装置3包括电动减速机、链条、齿轮,齿轮分别安装在减速机轴与中心转轴上,通过链条由电动减速机向中心转轴传递动力;动力装置固定在圆筒4或主体支架2上。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中心转轴与螺旋叶片5可拆分;动力装置3与中心转轴也可拆分;所述螺旋叶片5根据螺距,以及螺旋叶片外侧距离圆筒4内壁的距离分为多个不同的可选型号。附图中没有展示。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入口套筒1可拆卸,并且根据不同的外径具有多个不同的型号。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行走机构6包括车轮、底盘、支杆和丝杆升降装置,所述丝杆升降装置固定在底盘上,车轮安装在底盘上;通过丝杠升降装置使其改变倾角,以满足不同角度的起鱼需求。

在此实施例中,所述活鱼起鱼装置用于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

下面对本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活鱼起鱼装置进一步说明:

入口套筒1直径比主体转筒4要大,具体尺寸可根据鱼体大小及品种而定。其大口径主要是为达到更好的聚鱼效果,提高起鱼效率。主体支架2主要起固定主体转筒4的作用,同时将主体转筒4与行走机构6连接。主体转筒4包裹在螺旋叶片5外,主要用于与螺旋叶片旋转时形成封闭密封腔,从而起到提水起鱼的作用。螺旋叶片5固定在中置轴上,中置轴两端通过联轴器与主体支架2连接,螺旋叶片在动力装置3的驱动下随中置轴转动。螺旋叶片5是影响鱼体损伤率和提升速度的重要部件之一,螺距与外径决定了螺旋提鱼装置的内部空间大小,影响提升能力。同时,螺距也决定了螺旋升角,影响入口处鱼体损伤率。本实施例从保证提升效率角度出发,采用双头螺旋叶片。行走机构6主要由车轮、底盘、支杆和丝杠升降装置组成。支杆连接主体支架2,在支撑起主体转筒4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丝杠升降装置使其改变倾角,以满足不同角度的起鱼需求。

本实用新型专利是基于阿基米德螺旋的起鱼装置,其以阿基米德螺旋为主体,并配套以动力装置、主体转筒及支架和行走机构等,通过可调整的螺旋口径、流量、转速、所需动力等技术参数,实现不同鱼体大小及重量下合适的鱼水比,形成最优化的起鱼技术方式。

具体工作时,首先由相关人员推动行走机构6到达鱼池适当位置处,而后根据液面位置调整行走机构6上的丝杠升降装置,将圆筒4调整至一定角度,使入口套筒1及螺旋叶片5前端浸没水中。通过必要集鱼手段将鱼驱赶至起鱼装置附近后,启动驱动装置3,当动力通过链条带动中置轴轴转动时,螺旋叶片5一方面绕中置轴旋转,另一方面它又沿圆筒4的内表面旋转,于是形成螺距之间的密封腔室。螺旋叶片5每转一周,密封腔内的鱼和水向前推进一个螺距,随着螺旋的连续转动,鱼和水以螺旋形方式从一个密封腔推入另一个密封腔,最后在出口处落入盛鱼容器中。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